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腋臭摸什么好(怀孕了腋臭可以抹药吗)
48
2025-06-23
引言(50字):
1987年,我娶了隔壁村有狐臭的巧红,全村人都说我傻。可二十年后,大家却夸我有福气。这段经历,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故事开头(1300字):
我叫张峰生,1965年出生在河南省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我爹张大山是个退伍老兵,虽然平日里对我们兄弟姐妹要求严格,但心里还是很疼我们的。
1983年,我18岁那年,响应国家号召参了军。临走那天,爹难得露出慈祥的笑容,拍着我的肩膀说:"峰生,到了部队好好锻炼,争取像爹当年一样,为国家做点贡献!"我点点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干,不能给爹丢脸。
部队的日子说苦也苦,说快乐也快乐。每天早上5点起床,先是五公里晨跑,然后是各种体能训练和军事技能学习。刚开始真是吃不消,可慢慢地也就适应了。我在部队里认识了志强,他是我最要好的战友。我俩一起训练,一起值班,没事的时候还一块儿看《解放军报》,日子过得挺充实。
1987年春天,我22岁了,本该继续在部队服役。可没想到家里突然来信,说我爹得了重病,需要有人照顾。我只好提前退伍,回到了阔别四年的家乡。
刚回村的那会儿,我还穿着军装,昂首挺胸地在村里转悠,心里美滋滋的。村里人见了我都夸:"峰生出息了,当兵回来精神头不一样了!"我爹躺在床上,看到我回来,眼里满是欣慰。
可好景不长,现实很快给了我当头一棒。我爹的病虽然慢慢好转,但家里的日子却越发难过了。我大哥早些年就去了广东打工,家里就指望我这个退伍军人了。可我除了会种地,啥也不会。看着家里揭不开锅的日子,我心里愁得很。
就在这时,我遇到了改变我一生的人——李巧红。那是1987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去隔壁村帮忙打谷子。太阳火辣辣的,我满头大汗地挥着打谷棒。忽然听见有人喊:"大伙儿歇会儿吧,喝点水!"
我一抬头,就看见一个姑娘端着一大盆绿豆汤走过来。姑娘瓜子脸,大眼睛,扎着两条粗粗的麻花辫,虽然穿着普通的灰布衫,却显得特别清秀。我赶紧放下打谷棒,跑过去想帮忙端盆。可不知怎的,一个踉跄,差点摔倒。那姑娘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我。
"哎呀,你小心点!"她说着,把绿豆汤递给我,"快喝吧,解解暑。"
我不好意思地接过碗,咕嘟咕嘟喝了起来。凉丝丝的绿豆汤下肚,顿时觉得全身舒坦。我抹了抹嘴,憨笑着说:"谢谢你啊,真解渴!"
姑娘笑着摆摆手:"别客气,应该的。"说着,她转身去给其他人分绿豆汤了。
我看着她的背影,心里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可就在这时,我闻到了一股异味。起初以为是谁家的猪圈飘来的,可仔细一闻,好像是从那姑娘身上传来的。
后来我才知道,那姑娘叫李巧红,是隔壁村的,今年20岁。她爹娘早些年就去世了,家里就她和弟弟李大宝相依为命。巧红勤快能干,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还常常帮村里人干活。可她有个难言之隐——从小就有狐臭,所以一直没说上亲事。
那天回家后,我满脑子都是巧红的影子。我娘看我心不在焉的,就问:"峰生,咋了?在想啥呢?"
我支支吾吾地说:"娘,你听说过隔壁村的李巧红吗?"
我娘一听,连忙摆手:"哎呀,可别提她!那姑娘是挺勤快,可听说有股怪味,谁家娶了怕是要受罪。"
我心里一沉,可嘴上还是说:"娘,你别听风就是雨。人家多好的姑娘,干啥啥行,咱不能光听别人说。"
我娘狐疑地看着我:"你小子,该不会看上人家了吧?"
我脸一红,赶紧否认:"没有的事!我就是觉得大家不该这么说人家。"
就这样,我和巧红的故事,悄悄拉开了序幕。
故事发展(1300字):
从那天起,我总是找各种借口往隔壁村跑。有时候帮忙干活,有时候就是串个门。每次见到巧红,我心里就美滋滋的。虽然她身上确实有股味道,可我觉得根本不碍事。反倒是她的善良和勤劳,深深吸引了我。
有一次,我去她家帮忙修院墙。干完活,巧红非要留我吃饭。她蒸了一锅大米饭,炒了几个家常小菜。虽然简单,可吃起来特别香。我狼吞虎咽地扒拉着饭,巧红在一旁笑着说:"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我不好意思地放慢了速度,看着巧红温柔的样子,心里一阵暖意。可就在这时,她弟弟大宝突然闯了进来:"姐,咱家的鸡不见了一只,会不会是狐狸偷的?"
巧红一听,脸色一变:"走,咱们去找找。"说完,就要往外跑。
我赶紧放下碗筷:"我跟你们一块去。"
我们三个人在村子周围找了大半天,终于在一处荒地里找到了那只鸡。可怜的小家伙,被狐狸咬得奄奄一息。巧红心疼地抱起鸡,眼圈都红了:"这可怎么办啊?"
我看她难过的样子,心里一揪,说:"别担心,我认识个老中医,说不定能救活它。"
就这样,我们抱着鸡,急匆匆地赶到了隔壁村的马大夫家。马大夫是个五十多岁的女人,村里人都叫她马兰花。她给鸡包扎了伤口,又开了几副草药。
回去的路上,巧红感激地看着我:"峰生,谢谢你。"
我摆摆手,憨厚地笑了:"哪里话,应该的。"
就这样,我和巧红越走越近。可村里人却没少说闲话。有一天,我无意中听到几个大婶在井边嚼舌根。
"哎呀,你们听说了吗?张家那个退伍的小子,好像看上了李巧红!"
"啊呸!那姑娘一身怪味,也不嫌臭得慌!"
"可不是嘛,张峰生是不是傻了?放着村里那么多好姑娘不要,偏偏看上个有狐臭的。"
听到这些话,我心里又气又难过。我想大声告诉她们,巧红多好啊!可我又不敢,怕给巧红招来更多闲话。
回到家,我娘看我闷闷不乐的,就问怎么了。我支支吾吾地说:"娘,你说...如果有个姑娘,人特别好,就是...有点小毛病,该不该喜欢她?"
我娘一听就明白了,叹了口气说:"峰生啊,你是不是真看上李巧红了?"
我低着头不说话,算是默认了。
我娘继续说:"我知道你在部队里学会了很多道理,觉得不该歧视人家。可是儿啊,过日子不是一时半会的事。你想清楚,真能一辈子不在意那个味道吗?"
我抬起头,认真地看着我娘:"娘,我想清楚了。巧红人那么好,勤快能干,还孝顺。那点味道算什么呀?再说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这毛病说不定能治好呢!"
我娘听我这么说,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说:"既然你主意已定,那就去追求吧。不过可得先跟你爹说说,你知道他脾气倔。"
我点点头,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全村人都看到巧红的好。
第二天,我鼓起勇气,去找了我们村的王大叔。王大叔是村支书,在村里很有威望。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希望他能支持我。
王大叔听完,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茬,说:"峰生啊,你这想法不错。咱们农村就是观念太守旧,总觉得有缺陷的人就该一辈子受歧视。你要是真能娶了巧红,倒是能给大伙儿做个表率。"
有了王大叔的支持,我心里更有底了。可是,我还不知道巧红是怎么想的。我决定找个机会,跟她好好谈谈。
故事高潮(1300字):
1987年秋天,村里开始收获水稻。我借着帮忙的机会,约巧红一起去田里干活。那天,我们俩并排站在田埂上,看着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心里都有说不出的喜悦。
我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巧红,我有话想跟你说。"
巧红转过头,疑惑地看着我:"啥事啊,峰生?"
我看着她清秀的脸庞,一字一句地说:"巧红,我...我想娶你。"
巧红听了,脸一下子红了,低下头不说话。我以为她害羞,就继续说:"我知道你有狐臭,可我一点都不在乎。你人那么好,干啥都行,我觉得跟你过日子准保幸福。"
谁知巧红突然抬起头,眼里噙着泪水:"峰生,你别开玩笑了。我这样的人,谁会要啊?"
我急了:"我没开玩笑!我是真心的!"
巧红摇摇头,苦笑着说:"峰生,我知道你是好意。可你想过没有,娶了我,你得受多大委屈?村里人会怎么说你?你爹娘能同意吗?"
我握住她的手,坚定地说:"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只要你愿意,我就一定娶你!"
巧红挣脱开我的手,转身就跑。我在后面喊:"巧红!巧红!"可她头也不回地跑远了。
那天晚上,我辗转反侧,睡不着觉。我知道,要娶巧红,还有一个最大的障碍——我爹。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找到了我爹。我爹正在院子里劈柴,看到我欲言又止的样子,就问:"咋了?有啥事?"
我深吸一口气,说:"爹,我想娶李巧红。"
"啪"的一声,我爹手里的斧头掉在了地上。他瞪大眼睛看着我:"你说啥?要娶那个有狐臭的姑娘?"
我点点头,坚定地说:"是的,我要娶她。"
我爹气得脸都红了:"胡闹!你是不是傻了?好好的姑娘不找,偏偏看上个有毛病的!"
我急忙解释:"爹,巧红人特别好,勤快能干,还孝顺。那点味道根本不算啥。"
我爹冷笑一声:"不算啥?你知道啥叫过日子吗?天天
------------------------------------------
我爹冷笑一声:"不算啥?你知道啥叫过日子吗?天天闻着那味儿,你受得了?"
我急了,大声说:"爹,您别这么说。巧红她..."
我爹打断我的话:"不行就是不行!我张大山的儿子,可不能娶个有缺陷的媳妇!"
我心里一横,梗着脖子说:"爹,我是真心喜欢巧红。您要是不同意,我就离家出走!"
我爹一听,气得直哆嗦:"你...你这个不孝子!滚!从今以后你就不是我儿子了!"
我娘听到动静跑出来,看到这场面,急忙劝架:"老张,你别生气,有话好好说..."
我爹甩开我娘的手,转身进了屋。我娘无奈地看着我,叹了口气:"峰生啊,你爹是为你好。你再好好想想吧。"
我低着头,心里难受得要命。可我知道,这次我不能退缩。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爹不理我,我也不服软。整个村子都知道了这事,议论纷纷。有人说我是傻小子,有人说我是真爱,也有人骂我不孝顺。我只能咬牙硬撑。
这时候,我的好兄弟周志强来看我。他拍着我的肩膀说:"老张,你小子有种!不过你想过没有,就算你不在乎,巧红自己愿意吗?"
我一愣,这才想起巧红那天逃开的样子。我急忙往隔壁村跑,可到了巧红家,却发现院子里冷冷清清的。
邻居告诉我,巧红带着弟弟去镇上了,说是要找工作。我心里咯噔一下,难道巧红是为了躲我?
我急匆匆地赶到镇上,在街上转了一整天,终于在一家小饭馆里找到了正在刷碗的巧红。
"巧红!"我冲过去,抓住她的手。
巧红吓了一跳,手里的碗差点掉在地上。她慌乱地说:"峰生,你怎么来了?"
我喘着粗气说:"我到处找你呢!你咋一声不吭就走了?"
巧红低下头,轻声说:"峰生,咱俩不合适。你别再来找我了。"
我急了:"为啥不合适?我都说了,我不在乎..."
巧红打断我的话:"可我在乎!峰生,我知道你是好意。可我不能毁了你的前程。你爹娘不同意,村里人也看不起。你要是真娶了我,以后怎么做人?"
我握紧她的手:"巧红,你听我说。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就想和你在一起。你要是不嫌弃我,咱们就一起打拼,闯出一片天地来!"
巧红抬起头,眼里闪着泪光:"可是...可是我这毛病..."
我笑了:"傻丫头,这有啥?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肯定有办法治。就算治不好,我也认了。反正我鼻子不好使,闻不太出来。"
巧红"扑哧"一声笑了,随即又哭了起来。我把她搂在怀里,轻声说:"巧红,嫁给我吧。我保证,这辈子都对你好。"
就在这时,饭馆老板娘走了过来。她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看起来很和善。她拍拍巧红的肩膀,说:"丫头,这是你对象吧?我看你们挺般配的。你那毛病啊,其实也不是啥大事。我认识个老中医,专门治这个,要不要去看看?"
巧红惊讶地抬起头:"真的吗?"
老板娘点点头:"当然是真的。我侄女以前也有这毛病,去看了几次就好多了。"
我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太好了!巧红,咱们去看看!"
就这样,在老板娘的介绍下,我和巧红去看了那个老中医。老中医说,巧红的狐臭虽然不能根治,但是可以通过调理体质,加上一些中药外敷,能大大减轻症状。
巧红按照老中医的方子,坚持治疗了几个月。效果很明显,身上的气味淡了许多。她高兴得跟个孩子似的,整天笑眯眯的。
看到巧红开心的样子,我心里也美滋滋的。我想,只要我们相爱,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故事转折(1300字):
1988年春天,我和巧红商量着要结婚了。可我爹还是不同意,说什么也不愿意见巧红。我和我爹僵持不下,整个家里的气氛都压抑得很。
这时候,村里出了件大事。我们村的打谷场年久失修,眼看就要倒塌了。村支书王大叔召集大家开会,商量怎么筹钱重建。
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可就是拿不出个主意来。有人说让种田的多交点公粮,有人说向上级申请拨款,还有人说大家凑钱。可这些办法要么不现实,要么不够钱。
我坐在角落里听着,心里突然有了个想法。等大家说完,我站起来说:"王大叔,我有个建议。"
王大叔点点头:"峰生,你说。"
我深吸一口气,说:"咱们村现在搞责任田,家家户户都有余粮。要不这样,每家出点粮食,我和我兄弟周志强去县里卖了,换成钱来修打谷场。"
大家一听,议论纷纷。有人说这主意不错,有人说自己家粮食不够。我又补充道:"要是有人家里实在困难,可以出力气,帮着修打谷场。"
王大叔思考了一会儿,拍板说:"行,就按峰生说的办。咱们村的事,就得靠咱们自己解决。"
就这样,我和志强开始挨家挨户收粮食。大多数人都很支持,有的甚至多给了些。可也有人不愿意,说自己家里也不宽裕。
有天,我们到了张根生家。张根生是村里有名的吝啬鬼,大家都不爱搭理他。果然,他一听我们的来意,就撇撇嘴说:"我家里也没多少粮食,可不能给。"
我好言相劝:"根生叔,这是为了咱们全村的事。你就出一点点,也是尽自己的一份力啊。"
张根生不耐烦地说:"少来这套!我家的粮食是我家的,凭啥给你们?"
我正不知道该怎么办,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个声音:"根生叔,要不您出点力气吧,帮着修打谷场。"
我一回头,发现是巧红。她不知什么时候来的,手里还提着个篮子。
张根生看了巧红一眼,撇撇嘴说:"我可没那个闲工夫。"
巧红笑着说:"那怎么行呢?您不是一直说自己壮得很吗?这可是显本事的时候啊。再说了,打谷场修好了,您家打谷不也方便吗?"
张根生被说得有点不好意思,挠挠头说:"这...好吧,我去帮几天工。"
等张根生进了屋,我惊讶地看着巧红:"你怎么来了?"
巧红笑着说:"我听说你们在收粮食,就想着来帮忙。我带了些点心,你们吃点垫垫肚子。"
我心里一暖,拉着巧红的手说:"谢谢你。"
巧红红着脸说:"谢啥呀,应该的。"
就这样,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凑够了修缮打谷场的钱。大家齐心协力,没几天就把打谷场修得焕然一新。
修好的那天,全村人都来庆祝。大家你一句我一句,都说这打谷场比以前结实多了。王大叔笑呵呵地说:"这都要感谢咱们的张峰生啊,要不是他出的主意,这打谷场还不知道要拖到啥时候呢。"
大家都看向我,脸上带着赞许的笑容。我不好意思地说:"这是大家伙儿的功劳,我就是出了个小主意。"
这时,我爹慢慢走了过来。他看了看焕然一新的打谷场,又看了看我,脸上的表情复杂难辨。
我紧张地看着我爹,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只见我爹深吸一口气,说:"峰生,你小子...长大了。"
我一愣,没想到我爹会这么说。我爹继续说:"这次的事,你办得不错。看来...我是有点老顽固了。"
我心里一阵激动,知道我爹这是在认可我了。我鼓起勇气说:"爹,那您是不是也能接受巧红了?"
我爹沉默了一会儿,最后叹了口气说:"行吧,你既然认定了,那就把人带回家来,让我和你娘好好看看。"
我高兴得差点跳起来,连忙说:"好!我这就去叫巧红!"
就在这时,巧红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她提着个篮子,里面装着香喷喷的蒸糕。她红着脸说:"张叔,婶子,这是我自己做的,你们尝尝。"
我爹愣了一下,接过蒸糕咬了一口,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嚯,这蒸糕做得不错啊!"
我娘也尝了一口,笑着说:"是啊,又香又软,比我做的都好吃。"
巧红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叔叔婶婶过奖了。"
我爹看了看巧红,又看了看我,最后说:"行了,你们年轻人的事自己做主吧。只要你们好好过日子,我和你娘都支持。"
听到这话,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我知道,我和巧红的爱情,终于得到了家人的祝福。
故事结尾(1000字):
1988年冬天,我和巧红结婚了。婚礼很简单,就在村里办了个酒席。虽然来的人不多,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真诚的祝福。
新婚之夜,我拉着巧红的手,轻声说:"巧红,从今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我保证,这辈子都会对你好。"
巧红靠在我肩上,轻声说:"峰生,谢谢你没有嫌弃我。我也会好好过日子,不让你失望的。"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新的生活。刚开始确实有些困难,家里穷,又要照顾我爹娘,还要种地。但我和巧红一起努力,慢慢地,日子越过越好。
巧红不仅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还学会了做一些手工艺品。她织的毛衣,绣的花鞋,在集市上很受欢迎。我也没闲着,跟着志强学了些新型农业技术,把地里的收成提高了不少。
1990年,我们的儿子出生了,全家人都乐开了花。我爹抱着孙子,眼里满是慈爱,连声说:"好,好啊!"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村里人渐渐发现,我们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有人偷偷问我是不是有什么秘诀,我就笑着说:"没啥秘诀,就是夫妻同心,勤快点罢了。"
转眼间,20年过去了。2007年,我们的儿子考上了重点大学。这天,全村的人都来祝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说我们家有出息了。
王大叔拍着我的肩膀说:"峰生啊,你小子有福气啊!娶了个好媳妇,又教出个好儿子,真是羡煞人啊!"
我笑着说:"这都是巧红的功劳。要不是她,我哪有今天。"
巧红在一旁不好意思地说:"哪里是我的功劳,都是咱们一起努力的结果。"
我爹坐在椅子上,看着我们,眼里满是欣慰。他慢慢地说:"峰生,当年是我眼光短浅了。你娶了个好媳妇,巧红不仅勤劳能干,还培养出了这么优秀的孩子。你们...是我们村的榜样啊
1987年,我娶了隔壁村有狐臭女人,20年后,人家都说我太有福气
1987年的那个秋天,村里头的风声可紧了,大伙儿都在议论我跟小翠的事儿。说啥的都有,有的说咱俩是天生一对,也有人在背后嚼舌根,说小翠身上有股怪味儿,这让我心里头五味杂陈。那天晚上,我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远远地望着小翠家的灯光,心里头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这事儿,我得好好想想。
那年我25岁,家里条件不咋样,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靠几亩薄田养活一家老小。我从小到大,没少受苦,但心眼儿好,邻居们都说我是个实诚人。跟小翠的事儿,家里人一开始是不同意的,觉得她家境不好,还有那股子说不出的味儿,怕以后日子难过。可我心一横,就认定了小翠,觉得她心地善良,模样也不错,是过日子的好人选。
说起来,我跟小翠能走到一起,也是个缘分。那年春天,我去集市上卖自家种的蔬菜,正巧碰上下雨,小翠见我淋成了落汤鸡,二话不说就把伞递给了我。从那以后,我们就开始有了来往,慢慢地,我也就喜欢上了这个心地善良的姑娘。
可好景不长,村里的流言蜚语开始四起,说小翠有狐臭,这话传到我耳朵里,我心里头就像被针扎了一样疼。但我没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要跟小翠在一起的决心。我知道,要想让别人闭嘴,就得先证明自己。
小翠的倔脾气,跟我倒是有几分相似。她知道村里人说啥,但她从不当面反驳,只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有一次,我俩一起去河边洗衣服,小翠的手冻得通红,但她的脸上却挂着笑容,那一刻,我下定决心,无论多难,都要陪她走下去。
后来,村里有个老中医,据说治过不少奇奇怪怪的病。我跟小翠商量了一下,决定去找他试试。那是一段艰难的日子,我们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但小翠的病情却始终没有好转。这事儿,让我们的关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就在我们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小翠的妈妈突然找上门来,哭着告诉我们一个秘密——原来,小翠的狐臭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小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撞到了头,之后才开始有的。这个消息对我们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小翠的妈妈说,这些年,为了不让小翠受委屈,她一直瞒着所有人。
知道真相后,我的心里头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说不出的难受。我看着小翠,她的眼神里满是愧疚和不安。我上前一步,紧紧地抱住了她,那一刻,所有的误会和隔阂都烟消云散了。
那段时间,小翠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感激我这么多年的坚持,另一方面又为自己的隐瞒感到内疚。她总是默默地帮我干农活,想尽办法减轻家里的负担。我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心里头既心疼又感动。我知道,这就是我想要过一辈子的人。
家里人看到我对小翠的态度没有变,也慢慢接受了她。尤其是我娘,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总是在背后偷偷帮我张罗着婚事。她老人家嘴上不说,但我能感觉到,她是真心希望我能找个好媳妇,过上幸福的日子。
终于,在1987年的那个秋天,我和小翠结婚了。婚礼很简单,但乡亲们都来了,热热闹闹的,像是在庆祝我们村的一件大事。小翠穿着一身红衣裳,笑得比任何时候都灿烂。我看着她,心里头暖洋洋的,觉得这辈子值了。
婚后的生活,比想象中的还要甜蜜。小翠不仅贤惠,还特别会持家,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村里的流言蜚语渐渐少了,大伙儿开始羡慕起我们的生活。尤其是那些曾经嘲笑过小翠的人,现在都夸她是个好媳妇。
转眼间,20年过去了,我和小翠已经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了。孩子们都长大了,有的在外面上学,有的在城里工作,但我们俩还是住在那个熟悉的小院里,过着平淡而幸福的日子。每当我回忆起年轻时候的那些事,心里头总是感慨万千。
有一天,小翠突然跟我说,她要去城里看看孩子。我有些惊讶,因为小翠平时很少出远门。她说,这些年,她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想当面对那位老中医道个谢,感谢他当年的建议,让她找到了治疗的方法。原来,小翠的狐臭并不是治不好的,只是需要时间和耐心。这个秘密,她一直藏在心里,直到现在才告诉我。
听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紧紧握住小翠的手,心里头涌起了无尽的感动。原来,这么多年,小翠一直在默默地为这个家付出,而我,却从未真正了解过她的心。
我们一起去到了老中医的诊所,当面表达了感激之情。老中医看着我们,笑着摇了摇头说:“你们才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你们懂得珍惜彼此。”那一刻,我明白了,真正的爱情,不仅仅是相守,更是在对方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最坚定的支持。
如今,我和小翠的生活依旧简单而幸福。我们经常手牵手走在村头的小路上,夕阳的余晖洒在我们身上,温暖而美好。村里人都说,我娶了个好媳妇,这辈子太有福气。每当我听到这些话,心里头总是暖洋洋的,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文章结束
首先感谢你阅读我的文章,我还写了许多有关维吾尔族风土人情的温情文章,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我会带给你不一样的阅读体验,祝福你[祈祷]
我村的小二黑终于结婚了,35岁才娶上媳妇儿,我村有个习俗,有人结婚了,新婚之夜,乡亲们都要去耍床,不论辈份,我也去他家耍床。
乡亲们见我也来了,纷纷围住我,拿我开玩笑:
“黑子,人家结婚,你跟着凑什么热闹?有本事娶个媳妇儿来,让大伙瞧一瞧!”
有些我的同龄人粗鲁地问我:
“摸过女人的手了没?”
而开玩笑不论辈数的本家叔叔,还火上加油,咧开嘴酸溜溜地唱道:
“就想拉拉妹妹的手,美美亲一亲呀!”
众人乐得哄堂大笑!被乡亲们调侃一顿,我尴尬的笑了笑,没言语,只好摆脱乡亲们这些出于好意的恶作剧,红着脸离开了。
回到家,无聊的躺在床上,心里想着小黑的喜事,也想着自己将来的媳妇,一想到自己也要娶媳妇,脸顿时像火一般烫热。
突然心里又感到烦躁,不愿意躺在自己铺盖卷上做那些浪漫的遐想,趁夜色不晚,四周转转,好消磨一段时光。
细细想一想,我之所以这么多年娶不到媳妇儿, 这和我的家境有关。
我家的贫困是远近闻名的,几十年前,父母刚从甘肃逃荒来新疆时,家里住的房子是最破的, 年久失修,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更谈不上有家电了,唯一的家电就是手电筒,我家孩子也是最多的。
我家兄弟八个,我排行老八,兄弟之间都相隔两岁,也就是说,父母每隔几年就要娶一个媳妇, 盖两间房子。
我父母后来成了煤矿工人,落户在新疆煤矿了,在新疆无亲无故,无依无靠。
八个儿子齐刷刷长大了, 都到了该娶媳妇的年龄,愁坏了父母。
大哥初中一上完,就帮着父母拉扯弟弟们,十八岁那年,去煤矿工作,当了下井工人。
因为大哥有稳定的收入,是铁饭碗,介绍对象的人很多,大哥相中了一个姑娘,女方父母听说男方家孩子多,一定要请媒人带姑娘来看看男方的家。
我们的家,是一排整齐的土房相连,家里非常清洁,每个房间都有个大炕,上面铺着帆布单。
我家的院子,就更是震人!
我家院子整洁干净,绿意盎然,丝毫见不到散落的树枝或碎石子,不下几十种各色繁花开得让人不敢置信,挤满了半个庭院,有的栽在花盆里,有的栽在地上,还有的栽在木板箍成的大桶里,那是何等的赏心悦目!给人造成一种特殊的异域情调,美极了!
爱整洁、爱花。这是我们新疆各族人民的优良传统,尽管生活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也不肯苟且地生,肮脏的活……
种花,不仅供人观赏,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不屈不挠,令人钦佩的生活态度。
姑娘要来咱家了,可把我们全家人紧张坏了,我们全家总动员,开始大扫除,把有些破破烂烂的东西先隐藏起来。
大哥郑重宣布:
“今天我的对象要来,除了小弟留下打扫屋子,其余的弟弟都去同学家呆着,晚上了才能回家来,免得叫人家看见了,说,你们家咋这么多的娃娃?我们不要给别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大家都为大哥着想,很配合,一声不响的离开了家。
大哥的对象来了,人长的眉清目秀,父母一见这姑娘,那仁慈的脸上露出惊喜交加的神情。
姑娘落落大方,她看看四周,忍不住问:
“不是说你家有好多孩子吗?今天怎么都看不见了?”她说话的嗓音异常清脆甜美。
“平时就看不见什么人!”大哥答非所问地说。
我们一家人的真诚善良打动了姑娘,姑娘家同意了这么亲事,还催着快快把婚礼办了,这可把我们全家人乐坏了。
父亲说:
“老大结婚,是咱家第一次办喜事,一定要办的体面,别让人家笑话,家里所有人勒紧裤腰带,撸着袖子加油干,把咱家这个大事办好了。”
娶大嫂时,我家劳动力多,到处捡碎砖烂瓦,全家合力给大哥盖了两间土房,又四处借了钱,给大哥置办家具,购买金银首饰,给女方家彩礼,举办婚宴,大哥结完婚后,全家负债累累,全家一起又给大哥帮着还债。
总算把账还完了,父亲的精神倒好多了,父母眉头中间那颗疙瘩舒展开了。
一天,父亲把我们全家人召集在一起开了个家庭会议,父亲说:
“老大现在结婚了,我要把他们小两口从这大家庭中解脱出来,老大对这个家庭的付出已经够多了,老大的处境也难,我们这个大家庭再不能拖累他了,可怜的老大,从18岁开始下井到现在,生活压得他一直像个老头一样直不起腰来,为这个家操了不少心,家分开以后,让老大两口子轻松过日子。”
大哥听得出来,父亲说的都是一片诚心话,这反倒使他忍不住哭了起来,他哭得极其伤心,一股汹涌的感情无法表述,只是哽咽着反复说:不能分,不能分。
自从和大哥谈完这次话以后,父亲就在心里谋算,怎样尽快把这件事完结了,在他看来,这也是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和儿女们的婚事同样重要。
大哥跟我们分家过了,过自个的小日子,大哥挣的钱,刚够小两口花。
当然,分家以后,父母的负担就更重了,但算一算,剩下九囗人,父母能维持,花销主要是上学的七哥和我。
目前父母也不指望二哥撑扶这个家——只要自己能劳动,就让他小子自顾自创世界去吧,父母想,就是他们过几年挖不动煤了,他们还有退休工资,再说了,他们还有七个儿子也不会丢下他们不管。
自己的孩子自己知道,趁自己还能在井下挖煤, 就尽量放开手脚,让娃娃各自凭本事出去折腾几年,说不定能折腾出来什么名堂。
二哥不愿子承父业,坚决去城里打工,二哥说,世界这么大,哪里也可以活人,从发展的眼光看,城里的机会更多,干嘛一家人非要呆在煤矿上。
二哥在城里打工了几年,混的也好,言谈举止就像个城里人,二哥还在城里谈了个对象。
城里姑娘见的世面多,人还比较同情达理,不嫌我家穷,姑娘是孤儿,是在姨妈家长大的,女方家要的彩礼少,但要求不和我父母住在一个院,要求在县城里租个房子住,父母为了让小两口过的好,在城里好发展,又掏腰包给二哥在城里租了房子,又花钱操办婚礼,又借了一屁股债。
父母还有我们兄弟六个又开始还二哥结婚欠的帐。
两年后,帐还完了,三哥又领了个姑娘回来了。
姑娘身体好,人样不错,看来也很懂事,家人们都满心喜欢她,她正是煤矿工人所梦想的那种女人,更叫人赞叹的是,她到咱家的这个破破烂烂院子,没有显出一丝的嫌弃,而且第二天就帮着母亲做上家务活了,还满嘴阿大、阿妈叫个不停,把我们一家人都高兴乱了!这姑娘和三哥相好的都不愿意回家了。
当三哥领着姑娘出现在矿区的时候,人们都投来了羡慕的眼光。
父母见姑娘不愿回家去,有些难肠了,就对姑娘详细的说明了咱家的贫困状况,但姑娘对父母表示,别说他现在是个挖煤的,就是他讨吃要饭,她也愿意跟他去,家里人看姑娘这样坚决,还有什么说的呢?父亲说:
“穷!不怕!只要肯干,穷又扎不了根!”
父亲的意思是,家里没有钱,三哥结婚的事先缓一缓,父亲语重心长的说:
“老三,你先别这么着急结婚,家里现在也没有钱,也没有脸去别人家借钱了,拿什么给女方彩礼?”
三哥却不乐意了,翻着白眼说:
“别人家都发愁着儿子谈不上对象,我给你领回来了,你还不高兴”
见三哥执意要结婚,女孩也住着不愿离开,父母只好做女孩的工作:
“你先回去,你出来几天了,父母也担心你,等我们这里把房子拾掇好了,彩礼钱凑齐了,到年底了,一定风风光光把你娶回来”
姑娘也点头答应了,很快就回娘家了。
有人说我父亲傻,女孩主动上的门,你情我愿,留下就得了,还不用花钱,白捡的媳妇,又让人家回去了。
我父亲说,人家养女儿也不容易,我们不能这样没良心,好歹举办个像样的婚礼。
就这样,我父母又拉下脸来四处借钱,大哥二哥也凑了点钱,矿上也提前预支了些工资,总算把婚礼办完了。
娶三嫂的条件,一点也不比娶二嫂的条件差,三嫂的娘家人,因此很感激我父母的同情达理,说,他们遇到了个好亲家。
一家人刚还完帐,又该轮到四哥娶媳妇了,四哥娶媳妇,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四哥从小就木纳,不爱说话,家里属他最羞怯,他就是不愿在陌生人的圈子里出入,不愿到可能与人搭讪的地方去,他想方设法的尽量不跟乡亲往来。
四哥27岁了,还没有对象,可把父母愁坏了,媒人接连介绍了几个对象,一相处,人家姑娘就觉得四哥笨头笨脑,是个榆木疙瘩,一个来回就分手。
父母急了,脸都气的铁青,就说四哥几句,说他不争气,儿子娃娃让他当上了!
四哥一天说不上媳妇儿,父母的心就得不到片刻的安宁,良心也会不安的。
四哥见女人就脸红脖子粗,他在有女人的地方立刻感到一种不自在,因此经常回避和女的接触,这种状况时间一长,就使他在女性面前渐渐自卑起来,觉得他一生也许再没能力去征服和占有一个女人的感情了。
面对一个生性腼腆和胆怯的四哥,父母指望他自己谈媳妇,那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父母就苦口婆心到处托媒人给他介绍对象。
真是好事多磨!有一次父亲去参加亲戚的婚宴,发现有一个姑娘特别勤快麻利,忙前忙后,帮着主人家招待客人,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父亲托亲戚去给四哥说亲,没想到姑娘爽快答应相亲, 在父亲的威逼下,四哥同意和姑娘见面。
但自见到这姑娘后,四哥这种胆怯心理障碍却神奇地消失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姑娘自己一开始就在他面前,表现出了一种难以掩饰的自卑感,反倒大大的刺激了四哥的男子气概,他喜悦地感到,他在这姑娘面前才是个真正的男人。
姑娘家境贫寒,父亲腿患有小儿麻痹,母亲患有精神病,姑娘提出让四哥当上门女婿,父母看到姑娘家这种情况,也就满口答应了。
没想到四哥却不同意倒插门,说,他不愿意当上门女婿,让别人笑话,他也不愿意离开这一大家人,他还要在这里当他的煤矿工人,谁也说不动四哥,他的脑子就是一根筋。
最后,父母看姑娘聪明伶俐勤快,答应结婚后,把姑娘的父母接过来一块住,煤矿给四哥分了一套房子,父母给他们很快办理了婚礼。
婚后四嫂对我们这一家人可好了,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门里门外都是一把好手,人人都夸:老四可有福了!娶了个能干的媳妇!
四哥娶媳妇花的虽然钱少,但也欠了些债,全家陷入债务之中!
把四哥娶媳妇的债还完了,又该给五哥、六哥、七哥娶媳妇儿了,就这样,等五哥、六哥、七哥娶完媳妇,父母的家底也掏空了,一贫如洗。
我帮着七个哥哥娶上了媳妇,如今,七个哥哥都从家里分出去过了,现在这个家,只有我和父母,我依然在煤矿打工,当了一名煤矿工人,我挣的工资也只够自己花,父母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他们的退休工资刚够他们看病,加上生活费,再加上人情往来,再加上现在的彩礼那么高,金子那么贵,家里根本拿不出来娶媳妇的钱。
自己没有钱,娶上媳妇日子也过得艰难,生活能过得舒坦吗?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想想就算了吧,我把父母照顾好,给他们养老送终,自己的婚事,那就看命运的造化吧!
我说不上媳妇儿,父母心急如焚,天天念叨,我一听头都大了,下了班也不愿呆在回家,在外面溜达一会儿。
那晚,我又一个人从家出来想散散心,想去商店买点好吃的,犒劳犒劳自己的胃,也不觉得自己苦了。
所有的商店都还开着门,但没有多少人光顾,我进去买了一包瓜子,来到一个凉亭坐下来。
“这不是小马吗?”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哦,是王矿长”我赶紧起身给王矿长抓了把瓜子。
“我正要去你家找你,我想给你介绍个对象,是个维吾尔族,你想不想见?”王矿长一脸认真。
“唉!家里一穷二白,还有两个老人,谁愿意嫁给我”我抹了把脸,叹了口气。
“你的事包在我身上,这个姑娘,是我看着长大的,这个姑娘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小毛病”
“什么毛病?”我瞪大了眼睛急切地问。
“暗香袭来!身上有股味,也就是狐臭,就是这个小毛病,耽误了姑娘,到现在32岁了,还没嫁人,姑娘如果不是没有孤臭,哪能轮到你呀”
“比我大几岁没关系,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只要能跟我过日子,不影响生娃就行!我也是穷苦出生,不嫌弃这些”
“这么想就对了!姑娘人品没说的,人见人夸,娶上她,是你的福气,我可把话说到这儿,你可要抓住机会了,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说完这些话,也就散了,我就回家睡觉去了,也没往心上去,这么多年一个人也就习以为常了。
谁知王矿长比我还心急!第二天中午,他匆匆忙忙找到我,催促我去职工食堂一趟,说,有人请假了,那姑娘一个人在职工食堂忙活,让我去帮帮忙,打打下手,还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说时,还朝我挤眉弄眼。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推开了食堂的门,我给姑娘带来了一个发卡,也给她带来了一颗热腾腾的心。
只见那姑娘,一米六的个子,身材苗条,行动轻盈,肤色很白,头上包着花头巾,腰上束着个叫人心疼的碎花布围裙,两只手正在面盆里和面,一见到我,显得有点手忙脚乱。
我们新疆不愧是出美女的地方![赞]
“我来帮你和面,我手上有劲儿”我赶快拎起洗手壶,洗干净双手,不由分说的将面盆移过来和起面来。
我一边和面,一边拼命的咽口水,多半是因为我内心过分紧张,姑娘就在案板旁切菜,她离我这么近!
当然,我能闻到她身上的一股味,是一股淡淡的幽香,奇怪,怎么不是别人说的那种狐臭?也许我的嗅觉和别人不一样吧!
传说香妃身上就有一股特别的香味,隐隐约约,似兰似麝,闻之醉人心痱。估计可能就是一种狐臭。
我一路上已经反复想好了要对她说的话——可现在却感到如此难以开口啊!
我把一团面在案板上一甩,嘴唇哆嗦了半天,才喃喃地说:
“你的事,王矿长都给我说了,只要人好,对我父母好,肯跟我过日子,什么都不是事儿!”
姑娘停止了切菜,呆呆地立在案板旁,低下了头。
半天,她才小声说:
“我有缺陷,怎能配得上你……”
我索性不和面了,面对着姑娘,激动地说:
“我已经打定了主意,我的事我做主”
姑娘仍然低着头,身子微微的抖着,说:
“你再考虑考虑,不要凭一时的冲动,你还不了解我。”
“王矿长已经告诉了我你许多的事,我信任王矿长,当然也信任你了”
我们再没说什么话,忙着做饭,开饭的时间马上就到了,矿工们也要下班了,姑娘炒菜,我煮面、捞面,两人配合的很默契!
共同的劳动,加深了我对姑娘的好感,这一天,我就像获得了新生一样容光焕发!我感激地告别了姑娘,立即返回家去找父母商量我的终身大事……
姑娘说,婚事从简,不要彩礼,还动员我去报名参加矿上的集体婚礼。
我们如期参加了矿上举办的集体婚体,是在矿工俱乐部礼堂里给我们举办的,当时有五对新人,有四对是汉族,只有我们这一对是维吾尔族和回族通婚的。
几百名矿工家属为我们举办婚礼,接受大家的祝福,我们沉浸在一片幸福之中,欢乐的场面让人终身难忘!
结婚之后,我才知道我真正捡到了一个宝贝, 职工食堂后来被我媳妇承包了,不但饭菜做得色香味俱全,而且样多份量足。
有时候饭菜剩下了,媳妇就给矿区的孤寡老人送去,工友们都竖起大拇指,夸我媳妇——亚克西[赞]
好多工友家里办喜事,也让我媳妇去炒菜,我也乐意去帮忙,谁家困难了,我媳妇总是瞒着我,悄悄给人家送去钱,人家来还钱时,我才晓得此事。
家里有了一定的积蓄, 媳妇说,想去大医院做手术,身上的狐臭就没有了。
已经习惯了这种味道的我,安慰她说:
“只要我闻着你是香的就行了,如果没有了这味,睡觉时还不踏实了,假如,没有了暗香袭来,还不容易进入深睡眠呢[大笑]”
媳妇没有采纳我的意见,她说:
“咱们是做饮食生意的,身上有股味不合适,手术必须做!”
我这一生做的最正确的选择,就是——找对了媳妇,老人说,找个好女人旺三代!我庆幸自己当初——当机立断,立马同意了这门亲事,王矿长真是我的大恩人![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