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腋臭的喷雾是什么原理(腋臭用喷雾药可以根治吗)
28
2025-04-03
富贵与杨冰冰埋在里面,空间狭小,富贵紧紧压着杨冰冰,杨冰冰说道:“死记者,手往哪里摸呢?”
富贵呵呵一笑,说道:“形势逼人,大明星,你就忍忍吧。”于是把手腾出来,双手撑着墙。
一撑就是两个小时,两个小时,烟尘迷茫的,香水味散尽,杨冰冰散出本真味道,竟然是狐臭,富贵闻到杨冰冰身上的狐臭,香臭香臭的。
“死记者,往哪里闻呢?”杨冰冰使劲捂着自己饱满的身体,不知道是怕富贵的侵袭,还是怕身上的狐臭袭人。
你管天管地还管我的鼻子,况且你管得了天地吗?虽然大明星很牛叉。富贵说道:“不好意思,我要呼吸,不是在闻你,想不到,大明星?你是个很有味道的女人嘛?”
杨冰冰使劲推着富贵的身体,说道:“死记者,你还是闻见了,人家的味道,你能随便闻么?”
富贵故意喘着粗气,似乎在出“杨贵妃后代事件”的恶气,说道:“大明星,现在想不随便都没办法,想随便也没招,只有两个人干靠了,大家都是无辜的。”
坑外救援的人大声叫道:“冰冰老师?冰冰老师?”确认两人生命无忧时,洞外有些议论纷纷。
“灾区余震,杨冰冰与锦城娱乐网的无名记者被埋坑中,确认无事,紧张的救援工作正在进行中,只是,坑里有些黑暗……”
“《老井》情节再现,杨冰冰与一无名男子被埋井中,现场情况不明……”
太特么扯了。
现场好事的记者发出去新闻,震动新闻界。你们是新闻记者,不是娱乐记者好不?娱乐记者在坑里,知道不?
当然,外面的情况坑里也不明白。
女儿家身份要紧,何况大明星,紧要关头,杨冰冰突然想起什么,说道:“大记者,你不会发布出去吧?”
这特么转变也太快了吧,真不愧是演戏的。富贵问道:“大明星?发布什么?这还用发布啊?外面指不定一番热闹呢。”
杨冰冰不再推着富贵的身体,一个扭身,饱满的身体微微侧着,说道:“大记者,你可以叫人家冰冰,也可以把手放下来。”
“冰冰?还是叫老师好。”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富贵仍然双手撑着墙壁,尽量减少身体接触。
“你可以对我随便点,不要那么僵硬嘛。我是说,你不会把我的——味道发布出去吧?”杨冰冰干脆直说。
这不是无事找事吗?都忘了这茬。无事献殷勤,果然有阴谋。
富贵说道:“我还是撑着墙吧。”这是不接招。
杨冰冰一脚踹在富贵的要命之处,骂道:“死记者,你现在不得好死,呸呸呸,明天不得好死!”
两个小时过去,两个人被救出来,杨冰冰在人群中出溜而去,喷着香水。
杨贵妃后代纯粹是扯淡,狐臭却是真的,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是啥?就是要尊重事实,事实不容掩盖!
哥是有原则的!
富贵拿出手机,点开“锦城娱乐网”APP,从后台发出去:冰冰赈灾挥汗,狐臭气味好闻……
这是正能量新闻,知道不?都“好闻”了!
杨冰冰有狐臭,不啻于惊天新闻,很快登上娱乐头条。
终于上头条了。
锦城娱乐网又牛叉一回。
……
天庭玄幻电视看到这一幕,众神在各自仙山洞府都表示惋惜,想不到这么漂亮的女明星,竟然有狐臭!
嫦娥在广寒宫跟玉兔说道:“还是我们神仙好,干干净净的。”
玉兔化作一个身材饱满的小女子,身穿仆人一样的短裙,一双小眼圆润,说道:“姐姐,听说杨贵妃也有狐臭,也许杨冰冰真是杨贵妃的后代呢。”
嫦娥说道:“要尊重历史,不是玉皇都历史回放过了么?就是有狐臭,无伤大雅,也没什么。”
玉兔很是机灵,鬼怪精灵地说道:“要是杨贵妃没有狐臭,也许历史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姐姐你想啊,性格决定命运,大事都是小事组成,一些细节,往往决定历史的走向。”
嫦娥若有所思,说道:“是么?”
……
凭此新闻,第二天富贵回到公司,总算没有被开除。
明天不得好死。杨冰冰不是白丢下这句话的。
杨冰冰戴着墨镜,身后跟着三个助手、两个保镖,女人凶狠地追到锦城娱乐网办公楼,直奔主编刘高办公室,留下助理和保镖,啪的一声,关上办公室的门。
很久都没有出来,不知道两个人在里面干啥?办公区的“锦城十三钗”和“锦城四少”等一众记者,都看着主编的门琢磨。
富贵来到办公室,见到刘高和杨冰冰,以为要得到表扬,大喇叭说道:“刘主编,大明星,我们是三赢。”
富贵以为自己...
哪知道杨冰冰一下搂着刘高的手臂,狐媚的脸上掉着眼泪,梨花带雨,又是香气四溢,说道:“高高,你看嘛,这个死记者又欺负我了,人家都被欺负死了。”
富贵被揍了,刘高只用一成功力,飞起一腿,把富贵踹瘸了,瞬间,变成了“三输”。
刘高与杨冰冰有一腿?这真是没天理了!
富贵说道:“刘高,你等着,我记着,我会记住这一腿的。”
刘高说道:“我等着,不就是8月1号吗?没忘赌约!到时候把你打残。”
口味也太重了吧!下手也太狠了吧!这哪像个修真高手的作为!富贵一很奇怪。
惩恶扬善,刘高二不奇怪。
什么赌约?难道为了我这个美女大明星,两个男人大打出手?杨冰冰三很奇怪。
三个奇怪不奇怪的人,相互奇怪地看着。
刘高与杨冰冰有一腿?花边消息不胫而走。
无名小辈挑战女明星的神奇男友。小道消息跟着花边消息,也是不胫而走。
我会回来的。富贵瘸着奔向厕所。
叮叮叮。
一条短消息:被打了吧?还是离开吧。
不是“天上人间”又是谁?
这不是我身边的人又是谁?富贵有点懵逼。
由网红漫画改编、演员杨幂领衔主演的电视剧《狐妖小红娘·月红篇》已近尾声,该剧开播第二天曾达10.3%的播放率高点,此后一路下滑,不少网友对它提出尖锐批评。
一方面,与原作相比,该剧改动较大,被网友称为“面目全非”。
另一方面,情节套路化、低幼化,主角涂山红红被演绎成“女狐版萧峰”。
传统狐妖文化博大精深,远比美女、谈恋爱、两派决斗之类高级,但只有从历史的角度去把握,才能体会出其中的滋味。
《狐妖小红娘·月红篇》剧照
大禹没见过九尾白狐
狐文化在中国,经历了狐妖、狐神、狐仙三个阶段。
有学者认为,大禹遇九尾白狐,是狐文化之始。据东汉赵晔在《吴越春秋》:“禹三十未娶,行至涂山(今属安徽省蚌埠市),恐时之暮,失其制度,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大禹遂娶涂山氏(古族名)之女(名女娇),九尾白狐成祥瑞。
这段记载可疑。《山海经》中确记九尾狐,即“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并非神兽。青丘国在今山东巨野县一带(黄帝杀蚩尤于青丘,蚩尤墓在巨野县),距安徽蚌埠470多公里,九尾狐怎会跑这么远?
《吴越春秋》近于小说,且赵晔晚大禹2000多年,何以知之?《艺文类聚》等引了类似内容,称是《吕氏春秋》佚文。学者胡堃认为,从词句看,明显抄自《吴越春秋》。故“大禹遇九尾白狐”是汉代才有的说法,战国时尚无。
学者王守亮在《九尾白狐与禹娶涂山女神话》中钩沉出原因:
神话九尾白狐,始于战国的阴阳学派。该派据五行相生,创五德终始说,由此确定王朝替代的合法性。该派认为,商朝是金德,尚白,为它编出“商汤遇九尾白狐而得天下”的神话。大禹是木德王,尚青,与九尾白狐无关。
西汉末,刘歆等修改了五德系统,以为王莽篡位造舆论。结果,大禹又被定为金德,据纬书(汉代方士和儒生依托今文经义,宣扬符箓、瑞应、占验之书,与“经书”相对而言)《尚书中候》:“金兴,则白狐九尾。”大禹必须遇上九尾白狐,赵晔等放手瞎编……
西王母 九尾狐 东王公乘龙画像砖(东汉)
王充指路 狐狸变人
为了看上去像真的,汉儒编出一整套“瑞应”。《白虎通义》(东汉班固等编)称:“德至鸟兽,则凤凰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鸟下。”学者胡堃指出,汉画像砖中,九尾狐、不死树、三足乌、玉兔常与西王母相伴。
瞎编也有困境。时人将宇宙分为三层,即天神、地祇、人鬼,狐该算什么?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狐,(通妖,许慎称‘地反物为 ’,反常的东西即妖)兽也,鬼所乘之。”是鬼的坐骑。态度含混。
从春秋起,国人论狐便有分歧:既赞“狐死正首丘(传说狐狸死在外面,必头朝洞穴,表示不忘本),仁也”;又不满于“心犹豫而狐疑”,过于狡诈,即《淮南子》所说“禽兽之诈记”。陈胜起义前,假装狐鸣“大楚兴,陈胜王”,致“卒皆夜惊恐”,可见狐鸣被公认为不详。
难以分类,只好模糊处理,称狐狸是鬽(通魅),介于神鬼之间。鬽分三种:一是魑鬽,人兽合体,来自远方,有具体形象;二是鬼鬽,没具体形象,在偏僻处活动;三是精鬽,万物都可变成它,随处可见。
汉武帝崇神仙道,“元鼎、元封(前116年至前105年)之际,燕齐之间,方士瞋目扼掔(通腕),言有神仙祭祀致福之术者,以万数”,受此影响,汉人日渐迷信,崇信精鬽。东汉王充在《论衡》中称:“鬼者,老物精也。夫物之老者,其精为人,亦有未老,性能变化,象人之形。人之受气,有与物同精者,则其物与之交。”
东西老,会自然成精,这在理论上,打通了狐变人的可能。
门吏图门柱画像石(左侧),东汉。石上有鸡首西王母端坐在高耸入云的神山之顶,一狐一鸟左右护卫。
从狐妖一跃成狐神
魏晋时,狐狸终于变成了人。东晋干宝在《搜神记》中,最早记录了一批这样的“人”,比如:
吴中有一书生,皓首,称狐博士,教授诸生。忽复不见。九月初九日,士人相与登山游观,闻讲书声,命仆寻之。见空冢中,群狐罗列,见人即走。老狐独不去,乃是皓首书生。
言虽简,却开后世文风。直到清末,男狐狸仍多以老者形象示人,住在墓穴中,姓狐(或胡),喜欢读书。
东晋郭璞只是机械地延续了王充的论点,把时间积累放在首位:“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世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
干宝比王充更进一步。他提出,让狐变人的根本力量是“气”,“气”作为世界本质,主导一切变迁:“千岁之雉,入海为蜃;百年之雀,入海为蛤;千岁龟鼋,能与人语;千岁之狐,起为美女;千岁之蛇,断而复续;百年之鼠,而能相卜。”把握了“气”,狐狸就比人类还厉害,可一跃成为狐神。
在北魏杨衒之在《洛阳珈蓝记》中,记录了这样的故事:孙岩娶妻三年,妻子睡觉从不脱衣,孙岩奇怪,就趁她睡着,偷偷解开她的衣服,发现竟长着三尺长的尾巴,吓得孙岩把妻子赶走。妻子走之前,剪下孙岩的一片头发。邻居齐出动,妻子变成狐狸逃跑。后来京城竟有130多人被剪发,皆因狐狸变成美女在路上走,人们想接近她,结果被剪发……人们将类似打扮的女人称为狐狸精。
虽属猎奇,但狐狸第一次有了个性——喜欢恶作剧。
既夸狐狸也骂狐狸
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狐狸快速升级?学者王雨阳在《魏晋至唐以来狐故事的演变与民族关系之探讨》中认为,或与胡人大量进入中原有关。此前因偏见,人们常视胡人为另类,随着胡人们走进日常生活,不得不进行文化调整。
狐被封神,出现次数亦增多。据《中国古代狐精故事研究》:“文献记载中,先秦时期九尾狐只出现在大禹、周文王的年代,汉代也只有在汉章帝时出现过一次,到了魏晋时期,却不断涌现出有关出现九尾狐的记载。究其原因,不过是九尾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视为政治上的祥瑞灵符。”
《宋书》称:“白狐,王者仁智则至。”意思是君王够智慧,白狐就会现身。
不过,夸狐狸的同时也骂狐狸。陈寅恪先生注意到,“狐”“胡”同音,所谓狐臭,初期可能写成胡臭。刘敬叔在《异苑载》中写道:“胡道洽,自云广陵人(今属江苏扬州),好音乐医术之事。体有臊气,恒以名香自防。唯忌猛犬。自审死,戒弟子曰:‘气绝便殡,勿令狗见我尸也。’死于山阳,敛毕,觉棺空。即开看,不见尸体。时人咸谓狐也。”反映了双方关系另一面。
到了唐代,狐崇拜又至新高。据《朝野佥载》:“唐初已来,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饮食与人同之,事者非一主。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
唐代小说《任氏传》中,狐狸变成的美女任氏忠于爱情,用法术助韦金追到美女,并让他发了财。与东晋郭璞在《玄中记》中称“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其名曰阿紫”相比,狐狸的地位空前提升。
唐代鎏金双桃形双狐纹银盘
狐狸又跌下神坛
狐狸在神坛上没待多久,很快又转向狐仙。
据《宣室志》,唐代权臣李林甫上位后,退朝时见一玄狐,大如牛马,奔至庭中,李林甫命人射之,未及举箭,玄狐便跑了。这一年,李林甫被籍没(登记全部财产,予以没收)。
受胡人内乱影响,唐朝衰落,连累狐狸也成噩运代表。宋代仍如此,据《宋史》:“宣和七年(1125年)秋,有狐由艮岳直入禁中,据御榻而坐,(宋徽宗)诏毁狐王庙。”2年后,北宋灭亡。宋代江万认为:“胡犯阙之先兆也。”所以,朱熹注《诗经》时说:“狐,兽名,似犬黄赤色,不祥之物,人所恶见者也,所见无非此物,国将危乱可知。”
狐狸失宠,除了与“胡”同音,还有一原因——社会影响太大。宋代长吏赴任,“皆先谒(狐仙)庙,然后视事”,清代俞鸿渐在《印雪轩随笔》中称:“闻官署必有狐仙。”清代各级衙门都供奉狐仙,称其为“守印大仙”。清末名臣薛福成初任宁波道台时,发现官署后“有小屋供财神,其旁塑白发而坐者三人,询之旧吏,乃云狐也”。
人人信狐狸,民间起义也假冒狐狸,据《通鉴纪事》:“天启二年(1622年),苏州人王森得妖狐异香,倡白莲教,自称闻香教。后王森被藉于狱,徐鸿儒率众作乱。”狐狸对皇权构成威胁,自然要严控。狐狸从万能的神,变成不问世事的仙,即纪晓岚所说:“人物异类,狐则在人物之间;幽明异路,狐则在幽明之间;仙妖殊途,狐则在仙妖之间。”
清代文人写了很多鬼狐传说,但“姑言妄听,记而存之”,不太当真。
好剧还需好趣味
狐妖传说与老北京关系密切。
据学者鞠熙在《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中钩沉,明万历年间的《五杂俎》称:“齐、晋、燕、赵之墟,狐魅最多。今京师住宅,有狐怪者十六七,然亦不为患。北人往往习之,亦犹岭南人与蛇共处也。”明末《万历野获编》说:“狐之变幻,传纪最伙,然独盛于京师。”清乾嘉时成书的《夜谭随录》称:“京城敌楼,内外凡五十座,高大深邃,往往为狐鼠所栖。”
内城东北角楼有红姑娘,本是河北松亭关的狐狸,乾隆伐噶尔丹时被骁骑校尉赫色所救,为报恩来京,赫色之子娶妻,急需家具,红姑娘为他变出,“事毕,已皆失去矣”。
内城东南角楼(俗称东便门角楼)有狐总管,负责京师的“狐政”,专惩作恶狐妖。
正阳门城楼有天狐,“常幻作白衣老人,出而拜月”,平时戴“青金石顶冠”,据鞠熙考证,这是四品顶戴。
宣武门城楼有狐四太爷,学识渊博,喜欢与读书人聊天。
西南角楼(俗称西便门角楼)有大仙爷,以灵应著称,每月初一、十五香火极旺,1927年,角楼被拆除,仍有狐狸在此出没。
这些狐仙传说,让冷冰冰的建筑变得更亲切、更鲜活、更有韵味。稍下点功夫,就比坐在家里编三角恋强,可惜没人做。
实在有点遗憾,很多狐妖戏沉浸在战争、正义、生死恋、两极对话等宏大议题上,所谓生活趣味,只剩耍贫嘴、开低级玩笑、打打闹闹,观众怎能看下去?道理好不等于是好剧,好剧还要有好趣味,这就要深入生活去寻找、去表达,不能总抄别人用过的旧套路。(责任编辑:沈沣)
药物是协助人们战胜疾病的武器,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药物,有西药和中药两个大类,其中西药基本靠人工合成萃取,中药来自世间万物,经各种炮制手段制作完成。植物、动物、矿物,占了中草药的绝大多数。
但你可知道,从古到今,我们所使用的一些中药、中成药里,含有人或动物的排泄物,也就是“粪便”。粪便入药疗疾祛病,它们有的是方剂的主药,有的是中成药不可或缺的部分,有的成为地理标志产物,刷新了现代人的认知。
人们观念中,无论何种排泄物,都是脏、污、秽的代名词,要么弃之不用,要么在乡下成为肥料。但如果粪便还能入药,再经历一次人体吸收、治病的“奇幻之旅”,可能会转不过弯来。用现代医学眼光看,这是“变废为宝”还是“愚昧无知”?
先把8味由粪便制成的中药、中成药亮亮相:
1、蚕砂——蚕宝宝的粪便。
养蚕是一些地方主要经济来源,很多小学生有过养蚕的经历,那么,蚕所排泄的粪便,干燥后就可入药,叫“蚕砂”。
蚕砂味甘、性温,归脾、胃、肝经。《本草纲目》记载功效有祛风燥湿,和胃定痛活血等。有的地方专门收集蚕砂,掺入枕头里,作为安眠、明目、清肝的良药。
清代防治霍乱,专门用蚕砂配制了“蚕矢汤”,近现代用蚕砂与陈皮、竹茹配伍,治风寒感冒。
2、夜明砂——蝙蝠的粪便。
蝙蝠又叫天鼠,粪便别称“天鼠屎”,古代还有石肝、黑砂星等名称。据《本草纲目》记载,与夜明砂有关的验方达14个。
夜明砂味辛、性寒,古人除了用夜明砂治眼病,还用于治面瘫、惊悸、疳积、狐臭等。现代中成药黄连羊肝丸,含有夜明砂成分,不过在2020年版的药典中被移除。
3、望月砂——兔子的粪便。
兔子自从神话中抱上嫦娥这个大腿后,提到月亮就会想起玉兔,望月砂作为兔子粪便的别称,挺贴切的。
望月砂在《本草纲目》有验方7个,其性寒、味辛,古人用于杀虫、治眼病、痔疮等,还用于解毒。现代没有中成药应用望月砂了,但民间有偏方用其治便秘。
4、五灵脂——鼯鼠的粪便。
鼯鼠,是在太行山区多见的动物,又叫寒号鸟。《本草纲目》中记载五灵脂的验方很多,超过30个。
五灵脂,味甘、性温,归肝经,用于治心腹气冷、小儿疳积、女子雪崩、消渴病、疟疾等,用途很广。五灵脂目前仍大量应用于中医临床,如方剂五灵脂散、失笑散,中成药宽中顺气丸、沉香舒气丸、紫金丸等等。
5、鸡矢白——家鸡的粪便。
鸡粪作为粪便类入药,历代医书记载最多,方剂最多,得益于鸡禽最早也最经常与人类相伴,吉庆和祭祀必用鸡禽。
鸡粪味寒、无毒,最早记载鸡粪入药的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肘后备急方》、《金匮要略》、《本草纲目》也有不少验方。
鸡粪用于治消渴病、伤寒、遗尿、中风、破伤风、小儿夜哭等,且要挑选雄鸡粪,白鸡乌骨的最好,鸡粪需阴干入药,配酒服用。
6、六一泥——蚯蚓的粪便。
蚯蚓,很多人不陌生,近期南方多雨,路边常见,而钓友更是熟悉。
蚯蚓的粪便,又叫地龙粪、蚯蚓泥等,其味酸、性寒,古人用来治疗痢疾、无名肿毒、疟疾等,《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验方达22个。
现代,蚯蚓粪主要用于种植,而蚯蚓干,则成为珍贵药材,每公斤价格超280元。
7、人中黄(白)——人的大小便结晶。
现代医院专门和人的排泄物打交道的,主要是检验机构、肛肠/泌尿科。古人称人的大便为还元水、黄龙汤等,久结在厕所里的黄色沉淀物,就是人中黄,用于治疗痢疾、结核病等。而人的小便,凝结在尿缸边上的结晶,为人中白、人尿白,可泻中焦、下焦之火。
现代中成药双料喉风散,里面就有人中白成分。
8、回龙汤——幼童的小便。
幼童的小便,又称童子尿,古人认为,童子尿一般是幼龄4—8岁小孩的小便,是一味药引,可助镇咳、治头痛,有明目润肤的作用。
浙江某地闻名的“童子尿蛋”,是当地的特色美食,而且入选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古籍浩如烟海,还有很多动物粪便入药的记载,包括苗医、蒙医、藏医等少数民族治病,也有粪便入药的方剂。
能入药的粪便类中药,通常古人会有一个诗意的名字。用现代的目光审视,尤其是从细菌、微生物、卫生等角度,可能中医粪便入药,是“不可理喻”的行为,但这恰恰体现了中医药的集大成和智慧。
要说中医专门挑一些污秽的东西入药,有失偏颇,西方也有类似的“骚操作”,现代比如昂贵的饮品、用麝香猫排泄物制成的“猫屎咖啡”,不少人还念念不忘。
不得不提的是《本草纲目》,有人认为它记载了“大量糟粕”,这可能是曲解了李时珍的本意了。他撰写该书的目的,是把当时已知的所有说法、做法、用法都记下来,尽量不遗漏,功用待后人完善或评价。只不过近现代重新编撰《本草纲目》,删除了一些被认为是过时、谬误的记载。实话说,《本草纲目》更像是李时珍留给后人难得的“百科全书”。
各类粪便入药,古人不知其意,但知道其管用,所以不吝使用。现代看来,可能是运用了“细菌”的力量,即肠道益生菌,让菌群保持适当的数量,成为健康的助推。但粪便中含有大量沙门氏菌、隐球菌、病毒,处理不好,使用不当,有感染、加重病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