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腋臭有什么偏方吗(女的腋臭)
23
2025-07-01
65岁的张大爷平时也是也是一个喜欢户外运动的人,最喜欢的就是去户外行走和骑车,虽然自己有冠心病,而且一直在服药,但他始终认为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运动肯定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最近张大爷老是感觉左侧小腿隐隐的疼痛,并且伴有轻度肿胀,而且左下肢的力气也逐渐变小了,但他没有在意,以为是活动的时候拉伤了肌肉。但最近张大爷的左侧小腿出现明显肿胀,而且疼痛程度也明显加重,无论是热毛巾敷或者吃止痛药,效果都不明显,最后就连站立都不行了,于是连忙被家人去医院进行检查。经过下肢动脉造影检查后发现张大爷的左侧胫动脉狭窄了90%,结合张大爷平时的反应,最终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且医院在第一时间给张大爷做了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术,快速的撑开了狭窄的动脉,大幅度改善了下肢的血液供应,经过数日的治疗后,张大爷安全出院了,医生嘱咐其规范服用抗凝药物,定期复查。
双腿是负责人体负重行走的重要结构,是人体最繁忙的地方,人体有40%以上的骨骼和肌肉附着在下肢,从而为我们的日常活动提供动力和保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双腿也是人体中最早出现衰老迹象的部位,长期的负重活动和不良的运动姿势会导致下肢的肌肉、骨骼、血管、皮肤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和损伤,从而表现出许多病理表现,而这些表现其实就是提醒我们注意下肢健康的重要信号,因此及时发现这些特殊信号,积极保护下肢功能,对于维持老年人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留意6个下肢常见的疾病信号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疾病的影响,下肢出现的异常表现也越来越多,其本质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肌肉、血管、骨骼、神经等组织的损伤,因此如果下肢出现下面6个疾病信号,就说明你要开始重视自己的腿部健康了。
①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老年人常见血管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为下肢静脉突显,像一条条蚯蚓一样,同时可伴随下肢的疼痛、肿胀,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患侧下肢的皮肤溃烂,甚至引发菌血症,导致危及生命。
造成下肢静脉曲张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肢静脉瓣的功能减退或者受损,以及静脉管壁弹性减弱,这导致大量静脉血液淤积在下肢静脉中,无法回流入心,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下肢循环障碍,引发下肢疼痛、肿胀、皮肤溃烂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因此积极改善循环,改善下肢静脉瓣功能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关键。
临床上常用改善循环的药物来治疗轻中度的下肢静脉曲张,常用的药物包括迈之灵、草木犀流浸液片,如果合并有肿胀或者皮肤破溃,可以用喜辽妥或者硫酸镁外敷,但对于重度的静脉曲张最好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常用的是大隐、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这种手术切口小,损伤程度低,并且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②下肢动脉狭窄/闭塞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其下肢动脉往往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从而非常容易引起下肢动脉发生狭窄、闭塞。下肢动脉闭塞的早期临床表现较为轻微,常表现为下肢易疲劳、酸痛,伴有轻度肿胀,但多休息后缓解。但伴随着病情进展,动脉狭窄的程度逐渐加重,患者会出现下肢剧烈疼痛,伴有行走和站立困难,同时还伴有下肢弥漫性的缺血性改变,足趾末端出现溃疡、坏疽等表现。
临床上对于轻度的动脉狭窄常使用药物治疗,其中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抗凝药最为常用,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达比加群酯等;其次,可以合并使用改善循环的药物,如西洛他唑、安步乐克等;最后,要联合使用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丁等。
但对于重度狭窄或者发生动脉闭塞的患者而言,快速改善下肢动脉循环状态最为关键,因此介入手术往往作为首选,其中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术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微创手术,其可以将支架送至血管狭窄处,从而扩张和重塑动脉管腔,快速改善血液循环。
③下肢麻木、感觉异常
合并有糖尿病、腰椎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常合并有下肢的麻木和感觉异常,这是一种神经损伤后的异常表现。腰椎病引起的下肢疼痛往往是一侧,而且是从臀部到小腿都有可能发生,多表现为放电样疼痛,并且伴有明显的行走功能障碍。糖尿病导致的周围神经损伤往往表现在四肢末端,特别是双侧足趾和脚底板最为常见,其临床表现为四肢末端麻木、疼痛和感觉异常,严重时可以合并有皮肤破溃,甚至引发菌血症。
临床上治疗下肢麻木、感觉异常往往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营养神经的药物最为常用,如甲钴胺、维生素B1、神经生长因子等;其次,如果疼痛明显可以加用止痛药,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羟考酮等;如果是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可以加用依帕司他以改善神经损伤,同时需要合并降糖药。
④下肢皮肤瘙痒
下肢皮肤瘙痒是老年人常见的皮肤病之一,秋冬季节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异常,而且由于老年人长期对皮肤进行搔抓导致下肢皮肤反复吃不下破损、出血,导致抓痕、血痂等多种慢性皮肤损害表现。
导致老年人下肢皮肤容易瘙痒的原因在于老年人皮肤油脂分泌减少,导致皮肤失去滋养;其次,如果合并有下肢血管或者神经损伤,会进一步加重下肢循环不足,导致皮肤因为缺血发生干枯、脱落,加重皮肤瘙痒。
临床上治疗老年人皮肤瘙痒多采用富含维生素E、尿酸等成分的乳膏进行反复涂抹,从而对干燥的皮肤进行润滑和保湿;其次,也可以使用含有多磺酸黏多糖、神经酰胺类等物质的护肤品,可以在皮肤保湿的同时抑制皮肤外的研制反应,加快皮肤组织修复。
⑤下肢骨质疏松
老年人常合并有骨质疏松,其中以腰部、髋骨、胫骨等负重的骨骼最为常见,其临床多表现为下肢酸软无力、容易抽筋、关节疼痛等,严重是甚至造成骨折,导致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受到影响,是威胁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因素。
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其中营养不足,导致钙和维生素D缺乏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其次,老年人的破骨细胞功能活跃,这导致骨质大量流失,骨形成大大降低,从而导致骨质疏松。
药物是临床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首选,其中钙剂和维生素D是最基本的药物;其次,临床常合并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唑来膦酸、鲑鱼降钙素、阿仑膦酸钠等;对于合并有骨折的患者,临床建议尽早进行修复手术,将骨折端进行吻合,以促进骨折愈合。
⑥下肢关节退行性改变
退行性骨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的骨关节疾病之一,其中以膝关节和髋关节最为常见,其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并且伴有严重的功能受限,长期的退行性骨关节炎会导致关节畸形,使得关节功能部分或者完全丧失。
造成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原因很多,其本质在于对于关节结构的反复损伤,导致关节内部或者边缘发生退行性的增生性改变,常见的有骨刺、骨赘等,严重是甚至发生关节强直,导致关节功能彻底丧失。
临床上治疗轻中度的骨关节炎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非甾体类消炎药最为常用,如扶他林、塞来昔布、洛芬待因等;其次,可以合并使用营养软骨细胞的药物,如氨基酸葡萄糖、骨肽等;最后,可以合并关节微创治疗,通过关节镜、关节注射等微创治疗来消除关节炎症,去除多余的赘生物。但对于重度退行性骨关节炎,特别是合并有关节畸形的患者,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是关键,通过手术可以保留大部分的关节功能,保障生活需要。
二、科学维护下肢健康应注意以下4点虽然下肢衰老不可逆,但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生活习惯来保护我们的双腿,尽可能的延缓下肢骨关节、肌肉、血管、神经的衰老和损伤,维护双腿健康,具体的防治内容如下:
①减轻关节负重,适度功能锻炼
老年人在生活中一定要减少下肢关节负重,尽可能地减少弯腰、下蹲等活动,同时应该避免爬山、长途行走等有损关节的运动。其次,长期的站立和坐姿也是不可取的,这不仅不利于骨关节的运动,而且会加重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动静脉循环障碍。
因此,建议老年人多以轻度的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太极拳、游泳等,时间不宜太长,每天20-30分钟即可。其次,老年人家里应该安装坐便器,减少膝关节过度蹲起,保护我们的膝关节和髋关节。
②改善饮食,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
老年人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日常饮食,特别是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尤其重要。饮食上要口味清淡,减少钠离子的摄入,同时也要减少高脂高热量的食物,预防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多摄入绿叶蔬菜和水果,从而加强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摄入,促进血液循环,保护血管;其次,老年人往往容易缺乏钙质和维生素D,因此饮食上要进行额外补充,可以选择牛奶、鸡蛋等富含钙质的食物,同时也要适度的增加户外运动,促进内源性维生素D的合成。
③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老年人要非常注意自己的下肢情况,必要时可以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临床上针对下肢血管常用的检查有下肢动静脉彩超、下肢血管造影、凝血功能测定、血小板功能测定等;针对骨和骨关节的检查有骨关节磁共振、骨密度检查、X光检查、钙离子测定、血清维生素D测定等;针对下肢神经的检查有下肢神经肌电图等。在检查前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医师,根据医师意见进行相应的检查。
④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下肢疾病除了不可逆的退行性改变外,更多的是其他疾病的延伸和发展所导致,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这些疾病都是诱发或者加重下肢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治疗下肢疾病的同时一定要控制好各种原发病,积极调控和监测自身的血压、血糖、血脂等,定期服药,定期检查,同时积极进行减重,减轻下肢负担。
三、总结虽然老年人的下肢衰老不能逆转,但及时发现相关症状,并且症状进行及时治疗和检查,就可以最大程度保留下肢功能,从而保障日常生活需要,其次,良好的生活规律也是维护下肢健康的重要原则,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运动等方式来保护下肢功能,从而保障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健康明星计划#
一两块钱的红霉素眼膏,是咱们的常用药,更是居家必备之良品。它原本是用来治疗眼病的,用于沙眼、结膜炎、睑缘炎及眼外部感染等
但别千万小看了它,网友们挖掘了各种用途,据说效果还不错!注:以下案例来自网友,用药请遵医嘱
1.祛痘痘
考完研回到家,因为之前压力大内分泌失调,再加上回到家水土不服,两颊起了很多红痘痘,涂了两晚基本上就没了!!!神奇!一块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我一般感觉脸上有点痒,或者感觉要冒痘了,就会赶紧涂一点红霉素眼膏,第二天就好了。
2.鼻干、鼻出血
就是一块钱一管的红霉素眼膏,现在可能涨价到2块钱,治好了我反复发作的鼻炎,八年木有复发,说出来,希望大家有所收益,鼻炎实在太折磨人了!!
就是今年,忘记在哪个网站上看到一个小县城医院的医生说用红霉素眼膏有效,就试用了一下,结果就是那么奇,头天晚上睡觉前涂了点,第二天一早症状大为缓解,接着又用了几天,好啦!!!!
春季鼻腔内干燥,火辣辣疼,擦了 点红霉素眼药膏,第二天就好了。
编注:过敏性、增生性鼻炎不适用
3.治灰指甲
红霉素眼膏 足光散粉,调成泥状。热水泡脚后,把病甲削薄,药敷上面用医用纱布包好,两三天一换。
4.小孩红屁股
今天在一个讲国货的帖子里看到有个妈妈发的,说可以治疗孩子淹屁股,第一天涂上第二天就好,还说可以治疗痔疮。
这个的确有效,孩子小时候特胖,咯吱窝、大腿窝淹着了,大夫推荐的红霉素眼膏,很管用。
5.宝宝淹脖子
宝宝,特别是比较胖的宝宝,脖子比较容易淹,而且很难护理,碘伏擦洗配红霉素眼膏,有奇效!
提醒:千万别用爽身粉,黏上去很难弄下来!
6.让睫毛变长
红霉素眼膏会让睫毛变长。我一到春天眼睛痒就会擦,然后一个星期就能明显感觉眼睫毛多了,长一点。
平时带隐形眼镜眼睛总会感染就抹软膏。上次照镜子感觉睫毛长了才发现是这个原因。
7.嘴巴长疱疹、烂嘴角
诊所给我开了一只红霉素眼膏!我还以为他搞错了!效果还是不错滴!嘴唇疱疹用了有效,听说湿疹也有效,挤完痘痘可以用它消炎。
嘴上长脓疱疮,一抹第二天就好!
8.痔疮
可以治急性发作的痔疮。我产后痔疮严重,靠这个治的,没事了。
9.打耳洞发炎
常常忘了戴耳钉导致耳朵有点长实,再带耳钉容易把耳朵穿肿发炎,随便把以前过期没扔的红霉素眼膏拿出来挤在耳钉上穿进耳朵,很快就消炎了,耳朵也不疼了。
10.轻度烫伤
之前烫伤起了水泡后破了,用什么湿润烧伤膏和百多邦,伤口直接化脓了。忍痛挤掉脓后还是擦回了红霉素,第二天马上结硬痂,一周就掉痂,全好了。
男票走路看手机,腿上摔破一大块,我也是让他用红霉素,也是两周不到就掉痂好了。
之前我小侄女手烫到了,过了十几天手还烂烂的,很恐怖,后来停了之前用的药,用红霉素加利福平,很快就干口结疤了!
编注:烫伤起过大水泡的,建议去医院,做消毒处理,防止感染。
11.蚊子叮咬
孩子脸上被蚊子咬了,都要肿很大的包,一般我都是用红霉素眼膏擦,隔一会儿就好了。
12.倒刺
长了倒刺,千万不要硬用手撕掉,容易引起继发细菌感染,可以先用温水泡手,等皮肤变柔软后,再用指甲刀将倒刺剪掉,然后涂上一些红霉素软膏等,以及有强效保湿作用的润肤油,尤其注意在指甲周围多涂抹一些。
13.皮肤干燥瘙痒
超市中能够买到稀释好的甘油,每天涂擦对皮肤干燥瘙痒有一定作用。红霉素眼膏中有滋润保湿的羊毛脂,也能起到止痒润肤的作用。
14.皮肤硬结
有的糖友需要常常打胰岛素,偶尔出现针眼处瘙痒、红肿和硬结,这有可能是胰岛素质量的问题,还有个别患者为过敏体质所致。
可以用 0.2% 碘酊消毒局部皮肤后,涂红霉素软膏,同时更换注射部位,离原扎针处至少 3 厘米的距离,红肿 1~2 周内即可消失,硬结需 1 个月左右吸收。如果更换部位仍有红肿和硬结产生,可更换胰岛素品种。
15.冻疮
冻疮未破时,可外用复方肝素软膏、喜辽妥乳膏、维生素E软膏等。冻疮已破溃时,可在没有破的地方涂 1% 红霉素软膏,起到抗炎的效果,保护创面。但不要涂抹在已破裂的皮肤上。
16.湿疹、毛囊炎
对抗细菌感染或预防细菌感染,红霉素软膏确实好用。
✦比如散在口周两边的红色丘疹(毛囊炎),一碰就疼的那种。
✦对于口周单侧簇集状分布的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涂红霉素软膏,也有预防其细菌感染的作用,也可以用。
✦甚至在急性、亚急性湿疹的早期,有明显的渗出、糜烂时,涂了红霉素软膏,也可以预防感染。
使用牢记4个注意事项
——对真菌感染无效
红霉素软膏也不是万能药,它单独用,对头癣、甲癣、股癣、手足癣等真菌感染不起作用。
——过敏性、增生性鼻炎慎用
细菌感染性鼻炎患者,可遵医嘱涂抹红霉素软膏,能起到一定的抗感染作用。但不建议过敏性、增生性鼻炎使用,不仅无效,还会增大副作用风险。
——哺乳期妇女不宜
哺乳期患乳腺炎的女性用药请遵医嘱,不宜自用红霉素。
——偶有不良反应
如局部烧灼感、干燥、发痒、红斑,偶见荨麻疹样反应。如果出现了上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医生提醒
红霉素软膏使用前要洗干净手,使用后拧紧瓶盖,以免污染。对红霉素过敏者禁用。本文来自医药早知道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一两块钱的红霉素眼膏,是咱们的常用药,更是居家必备之良品。它原本是用来治疗眼病的,用于沙眼、结膜炎、睑缘炎及眼外部感染等。
但别千万小看了它,网友们挖掘了各种用途,据说效果还不错!注:以下案例来自网友,用药请遵医嘱
1.祛痘痘
考完研回到家,因为之前压力大内分泌失调,再加上回到家水土不服,两颊起了很多红痘痘,涂了两晚基本上就没了!!!神奇!一块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我一般感觉脸上有点痒,或者感觉要冒痘了,就会赶紧涂一点红霉素眼膏,第二天就好了。
2.鼻干、鼻出血
我自己亲身经历的,就是五毛一管的红霉素眼膏治好了我反复发作的鼻炎,八年木有复发,说出来,希望大家有所收益,鼻炎实在太折磨人了!!
就是今年,前段时间,突然鼻子又干又疼,忍了几天还是去医院了,花了 177 元做了个内窥镜说是鼻炎,又开了 200 多的药,用了差不多一周时间,没用。后来忘记在哪个网站上看到一个小县城医院的医生说用红霉素眼膏有效,就试用了一下,结果就是那么奇,头天晚上睡觉前涂了点,第二天一早症状大为缓解,接着又用了几天,好啦!!!!
春季鼻腔内干燥,火辣辣疼,擦了 8 毛钱的红霉素眼药膏,第二天就好了。
编注:过敏性、增生性鼻炎不适用
3.治灰指甲
红霉素眼膏 足光散粉,调成泥状。热水泡脚后,把病甲削薄,药敷上面用医用纱布包好,两三天一换。
我试了有效果,就是有一点点烧指甲周围的皮肤,不过指甲确实好了。
4.小孩红屁股
今天在一个讲国货的帖子里看到有个妈妈发的,说可以治疗孩子淹屁股,第一天涂上第二天就好,还说可以治疗痔疮。
这个的确有效,外甥小时候特胖,咯吱窝、大腿窝淹着了,大夫推荐的红霉素眼膏,很管用。
5.宝宝淹脖子
宝宝,特别是比较胖的宝宝,脖子比较容易淹,而且很难护理,碘伏擦洗配红霉素眼膏,有奇效!
提醒:千万别用爽身粉,黏上去很难弄下来!
6.让睫毛变长
红霉素眼膏会让睫毛变长。我一到春天眼睛痒就会擦,然后一个星期就能明显感觉眼睫毛多了,长一点。
平时带隐形眼镜眼睛总会感染就抹软膏。上次照镜子感觉睫毛长了才发现是这个原因。
7.嘴巴长疱疹、烂嘴角
诊所给我开了一只红霉素眼膏!我还以为他搞错了!效果还是不错滴!嘴唇疱疹用了有效,听说湿疹也有效,挤完痘痘可以用它消炎。
嘴上长脓疱疮,一抹第二天就好!
8.痔疮
可以治急性发作的痔疮。我产后痔疮严重,靠这个治的,没事了。
9.打耳洞发炎
常常忘了戴耳钉导致耳朵有点长实,再带耳钉容易把耳朵穿肿发炎,随便把以前过期没扔的红霉素眼膏拿出来挤在耳钉上穿进耳朵,很快就消炎了,耳朵也不疼了。
10.轻度烫伤
之前烫伤起了水泡后破了,用什么湿润烧伤膏和百多邦,伤口直接化脓了。忍痛挤掉脓后还是擦回了红霉素,第二天马上结硬痂,一周就掉痂,全好了。
男票走路看手机,腿上摔破一大块,我也是让他用红霉素,也是两周不到就掉痂好了。
之前我小侄女手烫到了,过了十几天手还烂烂的,很恐怖,后来停了之前用的药,用红霉素加利福平,很快就干口结疤了!
编注:烫伤起过大水泡的,建议去医院,做消毒处理,防止感染。
11.蚊子叮咬
孩子脸上被蚊子咬了,都要肿很大的包,一般我都是用红霉素眼膏擦,隔一会儿就好了。
12.倒刺
长了倒刺,千万不要硬用手撕掉,容易引起继发细菌感染,可以先用温水泡手,等皮肤变柔软后,再用指甲刀将倒刺剪掉,然后涂上一些红霉素软膏等,以及有强效保湿作用的润肤油,尤其注意在指甲周围多涂抹一些。
13.皮肤干燥瘙痒
超市中能够买到稀释好的甘油,每天涂擦对皮肤干燥瘙痒有一定作用。红霉素眼膏中有滋润保湿的羊毛脂,也能起到止痒润肤的作用。
14.皮肤硬结
有的糖友需要常常打胰岛素,偶尔出现针眼处瘙痒、红肿和硬结,这有可能是胰岛素质量的问题,还有个别患者为过敏体质所致。
可以用 0.2% 碘酊消毒局部皮肤后,涂红霉素软膏,同时更换注射部位,离原扎针处至少 3 厘米的距离,红肿 1~2 周内即可消失,硬结需 1 个月左右吸收。如果更换部位仍有红肿和硬结产生,可更换胰岛素品种。
15.冻疮
冻疮未破时,可外用复方肝素软膏、喜辽妥乳膏、维生素E软膏等。冻疮已破溃时,可在没有破的地方涂 1% 红霉素软膏,起到抗炎的效果,保护创面。但不要涂抹在已破裂的皮肤上。
16.湿疹、毛囊炎
对抗细菌感染或预防细菌感染,红霉素软膏确实好用。
✦比如散在口周两边的红色丘疹(毛囊炎),一碰就疼的那种。
✦对于口周单侧簇集状分布的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涂红霉素软膏,也有预防其细菌感染的作用,也可以用。
✦甚至在急性、亚急性湿疹的早期,有明显的渗出、糜烂时,涂了红霉素软膏,也可以预防感染。
使用牢记4个注意事项
——对真菌感染无效
红霉素软膏也不是万能药,它单独用,对头癣、甲癣、股癣、手足癣等真菌感染不起作用。
——过敏性、增生性鼻炎慎用
细菌感染性鼻炎患者,可遵医嘱涂抹红霉素软膏,能起到一定的抗感染作用。但不建议过敏性、增生性鼻炎使用,不仅无效,还会增大副作用风险。
——哺乳期妇女不宜
哺乳期患乳腺炎的女性用药请遵医嘱,不宜自用红霉素。
——偶有不良反应
如局部烧灼感、干燥、发痒、红斑,偶见荨麻疹样反应。如果出现了上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医生提醒
红霉素软膏使用前要洗干净手,使用后拧紧瓶盖,以免污染。对红霉素过敏者禁用。(素材来源:7点养身编辑:ZHFDA团队)
▍来源:医路向前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