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宣传栏(肥胖宣传视频)

红网·红视频 0 2025-02-06

文章目录:

家有“小壮壮”的看过来 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宝典来了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物质条件丰足,校园里“小壮壮”的身影逐渐增多,青少年肥胖问题日益显现。不久前,国家疾控局发布了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十要义”。该“十要义”由学生版、家长版、学校版、社区版4个版本组成,每个版本分别提出了10条具体措施和建议。今天我们和长沙市第一医院专家一起来了解青少年肥胖的评估和防控方法。

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宝典解读

学生版包括:了解超重肥胖对健康的长期危害,重视保持健康体重;学会使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自测评估表》;多吃品种丰富的食物;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等。

家长版包括:定期为孩子称体重、量身高,监测掌握体重变化;为孩子准备品种丰富、营养均衡的餐食;鼓励并陪伴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限制孩子看电视、玩手机等屏幕时间等。

学校版包括:将超重肥胖防控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定期开展学生超重肥胖筛查,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品种丰富、烹调合理、营养均衡的学生餐;安排符合规定的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至少60分钟活动时间等。

社区版包括:通过社区宣传栏、社交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超重肥胖的危害和防控知识;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工作坊和宣传活动;与社区内学校密切合作,促进社区、家庭与学校联动等。

青少年肥胖如何判定与评估

在青少年肥胖的判定方面:年龄≥2岁儿童使用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来诊断超重和肥胖。

根据中国2~18岁BMI百分位数值表,BMI ≥同年龄同性别第95百分位诊断为肥胖;BMI 处于同年龄同性别第85~95百分位诊断为超重。

如果您的孩子BMI还未“达标”也不能掉以轻心,还可以通过计算腰围身高比评估一下是否为向心性肥胖(俗称苹果型身材,表现为“大粗腰”)。中国儿童数据显示,男童腰围身高比>0.48,女童腰围身高比>0.46时,提示向心性肥胖,往往提示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在青少年肥胖的评估方面:对于2-7岁的年龄段,建议处于85-94%BMI范围或超过95%BMI但无明确并发症的儿童,可以保持体重、无需干预;对于7岁以上的儿童,建议处于85-94%BMI范围并且无并发症的个体保持体重,而对于有并发症或者超过95%BMI的个体则需要干预并减重。

青少年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青少年肥胖的危害有很多,比如影响长高、早熟,还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表现不自信、自卑,因为担忧自己形象而不喜欢人际交往和户外运动,害怕被人取笑。有些还会出现行为异常、性格缺陷、交往困难等问题,都会随着肥胖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而加重。

而且,肥胖可让孩子出现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等传统观念中的“成年慢性病”,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病、骨质疏松、癌症等病过早发生的风险。所以,青少年肥胖是影响终身健康的慢性病,需要家长朋友的重点关注。

青少年肥胖的诱因有哪些?

青少年的肥胖与缺乏运动、摄入过高、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比如:喜欢甜饮料及一些非健康食品,不吃早饭、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体力活动不够,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看电子屏幕时长大幅度增加 ,隔代的溺爱等。

青少年肥胖重在早期干预

从生命早期开始预防建议妈妈从怀孕开始就注意合理膳食和科学营养搭配,防止孕期营养过剩。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控制的目的不是节食,而是通过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的饮食方式使体重下降。家庭膳食推荐低能量、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和全谷物。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青少年还应尽量避免摄入含糖饮料和过多零食和点心。

增强体育锻炼制定合理可持续的运动方案,培养孩子爱运动的生活习惯。

重视青少年体格生长,将监测青少年常规健康检查。

青少年如何纠正超重与肥胖?

在青少年体重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膳食均衡,做到定期锻炼,吃动平衡,那家长也需要以身作则,陪伴孩子一起管理体重。

青少年减肥以生活干预为主,对于青少年行减重手术相对而言较为谨慎,参考《中国肥胖及代谢疾病外科治疗指南(2024版)》推荐中国儿童减重代谢手术适应证即BMI≥32.5且伴有至少2种肥胖相关合并症,或BMI≥37.5且伴有至少1种肥胖相关合并症,通过饮食调整、坚持运动及正规药物治疗等未能达到显著减重目的的病人,通过严格的术前相关评估,可以行减重手术,而且目前多数文献支持减重手术,在实现可持续减轻体重和改善并发症方面的益处。(通讯员 曾恋恋)

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十要义”

学生版

1.了解超重肥胖对健康的长期危害,如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病风险,重视保持健康体重。

2.学会使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自测评估表》,主动评估体重状况,及时调整生活习惯。

3.多吃品种丰富的食物,每天吃早餐,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少吃油炸食品、肥肉等高能量食品。

4.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认真上好体育课,多到户外活动。

5.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小学生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

6.课间休息时离开座位多活动,避免久坐,每45分钟起身活动一下。

7.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避免因心情好坏而暴饮暴食或不吃饭。

8.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检,读懂相关指标,了解体重和健康状况。

9.学习营养和运动基本知识,做到吃得好、动得巧,尝试制定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计划。

10.与同学分享健康生活方式的心得,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家长版

1.定期为孩子称体重、量身高,监测掌握体重变化,及时发现超重肥胖问题。2.为孩子准备品种丰富、营养均衡的餐食,鼓励孩子参与烹饪,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3.鼓励并陪伴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培养孩子运动技能和习惯。4.限制孩子看电视、玩手机等屏幕时间,减少静态行为,避免久坐不动。5.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确保孩子睡眠时间充足。

6.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帮助孩子应对学习和社交压力,避免情绪性进食。

7.家长自身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主动分享与传授经验,为孩子树立榜样。

8.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超重肥胖防控活动,与学校和老师保持联系,与同学友好互动。

9.了解超重肥胖防控的知识与技能,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孩子保持健康体重。

10.鼓励孩子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相关活动,拓宽健康视野、快乐成长。

学校版

1.将超重肥胖防控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健康知识,促进健康行为养成。

2.定期开展学生超重肥胖筛查,建立健康档案,监测学生体重变化,将结果及时反馈家长。

3.提供品种丰富、烹调合理、营养均衡的学生餐,定期公布带量食谱,逐步做到少盐、少油、少糖。

4.安排符合规定的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活动时间,丰富体育课内容,促进学生运动量和运动技能提升。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和生活压力。

6.营造健康饮食和积极运动的校园环境,配备符合标准的供餐设备和运动场地,鼓励和支持学生使用。

7.加强与疾控中心、医院等专业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交流,共同做好学生超重肥胖的防控工作。

8.培训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掌握营养基本知识和配餐技能,鼓励使用《学生电子营养师》等科学实用的配餐工具。

9.设有自动售卖机或小卖部的学校,避免售卖含糖饮料和高油、高盐、高糖食品,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10.鼓励成立家校健康管理委员会,定期沟通学生的健康状况,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健康。

社区版

1.通过社区宣传栏、社交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超重肥胖的危害和防控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

2.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工作坊和宣传活动,邀请营养、体育、临床等专家,普及健康饮食及合理运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鼓励建立“健康菜市场”和“健康餐厅”,为居民提供健康食材和菜品。

4.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比赛,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和分享,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养成。

5.在社区街心公园、小广场等公共区域增设运动设施,如步行道、骑行道、投篮设施、健身器材等,方便居民健身和锻炼。

6.发挥社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等志愿者队伍作用,鼓励在居委/村委会设立健康咨询点,为居民提供合理膳食和科学运动的专业建议和指导。

7.减少社区内不健康食品的推广和促销活动,不在社区宣传栏、滚动屏幕等播放针对儿童青少年的食品广告。

8.鼓励在社区设立健康小屋,配备体重计、身高计、腰围尺、身体质量指数(BMI)测算表、体成分仪等工具,支持居民关注体重健康。

9.鼓励建立家庭减重互助小组,分享体重管理经验,互相鼓励,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10.与社区内学校密切合作,促进社区、家庭与学校联动,共同推进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来源: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与免疫规划司)

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十要义”发布

近日,国家疾控局发布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十要义”。该“十要义”由学生版、家长版、学校版、社区版4个版本组成,每个版本分别提出了10条具体措施和建议。一起来看——

学生版

1.了解超重肥胖对健康的长期危害,如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病风险,重视保持健康体重。

2.学会使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自测评估表》,主动评估体重状况,及时调整生活习惯。

3.多吃品种丰富的食物,每天吃早餐,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少吃油炸食品、肥肉等高能量食品。

4.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认真上好体育课,多到户外活动。

5.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小学生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

6.课间休息时离开座位多活动,避免久坐,每45分钟起身活动一下。

7.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避免因心情好坏而暴饮暴食或不吃饭。

8.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检,读懂相关指标,了解体重和健康状况。

9.学习营养和运动基本知识,做到吃得好、动得巧,尝试制定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计划。

10.与同学分享健康生活方式的心得,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家长版

1.定期为孩子称体重、量身高,监测掌握体重变化,及时发现超重肥胖问题。

2.为孩子准备品种丰富、营养均衡的餐食,鼓励孩子参与烹饪,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

3.鼓励并陪伴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培养孩子运动技能和习惯。

4.限制孩子看电视、玩手机等屏幕时间,减少静态行为,避免久坐不动。

5.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确保孩子睡眠时间充足。

6.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帮助孩子应对学习和社交压力,避免情绪性进食。

7.家长自身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主动分享与传授经验,为孩子树立榜样。

8.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超重肥胖防控活动,与学校和老师保持联系,与同学友好互动。

9.了解超重肥胖防控的知识与技能,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孩子保持健康体重。

10.鼓励孩子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相关活动,拓宽健康视野、快乐成长。

学校版

1.将超重肥胖防控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健康知识,促进健康行为养成。

2.定期开展学生超重肥胖筛查,建立健康档案,监测学生体重变化,将结果及时反馈家长。

3.提供品种丰富、烹调合理、营养均衡的学生餐,定期公布带量食谱,逐步做到少盐、少油、少糖。

4.安排符合规定的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活动时间,丰富体育课内容,促进学生运动量和运动技能提升。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和生活压力。

6.营造健康饮食和积极运动的校园环境,配备符合标准的供餐设备和运动场地,鼓励和支持学生使用。

7.加强与疾控中心、医院等专业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交流,共同做好学生超重肥胖的防控工作。

8.培训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掌握营养基本知识和配餐技能,鼓励使用《学生电子营养师》等科学实用的配餐工具。

9.设有自动售卖机或小卖部的学校,避免售卖含糖饮料和高油、高盐、高糖食品,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10.鼓励成立家校健康管理委员会,定期沟通学生的健康状况,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健康。

社区版

1.通过社区宣传栏、社交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超重肥胖的危害和防控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

2.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工作坊和宣传活动,邀请营养、体育、临床等专家,普及健康饮食及合理运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鼓励建立“健康菜市场”和“健康餐厅”,为居民提供健康食材和菜品。

4.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比赛,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和分享,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养成。

5.在社区街心公园、小广场等公共区域增设运动设施,如步行道、骑行道、投篮设施、健身器材等,方便居民健身和锻炼。

6.发挥社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等志愿者队伍作用,鼓励在居委/村委会设立健康咨询点,为居民提供合理膳食和科学运动的专业建议和指导。

7.减少社区内不健康食品的推广和促销活动,不在社区宣传栏、滚动屏幕等播放针对儿童青少年的食品广告。

8.鼓励在社区设立健康小屋,配备体重计、身高计、腰围尺、身体质量指数(BMI)测算表、体成分仪等工具,支持居民关注体重健康。

9.鼓励建立家庭减重互助小组,分享体重管理经验,互相鼓励,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10.与社区内学校密切合作,促进社区、家庭与学校联动,共同推进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

来源:国家疾控局

上一篇: 肥胖的五行(肥胖的人五行缺什么)
下一篇: 肥胖妃休夫记(胖胖王妃要休夫完整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