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粉能去除腋臭味道(什么粉能去除腋下异味)
20
2025-07-09
现将孟教授在临床上,对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甘草)及其加减方,用于各种内、妇科疾病介绍如下:
1消化系统疾病
利用四逆散的疏肝理气,调和肝脾作用,治疗多种肝胆脾胃病证。
一、慢性胃炎、溃疡病(肝胃不和证)
因肝胃不和,肝气犯胃而导致胃脘作胀疼痛,牵引两胁,嗳气泛酸,大便秘结或不畅者,用四逆散,以枳壳易枳实,加延胡索、乌贝散、半夏等。
如嗳气频甚者,加煅赭石、橘皮;伴有呕吐恶心者,加姜竹茹、姜川连;若胸中有火热感,可加蒲公英。
二、慢性肝炎(肝郁气滞证)
肝郁气滞,失于条达,症见两胁作痛,右胁尤甚,腹胀,食纳减少,体倦乏力,肝肿大,舌红苔黄,性情多急躁者,用四逆散加赤芍、延胡索、川楝子、丹参、干地黄等。
如牙龈常出血,加桑椹子、大黄炭;口干口苦,小便黄,加黄芩、芦根;如有轻度黄疸,湿热较盛者,可加茵陈、栀子、猪苓、茯苓、车前子等。
三、慢性胆囊炎(肝郁气滞证)
肝胆枢机不利,症见右上腹疼痛,或胀痛或钝痛,或牵及肩背部,胃脘部每有灼热感,或嗳气,呕恶,饮食减少,厌进油腻食物者,用四逆散加延胡索、炒川楝子、鸡内金、木香、郁金等。
如呈急性发作而见上腹痛甚,寒热时作,或有黄疸者,可加茵陈、栀子、蒲公英、银花、大黄、黄芩等;如伴有结石者,可加金钱草、制大黄、虎杖、鱼脑石等。
四、慢性肠炎(肝脾不和证)
因肝失疏泄,脾失运化,肝木乘脾而致胸胁不舒,腹中隐隐作痛,甚至胸中鸣响,大便溏,日二三行,食纳少,食后作胀,易躁多烦,肢倦乏力者,用四逆散加青陈皮、怀山药、白术、煨诃子肉。
如久泻不止,食油腻则便溏加重者,加土炒防风以鼓舞胃肠之气;如腹痛较甚,痛则作泻,泻后痛缓者,可加防风、陈皮、白术、白芍;如时有形寒,肢体欠温者,加桂枝以温经和营。
2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每可通过四逆散疏理气机、恢复升降以调整机体脏腑功能而获得效果。
一、功能性低热(肝脾失调、营卫不和证)
因病久气血两虚,并有肝脾失调、营卫不和而致长期低热不退,下午形寒恶风,面色淡黄,精神倦怠,心慌,纳差,睡眠不实,口干不欲多饮者,用四逆散,以枳壳易枳实,加生黄芪、防风、白术等;
如下午恶寒较甚者,可加桂枝、生姜、红枣等。
二、精神抑郁症(肝郁气滞、心脾郁结证)
因情志不遂而导致精神抑郁症,患者以更年期妇女为多,症见精神抑郁,终日寡言笑,多疑虑,心中惶惑,惕惕欠安,时感胸闷胁胀,或善怒,或常欲叹息者,治用四逆散,加龙齿、酸枣仁、柏子仁、香附、郁金。
若神思不定,精神恍惚者,加百合、知母;如大便燥结难解者,加生地、火麻仁。对此类患者还应配合心理疏导、调畅情志之法,则药物治疗的效果更显著。
3生殖系统疾病
生殖系统疾病多与肝、肾、心、脾有关,而四逆散善调肝脾,长于疏理气机,故孟教授常用以治疗各种生殖系统疾病。
一、月经不调(肝气郁结证)
因肝气郁结每致月经经期或超前或落后,或先后无定期,胸胁不舒,经前乳房作胀,少腹胀痛,经色紫黑有块,烦躁,脉弦者,用四逆散加赤芍、丹皮、当归、制香附等。
如月经下行不畅,脐腹满痛者,用四逆散合《济阴纲目》玄归散(当归、延胡索);如肝郁而有瘀热者,用四逆散加延胡索、刘寄奴、赤芍、丹皮等;如肝郁而有瘀血致经少、经闭,或经行腹痛甚者,加入制香附、川芎、红花等;
如月经持续多日不净,属血热者,四逆散去枳实加丹皮、赤芍、生地、黑山栀;如属冲任不固者,则加潼蒺藜、菟丝子、川断等,还可选用棕榈炭、蒲黄炭、莲蓬炭等以加强止血作用。
二、不孕症(肝郁气滞证)
因肝郁而引起的不孕,症见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少,经前乳房胀痛,经行腹痛,常感胸胁不适,精神抑郁,舌红,脉弦,用四逆散以枳壳易枳实,加当归、白术、茯苓、川芎等。
如乳胀有块者,加王不留行、路路通、青皮;如乳房胀痛有热感或触痛者,可加川楝子、蒲公英、制香附;如形体肥胖,面色白,胸闷,苔白腻者,可用四逆散合启宫丸(制半夏、茯苓、陈皮、苍术、香附、川芎、神曲)。
文自《孟澍江——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杨进、孟静仪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31岁的Z姐是某公司财务,平时工作压力大,继而出现了高血压,血压收缩压已达到150 (mmHg),平时服用降压药,但时有不效。
2020.12.01(初诊)带父亲慢性前列腺炎复诊想顺道看看高血压能不能治。
身高162cm,体重68kg,BMI:25.9,体重超重,体型肥胖(视觉效果下)。另有头眩晕、头痛,胸骨后闷而不适,咽喉不适欲咳痰,每紧张时手抖动,同时工作压力一大血压立马升高,最高可达160-180。
舌淡红,苔薄。右脉沉缓(心率52下),左脉细弱。
Z姐的高血压与精神压力是有密切联系的,而且紧张手抖也有时有发生,基于此,予以四逆散缓解紧张情绪。
同时,体型偏肥胖,圆脸,咽喉不适,又属于半夏体质和半夏证,予以温胆汤加紫苏叶、桔梗(半夏厚朴汤之意)。
然后我又从岭南伤寒四大金刚易巨荪的医案中得到灵感,于四逆散合温胆汤加味方中加磁石、龙齿7剂。
2021.01.08,随父复诊,反馈主诸证全愈,在其父的强烈要求下仅以四逆散合温胆汤予以5剂。
2021.01.19,因工作压力大,略有不适,立马过来复诊,仍予原方7剂。
2021.01.27,血压122/97mmHg,因又有咽喉不适,1月19日方合上半夏厚朴汤,加磁石、龙齿7剂,持续巩固疗效。
之后随访至今,未再发生高血压。
中医治疗高血压在我这个地区是极不讨好的,原因一个是当地中医氛围不好,老百姓不认可中医降压,另一个原因则是老百姓“双标”极其严重,接受得了余生每天几块钱的服用降压药,却接受不了当前每天十几二十块的服用中药,同时服药依从性极差,所以我很少有机会治疗高血压。
但中医治疗高血压其实是有优势的,倘若辨证准确便如文中案例一般,几天药就可以消除高血压症状,前后26剂药(7 5 7 7)便基本降至正常。除此之外,服用中药降压起码不会出现性功能降低的副作用,也不会出现后期的双下肢凉的问题。
然后我们再说回本案,温胆汤降压的经验是我2017年回淄博老家参加经方学术会议上时一个与会专家分享的岭南伤寒四大金刚谭星缘孙子的经验(时间太长具体名字已经忘记了)。
同时患者又是个半夏体质和痰湿体质,所以温胆汤的选用既是辨证用方同时也是经验选方。
而四逆散就是个针对其“精神状态”的选方,既存在精神紧张的状态,又存在压力大的状态。
最后,我们再提一下半夏体质和柴胡体质在精神紧张状态下的身体反应的不同。柴胡体质,精神状态紧张时手脚凉,身体会伴随抖动,比如案中患者的手抖就是;而半夏体质患者则会出现咽喉黏腻,甚则呕吐。
话不多说,先分享一个上古经方,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记载的方子:四逆散。组成: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ㅤ
这个配伍是干啥的?它为啥能治疗脂肪肝?一个医案故事给大家细说:
ㅤ
患者男,48岁,身高176cm,体重96kg,中度脂肪肝,近两个月以来,总感觉右侧胁肋以下部位,憋闷、胀满、不舒服,隐痛。吃饭胃口差、乏力、口干口苦。刻诊,脉象弦滑、舌苔黄厚、舌红。
ㅤ
开方:柴胡、枳实、白芍、甘草、丹参、泽泻、鸡内金、制首乌、川楝子、郁金
ㅤ
结果,服用21剂后,右侧胁肋下部的隐痛感消失,只是觉得偶尔胀满,食欲恢复不少,遵上方稍作加减,继续服用两月,诸证悉平,体重减到81kg。
ㅤ
我们来看患者:
·脉弦滑,这是主湿邪的
·舌红苔黄厚,这是主热邪的
·口干,说明有热
·口苦,说明肝气不平,胆气上逆
总体讲,这就是湿热内积,郁滞于肝
ㅤ
肝,主疏泄。是体内代谢的“总开关”。体内有湿热,代谢不畅,就容易积存在肝脏。湿热淤阻于肝,肝气疏泄失常,克犯脾土,患者就腹胀纳差。肝为湿热所困,患者就感觉局部肝区难受、憋胀。
ㅤ
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刻的患者,肝脏被一团湿热之邪憋住了。肝气不得疏泄,气滞了,就血瘀。湿热、气滞、淤血三者夹杂,最终形成脂肪肝。
ㅤ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肝“透透气”,帮肝“喘口气”!中医上就是:疏解肝气!
ㅤ
我们再看药方,有柴胡、枳壳、白芍、甘草,就是我开篇所说的四逆散。这个配伍,就是用来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的配伍。在这个基础上,医案里加入:
·丹参活血化瘀
·泽泻利湿化浊
·鸡內金健脾消积
·制首乌养精血,以养肝血
·川楝子和郁金,疏肝气、清肝热
总体来看,这配伍,融疏肝气、养肝血、泄湿热、化瘀血的功能为一体,是很典型的配伍。
ㅤ
这就是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脂肪肝的案例,这个不算啥秘密。只不过会根据患者情况在这个基本方上做一点变化。比如说:
·肝郁气滞明显的,加入川楝子、玫瑰花
·脾虚明显的,加入山药、白术
·血瘀明显的,加入桃仁和郁金
·痰湿太明显的,加入海藻、苍术、浙贝母
这就因人而异,随证加减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体质不同使用的方法也不同,因此大家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体质,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