什么粉能去除腋臭味道(什么粉能去除腋下异味)
20
2025-07-09
中国的肥胖问题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增加,有近 15%的人口体重超标,其中儿童肥胖在 15年里增加了28倍,中老人的肥胖率也逐年上升。一胖毁终身,脂肪的堆积会引发多种疾病,不禁令人堪忧。
高脂肪食物不仅使人变胖,而且大肠也会引发炎症反应,连体内操控抗氧化作用的基因也发生41个变异。高脂肪饮食的肥胖会增加患癌机率,但控制肥胖体质,关键在孩提时代。
「 脂肪细胞 」
▼
影响肥胖体型,主要有两大因素
脂肪细胞的数量、脂肪细胞的体积
成人的脂肪数量已经恒定,能改变的只有脂肪体积
人在成长过程中,脂肪的增长会经过3个关键期
出生前3个月、3~7岁、12岁~17岁
这3个时期过度发胖,很可能会输在起跑线上
正常人的脂肪细胞个数大约有 250亿~280亿
而肥胖的孩子可以增加到 635亿~905亿
是正常人脂肪细胞数的 3倍
很有可能是“喝水也会胖”的体质
脂肪摄入过多容易堆积在人体,不仅只是身材走样,更会危及人体健康,甚至引发疾病。中国中老年人每人一年吃掉的油脂量达到 27.8公斤。脂肪堆积在人体不同部位会影响身体健康,尤其是长在血管上易患动脉狭窄、脑中风、心肌梗死等疾病。
「 腹部 」
▼
一般情况下
男性腰围超过 2尺6,女性腰围超过 2尺4
属于腹型肥胖,是最糟糕的情况
腹部脂肪会导致体内产生过多炎性蛋白
流向血液、肝脏、肌肉和大脑,有害健康
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的风险
比一般人高出 4-6倍
「 心脏 」
▼
容易引发高血压、高胆固醇、胰岛素抵抗、
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提高心脏病的发作几率
甚至有可能面临死亡的风险
「 肝脏 」
▼
肝脏周围若有脂肪堆积,会引发脂肪肝
不仅会影响肝脏功能,发展严重还会导致肝癌
也会产生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 肠道 」
▼
肠道内的微生物与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有关
若肠道有脂肪堆积,将会扰乱正常的微生物平衡
引发肠道疾病,导致胰岛素抵抗等问题
「 肺部 」
▼
由脂肪或其他细胞所产生的小液囊或囊泡
会转移至肺部和其他器官,传递有害物质
引发气喘或其他疾病
「 大脑 」
▼
过多的脂肪也有可能堆积在大脑周围
影响大脑功能。经过研究证实:
进行减肥手术后的病人,认知功能确实有所改善
「 皮下 」
▼
有研究发现,位于皮肤表层之下的脂
尤其是大腿、小腿的皮下脂肪
能吸收能量,积极储存能量,进而保护肝脏
「 脚踏单车 」
▼
平躺,双手放在枕后,两条腿蜷起来,
把屁股抬高,做脚踏单车的动作,膝盖弯成45°
动作要领:平躺;腿蜷缩;做脚踏单车的动作
「 小鸟飞 」
▼
面朝地趴下,腹部与地面接触
四肢同时离地,并抬头左右转动头部
「 平板支撑 」
▼
面朝地趴下,用手肘撑住,脚尖撑起整个身体
长期练习可以达到瘦全身的效果
【提示】
「 微量元素 」
▼
虚胖人群只是肿
是因为水代谢不好,或是某种营养物质的缺乏
饮水不足,钠摄入过多,钾摄入不足也会引起肥胖
钾 元素,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有助于排除体内多余的钠,可多摄入
菠菜、油菜、蘑菇、木耳、香蕉、橘子、柚子、山楂等
维生素会让减肥效果更加明显,骨骼内脏更强壮
每天摄入 25g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和血糖健康
熟蔬菜为一掌心的量,生蔬菜用双手计量为一捧
【提示】
「 食用油 」
▼
山茶籽油有降血糖血脂血压,软化血管的功效
正常人每天食用油的用量为 25-30g
但减肥者一天食用量在 10-20g左右
「 饮水 」
▼
正常人体一天需要的饮水量
女性2.2L,男性3.2L,1小时内喝水量不超过500ml
起床喝250ml,上午、午饭前、下午、晚饭前各一杯
睡前2小时之内不建议喝太多水
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喝饮料,一般饮料中
若以4.5g的方糖计算,一瓶饮料大概有 14块方糖
平时可用苏打水代替饮料
「 胡萝卜泥 」
▼
胡萝卜泥糖几乎是游离的
可以提前让大脑感受到饱腹感
快速提高血液中的血糖,但含糖量不多,热量也不高
「 微断食 」
▼
周末微断食减肥法,一月可减 2-6斤
6盒100g含益生菌酸奶,一人份糙米粥,6瓶300ml苏打水
果蔬汁原材料:半个切块的苹果放入300ml的清水
放入半根去皮香蕉、适量菠菜、半个西红柿、半根胡萝卜
倒入200ml豆奶榨成汁即可
「 食肉去油脂 」
▼
成年女性每天需摄入蛋白质55g
高蛋白瘦肉一般含20%的蛋白质,约半斤肉
但若每天只摄入 20-40g脂肪
坚持两个月,体重可以减8斤
蒸油去油脂,肉类清洗后,将肥肉切除
在盛有水的锅中放入空碗,搭上2根筷子
把肉平放在上面,盖上锅盖蒸五分钟左右即可
微波炉去油脂,肉块放碗中,洒少许白酒
用保鲜膜封住碗,放入微波炉
调至中火等待6分钟,减少肉中的脂肪含量
「 食物红灯区域 」
▼
长期食用单一食品会损伤身体,如:青瓜、苹果
容易引起低血糖,可能影响骨骼肌、心肌
对心脏造成后天无法弥补的损伤,损伤大脑
减肥时,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会影响大脑
纯的白米饭、白米粥或是白切片面包可以少吃
可以采用全谷、全麦类食物
如:燕麦,添加杂豆类食物,每天至少吃1两粗粮
北京协和医院最行之有效的减肥课程
独家发行21天减8斤的权威减肥法
用专业、系统化的减肥知识
打破操作难、减重难、易伤身等减肥壁垒
塑造一个“全新形象、更健康的你”
只要你认真按照以下课程执行
一周减4斤,21天减8斤,轻松瘦下来
陈伟教授在协和医院的减重门诊中已经有超过10000人成功减重,平均一个月大约接受400位肥胖人群的减重咨询。其中,成功减重的效率高达90%,平均每个人每个月减重5公斤。
陈伟教授说:“如果你用对了方法,认真在用这个方法,你将获得21天减重8斤的效果。这不是极个别人获得的效果,而是每个人应该获得的效果!”
不用饿肚皮节食受累,更无需魔鬼式运动受罪,让大家在吃饱了的前提下,科学的改变饮食结构,平稳度过减重“瓶颈期”,不费力的达到减重目标。
课程原价99元
现在限时抢购价仅需49元!
21天减8斤,超10000患者减重成功
用2杯咖啡的钱,换一个健康苗条的夏天
欢迎大家订阅!与养生堂专栏、陈教授一起
开启苗条健康的生活!
央视网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10月17日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这是国内首部肥胖多学科诊疗的权威指南。目前,我国的肥胖症患病率如何,呈现出哪些特点?一起来关注。
指南指出,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成年人的肥胖症患病率达16.4%。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6—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
我国人群肥胖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呈现以下特点: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比例均高于女性;男性肥胖症患病率在35—39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则为70—74岁;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地区普遍高于南方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较高,男性则相反。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症导致的死亡在全因死亡中占比由1990年的2.8%上升至2019年的7.2%。
如何减肥更科学 权威指南来支招
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我们到底该如何科学减肥?这部权威指南对规范我国肥胖症临床诊疗又有哪些作用呢?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明确了肥胖症的治疗原则,指出肥胖症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蓄积在体内过多的脂肪,降低肥胖症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而在减重过程中,需关注脱水、肌少症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建议每3—6个月,对减重效果和代谢指标进行评估。对于大多数超重和轻度肥胖症患者,可设定为在3—6 个月之内,至少将体重降低5%—15%并维持;对于中、重度肥胖症患者,则可设定更高的减重目标。
肥胖症的病因复杂,因此,干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等。《指南》指出,对于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应当积极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来源: 央视网
中新网上海8月17日电(记者 陈静)肥胖症是一种可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累积,有引发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骨关节炎等风险,降低患者预期寿命等。
记者17日走访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MDT(多学科协作)门诊,普外科主任顾岩、内分泌科主任鹿斌、营养科主任吴江、麻醉科主任顾卫东共同坐诊,“多对一”为肥胖患者开展个体化诊疗。
专家们“多对一”为肥胖患者开展个体化诊疗。(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供图)
顾岩告诉记者,体重指数(BMI)≥37.5的“单纯性肥胖”患者,需要考虑手术减重,对其而言,手术减重最稳定、最有效。他直言,在手术减重的同时,患者可以接受中医减肥作为补充治疗手段。比如,一些大体重患者,可在手术前通过针灸等方式改善代谢水平,进而让体重下降,降低减重手术的风险。
据悉,“单纯性肥胖”患者是仅因为不良生活习惯等导致肥胖的患者。如何安全有效地为患者手术减重,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开展术前评估,综合分析营养、内分泌指标等。顾岩说,与十多年前其团队一年减重手术量不到20例相比,这两年,年手术量超过400例。
在接受采访时,顾岩表示,肥胖不仅影响患者外观,对全身多个脏器都会带来损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胖百病生”。在门诊中,他遇到最重的患者体重约500斤。
据悉,引发肥胖的原因包括遗传、不良生活习惯等,一些疾病患者也会发生肥胖。鹿斌指出,如果是因为内分泌代谢紊乱或者疾病用药引发的肥胖,患者接受相关治疗或者调整用药即可减重。
“应该认同的是,肥胖是一种病。”顾岩表示,在临床上,患者对待肥胖的态度可谓两极分化,一部分完全不在意,认为红光满面是健康的表现,其实是高血压引起的面色潮红;而另一部分人过分关注,甚至产生焦虑。
顾岩指出,“单纯性肥胖”大多是吃出来的。作为营养科专家,吴江表示,除了胡吃海塞、吃宵夜,有些人,尤其是女性,常会在心情不好时“情绪性进食”。关于“压力性肥胖”,顾岩解释,压力并不能直接导致肥胖,但是压力会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体激素变化、交感神经兴奋……导致人们睡眠质量下降、不愿意运动、进食习惯改变,比如:更喜好甜食、重口味食物等。这样会带来能量不平衡,导致出现“压力性肥胖”。这位专家指出,其实,运动是减压的最好方式。在饮食方面,吴江表示,深色的蔬果类食物不仅可以愉悦心情,还是抗炎症食物。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人胖到一定程度,运动等方法很难有效大幅度减重。对此,吴江直言,对于重度肥胖的患者,单纯改变生活方式无法有效减重,也许通过一段时间锻炼短期内体重会有所下降,一旦不能坚持,体重不仅会反弹还会进一步增加。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越减越难减”。这位专家直言,减重的方法对每个人而言应该是个性化的。因此减重者需客观地从医学角度认识自己。对此,顾岩亦指出,患者的依从性非常重要。
当天,31岁、体重近300斤的小赵(化名)来到肥胖与代谢性疾病MDT门诊接受最后的评估。小赵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并不胖,步入社会后,他的饮食越来越没有节制,吃宵夜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心情不好就用吃来化解压力,后来竟然对糖产生依赖。当天,鹿斌和吴江对小赵展开评估后认为,其可以接受减重手术。
肥胖者的减重手术会面临诸多问题,医生首要关注安全性。(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供图)
事实上,肥胖者的减重手术会面临诸多问题,医生首要关注安全性。顾岩说,他曾遇到一名希望接受减重手术的患者,但因其患有频发室性早搏,专家们认为,这名患者需经治疗,病情平稳了才能手术。
顾岩表示,接受减重手术后,患者不是一劳永逸,仍需要接受营养、运动等管理。他希望接受减重手术后,患者能够按时随访。
如何科学减肥?专家们倡导慢慢吃、吃清淡食物。他们给出一些生活技巧,比如:用非惯用手吃饭,避免摄入过多热量;用小餐具装食物;把零食放到不能伸手拿到的地方,避免情绪性进食等。
对于老年人,专家们表示,相比减肥,60岁及以上老年人,保持肌肉量是第一要务。吴江建议老年人多摄入优质蛋白质,在适量运动的同时,保持有规律的进食,晚上不能只吃清淡食物,应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防止肌肉减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