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手术穿什么内衣最好(腋臭手术要穿胸罩吗)
25
2025-07-15
夏天一到,狐臭患者们都会烦恼至极。这臭溜溜的味道如影随形,不论工作还是生活都让人感到极为不便。如何让腋下生香,将狐臭彻底扼杀掉?今天,我们就深挖一下,狐臭的治疗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搞清楚狐臭到底是什么?
“狐臭”又称“腋臭”,是指分泌的汗液有特殊的臭味或汗液经分解后产生臭味。实际上是大汗腺过于发达的一种情况,是一种疾病。
狐臭的成因
人体有两种汗腺,一种是外分泌腺,一种是顶浆分泌腺。外分泌腺分布在全身,在腋窝、手和足部聚集最多。狐臭是由位于腋窝和腹股沟部位的顶浆分泌腺释放性激素造成的。随着青春期的发育,顶浆分泌腺分泌一种粘稠、油状物质,在皮肤上产生有点刺鼻的味道。
狐臭的医美治疗方式--光纤激光狐臭手术
近年来,随着医学美容仪器的不断进步,也有人利用激光来治疗狐臭。利用光纤激光溶脂仪器的热效应和微破坏原理,以光纤导针进入皮下组织,激光的能量会分解顶浆腺,减少顶浆腺数量。此外,雷射也能使附近血管凝固,所以出血量少,同时也兼具促进胶原蛋白增生及除毛的效用,让皮肤更平整。光纤激光狐臭一种相对有效、不留疤且安全性较高、方便又快速的治疗方法。
治疗流程:
激光除腋臭手术前:患者需剃去腋毛,进行常规消毒,而后局部浸润麻醉,采用CO2激光或Nd:YAG激光治疗均可。
Nd:YAG激光除腋臭手术方法:在局部麻醉下,医生手持输出功率25瓦的光纤,在腋毛区垂直插入皮内,依此做排列均匀的汽化洞眼,洞眼之间相距3-4毫米。
激光除腋臭手术后处理:激光治疗术后,激光除腋臭手术愈合时间需要2-3周。尤其是在夏季治疗,激光除腋臭手术术后更应妥善处理。激光除腋臭手术术毕涂以湿润烫伤膏,盖以敷料,每日换药一次。手术后,身体的自然代谢会将破坏后的组织排出,加上胶原蛋白的增生,使得原本松弛的皮肤变得紧致。
狐臭治疗的其他对比方式
腋毛拔除除腋臭:方法主要使用二氧化碳激光器及电离子治疗仪。在常规消毒局部麻醉下,对准腋窝部的毛孔逐一破坏,大汗腺导管开口阻塞,同时得到永久脱毛。效果本方法手术痛苦小,操作简单,病人易于接受。
腋部皮肤切除除腋臭:沿着腋毛生长区作梭形切口,切口要深达真皮并用刀分离皮肤,以达到腋毛边缘为止,将长有腋毛的皮肤全部切除,最后缝合切口。术后达9成左右,但有留疤可能。
除腋臭剥离术:腋部下方的2.5-3cm的纵切口或横切口,再用刮匙及铲刀上下前后以不同的方向搔刮,彻底去除脂肪组织,使毛囊和大汗腺完全破坏。疤痕不明显,恢复期短。
好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1.经常清洗腋窝以及保持腋下的清洁卫生,可以选择挂除或者剪短腋毛以减少细菌滋生。
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汗腺分泌。
3.掌控好个人情绪,过度紧张或焦躁不安也会导致异味增加噢。
根据医学文献的报道,以激光溶脂的治疗成功率达七八成,能够减少腋毛,色素变淡,腋下肌肤更为光滑。通过对以上内容的了解,相信小伙伴们已经对常用的除腋臭的整形手术方法有了更多认识和了解,想尽快摆脱腋臭也不是没可能。最后小编想说,狐臭的治疗并没有绝对的方法,患者MM们应该与医生进行更加详细地沟通,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噢。
《芈月传》中楚王因为患有狐臭害怕别人嫌弃,看到有人躲避便诛之。狐臭刺鼻的气味给人带来诸多不便,常常让身边的人退避三舍,掩鼻而走,影响日常生活,同时还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如何祛除狐臭呢?助美客服MM为广大求美者介绍两种有效的方法……
一、注射肉毒素治疗狐臭
注射肉毒素是狐臭治疗的一种新方法,据了解,目前一些整形美容医院平均每天都有5人~6人到医院进行除狐臭肉毒素注射治疗。在前来进行肉毒素除狐臭治疗的人群中,女性占了2/3以上大,且大多为处于20岁左右的年轻人。这可能是年轻人更加注重形象,特别是年轻女孩子,更怕因为身上气味不好闻影响了社会交往,甚至有很多家长带孩子来治疗。
肉毒素的全称叫肉毒杆菌毒素,可以除皱,效果远远超过任何一种化妆品或是整容术。而美国皮肤学家发现肉毒素还可以治疗狐臭,参与试验的人,不但腋下的气味从“非常难闻”变得“消失”闻不到,腋窝也比平时干燥许多。
肉毒素去腋臭的原理
当向腋窝的适宜部位注射A型肉毒素时,肉毒素会抑制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乙酰胆碱释放,从而导致腋窝区大汗腺逐渐萎缩,汗液分泌量逐渐减少,从而达到除腋臭的目的。
肉毒素去腋臭的优点:
首先,其治疗效果明显。其次,因为不需要手术,能避免手术治疗带来的种种并发症。
肉毒素去腋臭的缺点:
肉毒素去腋臭并不是永久性的,注射一次大约可维持半年左右,然后需要重复注射。
二、激光祛除狐臭
激光治疗腋臭的原理及方法:
主要通过激光的热效应,使大汗腺、毛囊及附属组织脱水,蛋白变性凝固坏死,丧失分泌机能,达到治疗目的。手术前剃去腋毛,常规消毒,用1%利多卡因溶液局部浸润麻醉,采用激光或Nd:YAG激光治疗均可。
1、激光治疗腋臭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上肢屈肘向上,激光刀头距皮肤2~3厘米,以中能量激光束,在腋毛区点射成小洞眼,照射时间3~4秒,深达皮下为宜。洞眼之间相距3~4毫米,均匀布满整个腋毛区,尽可能将大汗腺破坏殆尽。
2、Nd:YAG激光治疗腋臭方法:在局麻下,手持输出功率25瓦的光纤,在腋毛区垂直插入皮内,似插稻秧,依此做排列均匀的汽化洞眼,洞眼之间相距3-4毫米。
手术后处理:
激光治疗手术后,腋区皮肤可能脱落,愈合时间需要2~3周。术毕涂以湿润烫伤膏,盖以敷料,每日换药一次。
局部照射He-Ne激光,减轻组织反应,防止感染,加速创面愈合。治疗腋臭的最佳时间,晚秋、冬季和初春为宜。
真的不理解,为啥子会有腋臭这种问题。
不痛也不痒,又不是疾病,也不是啥子器官出了问题,但只要有汗或者体温升高,那种特别的味道就冒出来了,要是旁边还有人离得比较近,哎呀,尴尬得脚趾拇儿都要抠出三室一厅了!
用过七八种止汗露,腋毛也定时处理,甚至还试了下某博主安利的消毒液偏方,天气冷的时候还好点,这夏天气温一高、稍微有点汗,简直“一腋”回到解放前……
其实,治疗腋臭的办法有很多种,并不是都需要靠手术。下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的医生就来跟大家讲一讲,为啥子会出现腋臭,有哪些方法能够解决腋臭。
一
腋臭,老百姓也称为狐臭,医学上称腋部“臭汗症”(Bromhidrosis),是腋下大汗腺(顶泌汗腺)分泌的有机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刺鼻异味现象。
腋臭在欧洲和非洲人群中是比较普遍的问题,亚洲人群相对少一些,这是因为在人类在迁移到亚洲的过程中,第16号染色体上的 ABCC11基因发生了突变,减少了亚洲人大汗腺的分泌,降低了腋臭的发生率。不过,在亚洲仍有不少人有腋臭,在中国腋臭的发生率约 6.41%。
人的汗腺分为小汗腺和大汗腺,小汗腺全身都有,排汗一般没有味道;而大汗腺集中分布在腋下、胯下、外耳道、乳晕等部位。腋臭中令人不快的异味是大汗腺分泌物(特别是富含脂质和蛋白质的分泌物)与皮肤共生细菌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这些细菌将无味的分泌物分解为挥发性、有异味的物质。
涉及的细菌主要包括棒状杆菌属、丙酸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其中葡萄球菌属通常产生最强的异味。
具体而言,人葡萄球菌利用汗液中无味的S-谷胱甘肽偶联物(由ABCC11基因产物转运)产生刺鼻的硫醇分子,这些分子是特有汗味的来源。说白了就是,同样都是大汗腺的分泌物,同样都与细菌产生作用,但由于腋臭的人有这种特殊的基因(ABCC11),所以他们产生的汗味就和普通的汗味不一样。
问
“医生,我不太确定自己有没有腋臭,就是出汗多的时候,感觉夹子窝的味道有点长……”
答:多数情况下,这种味道就只是汗味而已,大家不要闻到点异味就觉得是腋臭,两者差别其实很大。
汗味通常是酸臭味或刺鼻的,比较单纯,你们就想象一哈,那种长时间没有洗的衣服“馊了”的味道,一般洗完澡就会消除。而腋臭是比较浓烈和特别的,也更刺鼻和顽固,即使刚洗完澡,在短时间内也可能会再次出现。
二
网上搜一搜大家关于腋臭的讨论,不少朋友都觉得某一天突然就“臭”了,甚至两兄弟/姐妹,一个有一个莫得,还有家长发现自己八九岁的娃儿居然也出现了腋臭……实在是想不通,到底为啥子腋臭就找上了自己。根据目前的研究来看,腋臭主要跟以下原因相关:
1.遗传因素:
腋臭具有明显遗传倾向,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父母一方有腋臭,子女遗传几率约50%;父母双方都有腋臭,则子女遗传几率约75%。所以,亲兄弟/姐妹一个有一个没有的情况,那就是跟运气有关了。
2.生理因素:
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加,大汗腺分泌旺盛,腋臭就可能出现;女性在生理期或孕期,激素水平波动,也可能导致异味出现或加重。
3.环境因素:
高温、潮湿及密闭环境,人体出汗量增大且汗液不易挥发,使得腋下细菌滋生和繁殖,加剧异味产生;穿着紧身或不透气衣物,有利于细菌生长和代谢。
4.生活习惯:
卫生习惯较差,喜欢吃油腻、辛辣及刺激性比如葱、姜、蒜等食物,都可能会刺激大汗腺汗液分泌增加,增加腋臭的“杀伤力”。
5.精神因素:
长期处于高压、焦虑及紧张等状态下,导致大汗腺分泌增加,加重或诱发腋臭。
三
1 腋臭会传染?
确实有人认为腋臭会传染,甚至有人在某书上说得煞有其事,但事实上是不会传染的。
腋臭没有可传播的病原体,就不具备传染的基础。即使与腋臭的人有密切接触,比如共穿衣服、共用物品、握手、拥抱,也不会被传染,大家可以放心。
2 油耳的人,很可能有腋臭?
是的,95%以上有腋臭的人同时也有油耳,有油耳的绝大多数人有一定程度的腋下气味。这是因为油耳和腋臭都由同一个基因(ABCC11)调控,油耳是腋臭的一个重要风险指标和预测因子。
不过,油耳与腋臭虽然高度相关,但不是100%绝对,而且即使有气味,气味的浓烈程度跟大家自身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有关系。
3 爱出汗的人肯定有腋臭?
很多人以为爱出汗的人,肯定就有腋臭,这是一种误解。爱出汗甚至有多汗症的人,主要涉及小汗腺,小汗腺分泌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通过蒸发散热来帮助身体调节体温。
尽管腋臭“常与多汗症或过度出汗相关”,但汗液本身并非异味的来源。腋臭的异味源于大汗腺分泌物与皮肤细菌的分解作用,汗腺产生粘稠、富含蛋白质的液体,当这种液体与皮肤细菌接触时,便会产生特有的强烈体味。
所以,即使出汗多的人,也不一定就有腋臭,不那么爱出汗的人,不一定就没得腋臭。
四
1 涂止汗剂
用止汗剂、止汗露是很多人应对腋臭的首选方法,如果味道很轻,止汗剂可以暂时减少汗液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腋臭味道的发散。
问
“听说止汗剂用多了不好哦,会堵塞毛孔!”
答:总的来说,只要是购买的正规产品,止汗剂、止汗露是安全可用的,只是要注意避开破损皮肤就行。
2 刮腋毛
有研究认为刮腋毛对减轻腋臭有用,因为腋毛会截留汗液、细菌和死皮细胞,为产生异味的细菌提供理想的滋生环境,去除腋毛就能减少这一表面积,促进汗液蒸发,并使局部清洁更有效。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刮腋毛会导致皮肤微损伤,增加局部感染和细菌繁殖风险,进而加重气味。所以,刮腋毛时应尽量轻柔,刮后局部消毒,或者采取修剪方式管理腋毛。
3 涂生姜、柠檬、消毒剂
涂生姜片片、柠檬片片,用消毒剂擦拭夹子窝,这些民间偏方、博主推荐的方法,不仅对治疗腋臭没得用,就算为了减轻腋臭也是弊大于利!
柠檬、生姜等擦腋下可能刺激皮肤,达不到破坏大汗腺目的,反而可能加重异味。而消毒剂长期擦拭皮肤,还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只能得不偿失。
五
对于有腋臭的朋友,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来做好日常的护理,尽量减少腋臭对生活的影响。
1.个人卫生:适当清洁,运动出汗后及时洗澡,保持腋下干燥。
2. 腋毛管理:适当修剪腋毛(避免刮伤皮肤),减少细菌附着滋生。
3. 合适衣物:穿宽松、纯棉及透气衣物,避免腋窝外伤或长期摩擦。
4. 日常饮食:减少某些高硫食物(如大蒜、洋葱、红肉),并增加柑橘类水果和绿叶蔬菜的摄入。
5. 情绪管理:避免长期焦虑及紧张状态,情绪波动会刺激汗腺分泌。
6. 使用止汗贴:将止汗贴片,贴于衣物,瞬时吸汗,适用于社交应急。
六
有腋臭的朋友,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需要去医院就诊,考虑寻求医学手段的帮助:
1
腋下异味伴随腋下红肿、脱屑等不适,可能合并真菌感染。
2
异味突然加重或扩散到其他位置,需要排除代谢性疾病。
3 日常护理无效,腋下异味明显,影响社交或心理健康。
目前腋臭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大家都在纠结到底自己适合哪一种,下面我们就详细跟大家说说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
第
一 类
非手术治疗
(也就是不动刀的治疗方法)
1 外用药物
临床常使用止汗剂(露)、抑菌剂及除臭剂等,虽然这个方法操作简单,但无法长久起效,少数情况可导致局部皮肤接触性皮炎、色素沉着等。
2 A型肉毒杆菌注射
通过抑制神经传导抑制汗腺分泌,维持时间4-6个月,适用于青少年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人群。
3 微波治疗
在不伤表皮的情况下,微波能量被汗腺组织中水分子吸收并转化为热能,靶向作用于大汗腺及部分小汗腺,适合于对瘢痕极度敏感的人。
4 外用药物
微针的物理损伤和射频热能选择性破坏大汗腺组织及功能,多次治疗具有较好效果。
其余无创治疗方式还包括激光治疗、光纤热凝术、硬化剂治疗及聚焦超声等,总的来说对治疗腋臭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很难一次就根治,需要多次治疗。
第
二 类
手术治疗
1 小切口大汗腺剪除术
在腋下做小切口,翻转皮瓣,逐层剪除、刮除大汗腺、毛囊及部分脂肪组织。这个方法治疗效果最彻底,复发率最低,是目前主流术式。
2 抽吸刮除术
在腋窝做小孔,注入肿胀液后用钝针刮碎大汗腺,再通过抽吸破坏组织。这个方法的创伤小,但治疗效果不如剪除术彻底。
3 内镜辅助大汗腺切除术
在隐蔽处做小切口,插入内镜和器械,切除大汗腺。这个方法兼顾微创治疗与精准操作,不过就是对医生技术和设备要求高,价格也比较贵。
4 传统梭形皮肤全切术
切除整个腋毛区皮肤及皮下组织。此术式极易留瘢痕,具有极高的并发症率,现在基本已经淘汰。
至于你究竟适合哪种治疗方法,是开刀还是微创,需要到医院去跟医生直接沟通,并根据腋臭的程度结合身体状况综合考虑,对了,看腋臭是挂皮肤科的号哟!
程序员朋友们都晓得,
系统其实都是在bug上运行起来的。
所以人生有腋臭这个小bug没得啥,
重要的是,打满补丁、踉踉跄跄、跌跌撞撞地开机运行……
参考文献
[1]唐荣祥,唐庚云,李华仁.腋臭的病因探讨[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6,(01):24-25.
[2]田小磊,周荣新,高凤,等.腋臭外科手术治疗概况[J].临床皮肤科杂志,2023,52(10):633-637.
[3]Zhang J, Han P, Yang F, Jiang B.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axillary bromhidrosis. Skin Res Technol. 2024 Aug;30(8):e13895.
本文作者
审稿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