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易肥胖吗(多囊容易肥胖吗)

光明网 0 2025-02-04

文章目录:

肥胖多毛不孕 当心多囊卵巢综合征

本报讯 (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陈锋)小玲(化名)体形偏胖,平时月经不准,婚后3年没有怀孕,到医院一查,医生说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过治疗,最近她终于如愿怀上了宝宝。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内分泌专家提醒,如果女性月经不规律、体毛多、容易长痘,要警惕多囊卵巢综合征。这种疾病不仅影响生育,还与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关系密切。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里缺乏长大成熟的卵泡,没有正常排卵,影响女性激素分泌,从而出现内分泌失调,常见的症状主要有:月经异常、长痘、肥胖、体毛增加、皮肤黝黑粗糙以及因不排卵造成的怀孕困难。

需注意的是,月经异常往往表现多样、原因复杂,不一定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已经来过月经的女性,出现月经延迟或不规律出血,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可能性才比较大。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首先要存在月经异常,再考虑是否有面部痤疮、多毛、脱发等表现,另外还需检查激素六项、彩超等,才能综合诊断确定。

肥胖的女性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几率增大,容易内分泌失调,进而引发卵泡发育障碍,出现月经异常、高雄表现等一系列问题。肥胖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决定性因素,不过,临床研究发现,减脂对于女性恢复规律月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仅引起月经紊乱、不孕,还会带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远期影响。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激素治疗。对于非生育要求的患者,推荐短效避孕药,这是高雄激素和不规律月经的一线治疗药物;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还需针对血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血压偏高等情况,相应地采取降脂、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有生育意愿的患者,可以通过前期的激素调整后,配合促排卵药物,达到排卵和生育的目的。

医生提醒,药物治疗只是第一步,患者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科学运动、按时作息等,才能更好地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来源: 厦门日报

中新健康丨中国专家揭秘肥胖者、糖尿病患者为何多发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新网上海1月5日电 (记者 陈静)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女性不孕的最大原因之一。已有的研究表明,肥胖者和糖尿病患者多发PCOS,这意味着PCOS与代谢失调密切相关。那么其中具体关系是什么?

记者5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揭秘了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代谢物失调病因。根据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赵世民教授、袁易远副研究员、徐丛剑教授合作研究的结果,卵泡液中谷氨酰胺水平失调导致卵泡破裂障碍,进而导致PCOS。氨酰胺参与卵泡发育与破裂调控。这项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国际权威期刊Protein&Cell杂志上。

据介绍,研究人员发现,PCOS病人卵泡液中谷氨酰胺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如果卵泡液的谷氨酰胺浓度过高,卵泡膜无法破裂,造成PCOS和排卵障碍。上海专家的这项研究揭示了谷氨酰胺在卵泡液中具有双重功能的精妙机制,这一发现为PCOS的临床干预提供了新策略。

据了解,该研究探明了PCOS的代谢失调病因:在糖尿病患者和肥胖人群中,糖和脂肪的相关作用会导致高谷氨酰胺,因此,糖尿病患者和肥胖人群PCOS高发。(完)

多囊对女性的危害,可能贯穿一生……

多囊不仅会月经不调、痤疮,还会……

“月经不调怎么总是治不好?”

“吃得不多,肚子为什么总是越来越大?”

“脸上痤疮、长痘,身上汗毛重,应该怎么治?”

“备孕查出多囊卵巢综合征,还能怀上孩子吗?”

想必这样的烦恼在广大女性朋友中并不少见。

那么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呢?

提到多囊卵巢综合征,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多囊的临床特征可以表现为月经失调、多毛、痤疮、肥胖等等……

实际上,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的“种子”在儿童期或胎儿发育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了。

到了青春期,机体处于生理性的高雄激素与高胰岛素血症时期。

如果肥胖、精神紧张等不利因素持续存在,高雄激素的“种子”在高胰岛素“土壤”中生根发芽,进一步导致患者“高雄低雌”状态,呈现长期无排卵现象,易引起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大量研究认为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

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其母亲和姐妹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目前的流行病学研究认为,这种遗传模式可能是性染色体或多基因遗传模式。

环境

国内的调查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与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具、厨房油烟及房屋装潢等环境因素有关。

食品安全问题,比如食用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食用催熟剂的蔬菜、瓜果,食用含有激素类的肉、蛋、奶等。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中油脂过多,同时缺乏锻炼、久坐,能量消耗少,增加了肥胖的概率。

此外,作息不规律、熬夜晚睡、长期紧张压力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因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还影响血糖?

前段时间,有个网红在微博上说自己患多囊,结果胰岛素抵抗了……

图片来源 微博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确会增加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风险。

TIPS:

何为胰岛素抵抗呢?

众所周知,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的降低血糖的激素。

胰岛素抵抗是指葡萄糖对生理水平的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为了维持相对正常的血糖水平,机体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形成高胰岛素血症。

也就是说,胰岛素“搬运”葡萄糖的工作能力下降,需要增加更多的胰岛素才能完成相同的工作量。

有研究显示,肥胖和非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都会产生胰岛素抵抗,只是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症状更为明显。

此外,高胰岛素血症可引起高雄激素,高雄激素也可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引起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恶性循环。

那么,是肥胖导致了高胰岛素血症吗?

其实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中,胰岛素抵抗并不完全是肥胖引起的,但在某种程度上肥胖加重了胰岛素抵抗的现象。

大约有50%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肥胖,多为向心型肥胖,脂肪堆积在腹壁及大网膜,这种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子。

此外,胰岛素抵抗也导致了血脂紊乱。因此控制体重显得尤为重要。

患多囊,心血管风险竟然增高了?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远期发生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概率远远高于健康人群。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意外明显增加。

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通过影响血管收缩功能,增加血管阻力,导致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也可导致血栓形成。

由此可看出,胰岛素抵抗是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血栓形成的共同因素,而这些疾病又是形成心脑血管病变的始作俑者。

有调查研究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升高,发病风险是正常妇女的3倍,甚至高达10倍。其中肥胖和糖尿病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所导致的代谢异常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不可分。

另外,有研究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绝经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是正常妇女的3-4倍。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增加乳腺癌的发生。

这样想想,得了多囊卵巢综合征,如果不及时治疗,也是后患无穷呢,那么,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呢?

1.调整生活方式,多运动,少吃高热量的食物,日常进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暴怒及精神紧张,长期焦虑。

2.药物治疗

可以通过周期性孕激素治疗或低剂量短效口服避孕药调整月经周期。口服糖皮质类固醇、螺内酯等降低高雄激素血症。

对于肥胖或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可用胰岛素增敏剂,例如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等。

促排卵治疗包括口服枸橼酸氯米芬、来曲唑的等。若药物治疗无效者,则可采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卵巢楔形切除术等。

小小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危害多多,还是需要我们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

参考资料:

[1]张美微,侯丽辉,李妍,孙淼,王颖.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2):214-219.

[2]袁怡清.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贵州医药,2020,44(7):1041-1043.

[3]谢幸,孔北华,段涛.第9版妇产科学,348-351.

[4]陈子江,生殖内分泌治疗学,192-210.

#关于多囊,你还有什么疑惑?#

评论区告诉我们吧~

别走!点个在看、点赞、分享一条龙呗~

本文首发: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本文作者:刘文新

本文责编:唐颖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肥胖病人测压(如果病人太胖怎么测血压)
下一篇: 一只肥胖子(一只胖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