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肥胖儿童(遗传性肥胖症)

医学减重专家陈伟 0 2025-02-04

文章目录:

科普 | 遗传性肥胖的真相

陈伟 医学减重专家陈伟 今天

肥胖,和其他许多疾病一样,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因素及个人行为因素。

在遗传方面,许多先天性疾病,比如唐氏综合征、小胖威利症候群 、先天性瘦素缺乏等等遗传代谢疾病,表现就是肥胖及其他许多机体功能异常。

这些疾病的患者数量相当少,只占不到肥胖总数的1%,99%以上的肥胖者是单纯性肥胖。

不过大量研究表明,肥胖是可以遗传的

当然,不是每个肥胖者的子女一定会变胖,只是可能性要比普通人的子女要大得多。一般来讲,父母有一方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可能性有32%-33.6%,父母双方均为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发生率就上升为50%-60%。

大家都知道,遗传是通过遗传基因来进行的。那么,肥胖的遗传基因是什么呢?

科学家经过大量研究,已经在动物身上找到了“肥胖基因”,但在人类的肥胖中还没有发现肥胖基因有异常,但是发现绝大部分肥胖者体内瘦素不但不低,反而很高。

一些重度肥胖者的瘦素功能还有改变,所以推测肥胖者的瘦素受体(也就是瘦素的作用部位)对瘦素不起反应,就像胰岛素抵抗一样,存在着瘦素抵抗,从而造成进食过多,引起肥胖。

瘦素(Leptin),被称为“饱腹感激素”,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瘦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大脑的下丘脑(Hypothalamus),告诉大脑“我已经有这么多脂肪了,不需要更多了”,从而抑制食欲,调节能量代谢,反过来使脂肪合成减少,体重下降,也因此获名“瘦素”。

研究证明,瘦素缺乏并不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肥胖者可能是对瘦素不敏感,或者说存在瘦素抵抗。

另外,还发现了一共十几种与肥胖有关的基因。比如,在美国皮马部落印第安人与芬兰人中,就发现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的缺陷与肥胖的关系,然而这种遗传基因的缺陷在其他肥胖者群中又不存在。

所以目前认为:肥胖的遗传并不仅仅取决于单个基因,而很可能是多个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虽然由于遗传的关系,肥胖者的子女比其他人更容易发胖,但是只要注意合理饮食与运动,依然可以预防和控制“发胖概率”。

如果发现自己属于遗传性肥胖,对于饮食的要求就要更严格,运动要更科学,减脂的阻力越大,付出就要越多。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自律和节制,有肥胖基因一样可以拥有好身材。

大家如果有减重方面的问题,想咨询陈伟教授,可以发邮件到邮箱,陈教授会定期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答邮箱:yixuejianzhong@163.com

超重率、肥胖率开始上升 如何让孩子们告别肥胖?

坚持科学运动 保持营养均衡

让孩子们告别肥胖(健康焦点)

本报记者 申少铁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5日 第 19 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逐步改善。但是,由于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超重率和肥胖率也开始上升,影响到一些孩子的身心健康。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2020年10月,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提出了“超重肥胖”防控的总体目标,即以2002年—2017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为基线,2020年—2030年0至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比基线下降70%。同时,以强化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政府责任为核心,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日前,记者就如何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进行了采访。

适量运动 增肌减脂

肌肉是消耗能量的,脂肪是储存能量的。通过运动增加肌肉,就能增加能量消耗,减少脂肪,从而降低体重

“老爸,太累了,歇会儿吧!”“加油!再坚持5分钟,我们就歇。”晚上,一对父子在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街道一个寂静的社区里慢跑。他们已经坚持快半个月了。

近两年,不爱运动的儿子小明越来越重了。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他“宅”在家里上网课、玩手机,户外活动大减,体重又上升几斤。小明才13岁,身高为155厘米,但体重已经超过130斤,超重约40斤。

“从2020年6月起,基本上隔一天跑一次,一般都是在晚上8点左右。”父亲李立说,看到儿子越来越胖,他越来越着急。此前,李立专门带儿子去看医生,医生说孩子的血糖、血压偏高,身体健康状况比较差,建议尽快改变生活方式,将体重减下去。为了帮助儿子减肥,李立制定了严格的运动计划,并亲自示范,户外跑步就是其中之一。经过4个月的坚持,小明成功减重20多斤。当他回到学校时,同学们差点没认出来。

“体重下降后,孩子身体明显好转,精神也好了,学习也更专注了。”李立说,要想保持体形,必须长期坚持运动。天气转凉后,李立又给儿子制定了室内运动计划。现在,每个周日,他会带儿子去附近的体育馆打羽毛球。“孩子在球场上跑跑跳跳,挥拍打球,全身都得到了运动,体重进一步下降,已经告别‘小胖墩’了!”

“运动不足或不锻炼的孩子更容易超重,因为热量消耗太少。”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分析,孩子学习之余,长时间坐着看电视,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运动量很少,容易造成肥胖。据调查,坐着看电视平均每增加一小时,肥胖的概率要增加1.5%。

肥胖会给儿童青少年造成一些健康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内分泌科主任高珊介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可能会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在她接诊的肥胖患儿中,有的10岁就出现了高血压,有的13岁就得了糖尿病。除了身体疾病,肥胖会造成孩子生长发育异常,比如性早熟或者发育迟缓,都会影响到生活和学习。如果体重过高,还会影响孩子的骨骼,出现脊柱侧弯等畸形体形。此外,肥胖也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孤僻等心理障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闫洁在给患儿做人体成分检测时发现,胖孩子都是脂肪超标,肌肉很少。“肌肉是消耗能量的,脂肪是储存能量的,只有能量消耗多了,脂肪才会少。通过运动增加肌肉,就能增加能量消耗,减少脂肪,从而降低体重。”闫洁说。

马军建议,家长带孩子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加户外活动。由于儿童年纪较小,自律性较差,家长尽量选择娱乐性较强的运动,比如跳绳、跳舞、游泳、打羽毛球等活动。运动的时间不宜过长,使得孩子运动后有轻松、愉悦的感觉就好。适量运动,不仅有利于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也能强健体魄、增强自信。

合理膳食 控油少糖

健康的家庭饮食是关键。家长在做饭时保证少脂肪、少油炸、少盐,让孩子少吃零食、少喝饮料

“以前连衣服扣子都扣不上,现在完全变了一个人!”经过一年多的饮食控制和运动训练,小美从180斤减到了不到150斤。小美家住北京东城区,今年16岁,身高160厘米。2019年,她由于过度肥胖,血糖和血脂超标,身体健康状况很差,被父亲带到医院就诊。

“这个女孩超重太多了,健康指标多项异常,青春发育还没有开始。”高珊说,小美平时饮食上自制力较差,爱吃甜食,食量大。父母心疼孩子,还给她加餐。不健康的饮食造成体重严重超标。

高珊按照标准,给小美计算每天需要的热量和运动量,为小美制定了健康的饮食计划和运动计划。“我的计划是循序渐进的。一开始纠正她吃甜食,要求父母停止加餐。之后才慢慢让她吃得合理和健康。”高珊说,她还帮助小美联系了康复师,指导她运动训练。现在,小美体重得到了有效控制,高血糖、高血脂等健康问题消失了,身体发育也与同龄的女孩一样了。

“一些小孩爱吃快餐等垃圾食品、各类甜食、甜饮料,体重很容易超重,如果家长再过度宠爱孩子,不管住孩子的嘴,很容易产生肥胖问题。”高珊介绍,2岁至6岁年龄阶段的孩子,体重增长速度最快,如果家长过度喂食,孩子就会超重。

“产生肥胖不是孩子个人的问题,健康的家庭饮食是关键。”闫洁认为,一些孩子之所以超重,是因为家里的饮食就是大鱼大肉、多油多糖。孩子跟着父母一起吃,容易胖起来。她建议,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到健康饮食。健康饮食的原则是适量适度、营养均衡。家长在做饭时保证少脂肪、少油炸、少盐,让孩子少吃零食、少喝饮料,孩子就不会发胖。

马军认为,不当饮食习惯是儿童青少年肥胖最突出的原因。他建议,家长可以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掌握健康饮食方法,为孩子搭配营养餐。《指南》由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发布,可以帮助居民做出健康的饮食选择。

“有的小孩子体重快速增加,不一定是因为吃多了,有可能是疾病,应该及时就医。”高珊认为,一些遗传性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可能导致肥胖。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引起患儿代谢减慢,体内脂肪在皮下堆积,从而造成肥胖,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智力。甲状腺功能减退如果早发现,只要及时、定期到医院内分泌科治疗,吃药就能治疗到几乎不影响生长发育的程度。

积极行动 预防肥胖

解决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不是孩子个人的事,需要家长、医疗机构、学校、政府等形成合力,营造健康生活的社会氛围

“2020年11月28号上午继续在石景山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院内进行冬季减脂训练……”在“2020云减重报名指导微信群”里,一个通知刚发出,家长们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报名,很快就超过了10人。

这是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举办的冬季“云减重”活动。该活动由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举办,旨在将正确的饮食与运动方法系统地传授给孩子和家长,帮助孩子减肥。营养专家通过网络视频授课,讲授减重所需的营养知识;运动专家通过视频,实时指导家长和孩子科学运动减重。通过几个月的“云减重”,不少孩子的体重明显下降,健康指标也逐步恢复正常。

湖南省儿童医院自2003年开始举办“胖墩瘦身夏令营”,至今已举办19期,每期招募约60名8岁—14岁肥胖儿童青少年。孩子们经过详细体格检查后进入营地封闭训练14天,其间严格按照医院专家开出的健康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进行减重训练,人均减重近5公斤。“减肥夏令营在给孩子们减重的同时,也会培养孩子们健康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回家后能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饮食。”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所长钟燕说。

专家认为,解决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不是孩子个人的事,需要家长、医疗机构、学校、政府等形成合力,营造健康生活的社会氛围。

“孩子超重问题,越早干预越好。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应该从小坚持做好孩子体重的监测。”高珊建议,家长在给孩子建立健康档案后,应该保存好生长发育手册,并定时监测孩子生长发育情况,做好记录和对比。如果孩子体重超过同龄标准,建议及早干预或者就医。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列出了6岁至18岁不同年龄男生、女生超重肥胖的判定标准表,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别对照进行判定。

马军认为,学校是儿童青少年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在预防改善肥胖问题上扮有重要角色。他建议,将合理膳食营养和运动知识融入幼儿园、中小学校常规教育,促使儿童青少年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学校给食堂配备营养健康管理人员,改善烹调方式,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粗杂粮及适量鱼禽肉蛋奶等供应,避免提供高糖、高脂、高盐等食物,让学生吃得更加营养和健康。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照有关规定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等考核。保证幼儿园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不少于2小时;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内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达到1小时,保证每周至少3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促进肌肉力量和强健骨骼锻炼。

“当前,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较为突出。”马军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将工作重心转到开展多渠道、形式多样的健康促进和倡导活动,提高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远离肥胖,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大环境。

来源: 人民日报

孩子又胖了,怎么办?

12月23日,国新办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报告结果显示: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

孩子胖可能导致很多的问题,体育成就不达标、提早发育的倾向、被同学嘲笑、导致自卑感.....

该怎么办?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旨在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的快速上升。

具体怎么做?

1、 认识肥胖

根据首部《中国儿童肥胖报告》(2017年版)显示,我国0~7岁肥胖儿童估测有476万,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达3496万,加起来近4000万。

肥胖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并达到危害健康的程度。肥胖分为遗传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单纯性肥胖,大部分肥胖属于单纯性肥胖,即单纯由于营养过剩所造成的全身性脂肪过量积累。

儿童如果超重或肥胖,不仅影响他们的身体形态和功能,如造成心血管系统疾病、肺功能受到影响、免疫功能紊乱、生长发育提前等,还会对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出现焦虑、幸福感和满足感降低、情绪不稳定、学习能力变差等。

目前常用的判断健康体重的指标是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它的计算方法是用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使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BMI判断标准。

自己的孩子肥胖吗?看这里!

根据身高和体重的测量数据,可计算出一名儿童的BMI,然后按性别划分的年龄BMI曲线图中找到它对应的位置,跟该年龄的标准做比较。假如您的孩子处于2-5岁阶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5岁以下儿童生长状况判定标准》(WS 423-2013),当儿童的BMI值位于曲线2以上则为超重,位于曲线3以上则为肥胖(见图1、图2)。假如您的孩子处于6-18岁儿童青少年阶段,参照《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WS/T 586-2018)(表1)来判定。

图1 2-5岁男孩身高体重评分图

图2 2-5岁女孩身高体重评分图

2、 预防超重肥胖

实现《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中的防控目标,家长们该怎么做?

(1)帮助儿童养成科学饮食行为。

家长及看护人是儿童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家长及看护人需要不断提高营养健康素养,才能更好地为孩子合理选择、搭配和烹调食物,保证食物多样化,减少煎、炸等烹调方式,控制油、盐、糖的使用量,避免提供不健康食物,减少在外就餐。

家长还要培养和引导儿童规律就餐、幼儿自主进食行为,教育儿童不挑食、不偏食,学会合理搭配食物和选择零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2)培养儿童积极身体活动习惯。

每个家庭都要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家长应与孩子共同运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运动日常化、生活化。

培养儿童青少年运动兴趣,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经常锻炼习惯,减少使用电子屏幕产品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3)定期监测儿童青少年体重及生长发育。

家长要充分认识超重肥胖的危害,定期为孩子测量身高和体重,做好记录,并能根据相关标准评价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必要时及时咨询专业机构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3、超重肥胖了,家长怎么做?

(1)定期开展身高和体重监测,计算BMI,了解超重肥胖程度。

(2)饮食干预:既要维持体重的正常增加,又要控制体重增加过度。饮食原则是: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调整膳食结构,提高膳食整体质量和控制总能量

【具体做法】

*在现有能量摄入的基础上适量控制总能量摄入。

*严格控制食用油和脂肪的摄入。

*适量控制精白米面和肉类。

*保证蔬菜、水果和牛奶的充足摄入。

*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供应充足。

*限制高能量食物如油炸食品、糖、巧克力和奶油制品等。

*限制任何高糖饮料。

(3)行为干预:家长烹饪方式多样化、食物选择多样化,不用食物作为奖励;孩子进食时细嚼慢咽增加食物饱腹感,尽量减少在外就餐;鼓励孩子多学习营养健康相关知识。

(4)身体活动:把运动作为控制体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每天累计6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如长跑、游泳、打篮球等),3次抗阻运动(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及引体向上等)。运动量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时间至60分钟及以上,并且要坚持锻炼。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

(5)减少久坐时间,每坐一小时要进行身体活动。

(6)保证充足的睡眠,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参考文献:

[1]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马冠生.中国儿童肥胖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印发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的通知. http://www.nhc.gov.cn/jkj/s7916/202010/9357ae09af9f4ba8850dacac5093e250.shtml

[5]中国营养学会.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9.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来源: 全国卫生12320

上一篇: 中度肥胖有多胖(中度肥胖的标准百分比)
下一篇: 肌肉拉伤和肥胖纹(肌肉拉伤会消耗脂肪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