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判断腋臭的检查(医生一般怎么检查腋臭)
48
2025-07-02
天气逐渐变热
大家的着装也愈发清凉
不少人掏出了吊带
“腋下管理”就逐渐提上了日程
尤其是对于女孩子来说
谁不想腋下光滑干净
可以尽情穿无袖连衣裙和小吊带呢
不过,近年来有传言说
频繁刮腋毛会导致狐臭
这也太尴尬了吧
让不少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这是真的吗
那腋毛还能刮吗
又该如何做到安全卫生地脱毛呢
刮腋毛会带来狐臭?
夏天到了,有部分小伙伴面临两难的问题:
不刮腋毛,有时会觉得尴尬;
刮了腋毛,好像腋下会更容易出现异味,甚至认为是狐臭。
腋毛是否让人尴尬,主要看每个人的态度和接受度,我们无法做出定论。至于,刮腋毛会不会带来狐臭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确定:不会。狐臭多半是天生的,刮腋毛这个动作,并不会导致狐臭的发生。
“把毛刮了,自己好像有点臭”。
很多人觉得,自己做完腋下管理后,腋窝出现了一些异味,甚至有点臭,但这种臭,并不是狐臭,更多的时候是汗臭。
我们大部分体表都有小汗腺,它们数目众多,分泌大量的汗水,这种汗水没有臭味,但当细菌降解被汗水软化的角蛋白时,就会出现我们说的汗臭味。
当腋毛存在时,它们可以帮助汗液及时排出和蒸发,从而保持腋下区域相对干燥。然而,当腋毛去除后,腋下会比之前更加潮湿,而潮湿的环境则为细菌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所以腋下的异味也会更重,也就是“把毛刮了,自己好像有点臭”。
腋下出汗多,有异味,不代表有狐臭。
人类身体上有两种汗腺:小汗腺和大汗腺。
小汗腺分布在人全身大部分皮肤内,直接与皮肤外表面联通,通过散发汗液来调节体温。
大汗腺主要分布在人体腋下、胯下等毛囊密集的部位,会分泌出一种较为黏稠的乳状分泌物。
汗液从汗腺分泌出来时通常没有气味,普通的腋下异味其实是微生物分解汗腺分泌物时产生的气味,由小汗腺分泌的汗液和皮肤表面的细菌相互作用形成。
而狐臭主要是由大汗腺分泌的物质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的。大汗腺分泌的汗液除了水还含有一些脂质,细菌降解这些脂质形成有臭味的脂肪酸或其他化合物,浓度过高就成了狐臭。
传言“频繁刮腋毛会导致狐臭”是假的。
汗液通过毛囊口排出,不是通过毛发排出,因此,刮除皮肤表面的毛发并不会影响到毛囊口,也就是说,不管刮不刮腋毛,都不影响汗腺的功能,刮腋毛不会影响排汗量,也不会让细菌增多。
如果有腋毛,反而可能会影响汗液的分布和蒸发,为微生物提供了更大的附着面积,为它们的分解提供了更有利的环境,从而间接加重了异味。并且,医学界对改善腋臭或者普通汗臭的措施中,还有除腋毛的建议。
越刮越粗是错觉。
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错觉,是因为毛发通常根部粗顶部细,刮毛后刚长出的短小硬茬,让我们感觉毛发变粗了,等毛发完全长出来以后,细小的顶部又回来了,和原来是一样的。
腋毛到底怎么刮?
说了这么多,既然刮腋毛不会带来狐臭,也不会越刮越粗,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腋毛可以随便刮?
腋毛并非“无用之毛”!
腋毛可以缓冲皮肤间的摩擦,避免红肿、脱皮,可以阻挡外界细菌侵入,降低感染风险,还能调节体温,促进汗液蒸发。此外,对淋巴结也有保护作用,腋窝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腋毛可减少外界的刺激。
执着于刮毛?这样刮才稳妥:
做好保护(软化毛发,涂抹沐浴液,防止利器割伤皮肤)→顺着生长方向刮(防止刀片划伤皮肤)→及时更换刀片,不与他人共用(反复使用的刮毛刀是细菌滋生的温床,一定要经常清洁;刮毛刀不与他人共享,杜绝细菌交叉感染)
转自: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来源: 蝌蚪五线谱
在日常生活中,“狐臭” 这个词或许并不陌生。有人对它避之不及,有人因它而自卑焦虑。但你真的了解狐臭吗?这种特殊气味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又该如何正确面对和解决?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揭开狐臭的神秘面纱。
一、狐臭的成因:大汗腺与细菌的 “化学反应”
人体皮肤分布着两种汗腺,即小汗腺和大汗腺。小汗腺遍布全身,主要功能是调节体温,分泌的汗液无色透明,成分以水和少量无机盐为主,蒸发后几乎没有气味。而狐臭的产生,主要与大汗腺密切相关。大汗腺集中分布在腋窝、乳晕、脐窝、肛门等部位,其分泌的汗液中除了水分,还含有蛋白质、脂质等有机物质 。当这些富含营养的汗液排出体外后,原本寄生在皮肤表面的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等细菌,便会迅速 “分解” 汗液中的有机成分,经过复杂的代谢过程,产生不饱和脂肪酸和氨,进而散发出刺鼻难闻的特殊气味,也就是我们俗称的 “狐臭”。
狐臭的产生不仅与大汗腺和细菌有关,还受到遗传因素的显著影响。临床研究表明,约 80% 的狐臭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史。若父母一方患有狐臭,子女遗传的概率约为 50%;若父母双方都患有狐臭,子女遗传的概率则高达 80%。这是因为控制大汗腺分泌的基因存在遗传特性,使得部分人群天生就具有较高的狐臭发病风险。
此外,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也会对狐臭产生影响。长期不注意个人卫生,皮肤表面污垢堆积,会为细菌滋生创造有利条件,加重狐臭气味。而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人体出汗增多,细菌繁殖速度加快,同样会导致狐臭症状更为明显。
二、狐臭的症状表现与危害
狐臭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散发出特殊气味,这种气味类似于狐狸肛门腺分泌物的味道,刺鼻且持久。在夏季或运动后,由于出汗量增加,气味会更加浓烈。随着病情发展,狐臭患者的汗液往往会呈现黄色或浅黄色,这是因为汗液中的有机物质在细菌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同时,患者的腋毛上可能会出现白色或淡黄色的分泌物结晶,这些结晶是汗液中的有机成分与细菌代谢产物混合后凝固形成的。
狐臭对患者的影响远不止于身体上的异味。在社交方面,难闻的气味常常使患者成为他人异样眼光的焦点,容易遭受排斥和孤立,进而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患者的心理压力会不断增大,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此外,一些患者可能会因为狐臭而过度清洁或频繁使用刺激性药物,导致皮肤过敏、瘙痒、破损等皮肤问题,进一步损害身体健康。
三、科学应对狐臭的方法
面对狐臭,我们并非束手无策,目前有多种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法可供选择。
(一)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是减轻狐臭的基础。每天坚持使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清洗腋窝等大汗腺分布区域,及时去除皮肤表面的污垢和汗液,减少细菌滋生的环境。勤换洗衣物,尤其是贴身衣物,选择透气性好、吸汗性强的棉质衣物,有助于汗液的蒸发,降低细菌分解汗液的速度。此外,合理饮食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大蒜、油炸食品等,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清淡,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身体内分泌,减轻狐臭症状。
(二)药物治疗
市面上有许多止汗剂和除臭剂可供选择。止汗剂的主要成分是铝盐,它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堵塞汗腺导管,减少汗液分泌,从而降低细菌分解汗液产生气味的机会。除臭剂则通过添加香料、杀菌剂等成分,掩盖狐臭气味并抑制细菌生长。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产品大多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且部分人群可能对某些成分过敏,使用前最好先在小面积皮肤上进行试用。
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外用药物,如含甲醛、氯化铝等成分的溶液或乳膏,这些药物能更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和减少汗液分泌。但此类药物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对皮肤造成刺激。
(三)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目前根治狐臭较为有效的方法。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大汗腺切除术和微创腋臭清除术。大汗腺切除术是通过切除腋窝部位含有大汗腺的皮肤组织,从根源上解决汗液分泌过多的问题,但手术创口较大,恢复时间较长,术后可能会留下明显疤痕。微创腋臭清除术则是利用微小切口,通过特殊器械将大汗腺破坏并清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疤痕不明显等优点,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狐臭的主流方法。不过,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血肿、复发等,患者在选择手术治疗时,应充分了解手术的利弊,并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
(四)其他治疗方法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例如,激光治疗利用激光的热能破坏大汗腺,达到减少汗液分泌和减轻狐臭的目的;肉毒素注射则是通过阻断神经与汗腺之间的信号传递,抑制汗腺分泌,其效果一般可持续数月,适合不愿意接受手术或暂时不适合手术的患者。
四、正视狐臭,拥抱自信生活
狐臭虽然会给患者带来诸多困扰,但它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作为患者,首先要正确认识狐臭,避免因过度焦虑和自卑影响身心健康,积极寻求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同时,社会也应给予狐臭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摒弃偏见和歧视,让他们能够在一个友好的环境中生活。
希望通过本文的科普,大家能对狐臭有更全面、科学的认识。无论你是否受到狐臭的困扰,都请记住,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大多数人一听“狐臭”两个字,第一反应就是皱眉。仿佛谁要是有狐臭,就像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错。但你可能不知道,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有狐臭才是“正常配置”,没狐臭的,反倒算是基因突变的“少数派”。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生理事实。身体的某些“味道”,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出现。只在现代社会的审美标准里,这些味道被贴上了“尴尬”、“不卫生”的标签。
狐臭到底是怎么来的?是不是只有不讲卫生的人才会有?有没有什么真正有效的应对办法?咱们今天就把这事儿说透。
人体的汗腺分两种,一种叫小汗腺,主要用来调节体温,是我们出汗时常见的那种;另一种叫大汗腺,它的分泌物含有脂质和蛋白质,是狐臭的“罪魁祸首”。
但光有大汗腺还不够,关键在于皮肤表面的细菌。这些细菌会把大汗腺分泌的物质分解成小分子,比如脂肪酸,然后——“气味”就来了。这就好比厨房里放了一块生肉,肉本身没味儿,但只要天气一热,细菌一上来,那味道就开始“发功”。
很多人以为狐臭是病,其实它根本不算疾病。它是一种体味特征,和你的头发是直是卷、肤色深浅一样,都是遗传决定的。
现在有研究发现,决定是否有狐臭的基因叫ABCC11。携带这个基因特定突变的人,腋下大汗腺分泌的成分少了,细菌“吃”不到足够的养分,自然也就“放不出味儿”。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无味人群”。
而这种突变,主要出现在东亚人群中,尤其是中国、日本、韩国。也就是说,大多数亚洲人天生就没有狐臭。但欧美人和非洲人,就很少有这个突变。
所以从全球范围看,有狐臭才是“主流”,没狐臭是“特例”。说白了,没狐臭的人,其实是基因里开了个“外挂”。
知道这些原理之后,问题才真正开始:为什么有些人小时候没有狐臭,长大后却有了?是不是生活习惯造成的?
答案可能让你有点意外。青春期,是狐臭的“上线期”。因为大汗腺受性激素影响,大约在10到14岁开始活跃。这时候就算你天天洗澡,也可能挡不住身体的“信号弹”。
而狐臭的“强弱”,受很多因素影响。气温升高、情绪紧张、经期、饮食重口味,都会加重气味。比如吃了很多辣椒、大蒜、咖喱这类食物,体味就会更浓。
还有一个让人忽视的点:香水、止汗喷雾不一定真能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它们只是“掩盖”了气味,没从根源解决。甚至有些人用了之后,香味和体味混合,反而“画蛇添足”。
有人问,那是不是多洗澡、多刮腋毛就能缓解?确实有帮助,但只能算“缓解”,不能“根治”。因为只要大汗腺还在,细菌还在,味道就可能回来。
那大汗腺能不能干脆“去掉”?医学上确实有手术方法,比如微创大汗腺清除术,通过腋下小切口,把大汗腺刮掉。这种方式恢复快、创伤小,但也并非人人适合。
另外还有激光、超声波、射频等“微能量”疗法,原理是破坏汗腺组织。听起来很高科技,但效果往往因人而异,有的人能维持几年,有的人几个月就复发了。
还有一种比较新的方式,是注射肉毒素。它能暂时抑制神经对汗腺的刺激,从而减少分泌。但维持时间短,要定期打针,费用也不低。
所以说,“根治狐臭”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更何况,它本质上不算病,治与不治,全看个人选择。很多人之所以执着于“治疗”,其实是怕别人闻出来。
这种心理压力,是被社会标准“训练”出来的。就像小时候你被教育“汗臭就是不干净”,长大后自然会对体味特别敏感。
但如果你长在法国、意大利,可能根本不会纠结这事。他们甚至觉得香水和体味混合,是一种“个性”表达。
有狐臭的人,并不代表“不干净”,而是天然体质不同。而没狐臭的,也别以为自己“优越”,只是基因碰巧突变了。
我们该怎么面对这些“身体的声音”。健康,从来不该被“气味”定义。气味只是身体的一种表现方式,不等于你的人品、卫生习惯或者修养。
如果气味影响了你的社交、工作、心理状态,那想办法缓解是可以理解的。但前提是,别把狐臭当成“耻辱”。
很多人私下问过我,有没有什么“偏方”能去狐臭。实话说,大多数所谓偏方,不是根本没用,就是短期有效。比如用明矾、醋、茶叶水擦拭,看似清凉解味,其实只是临时压制。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科学干预和心理调适的结合。你可以选择治疗,也可以选择接受,但不该被“味道”牵着鼻子走。
就像有人天生卷发,有人是直发,有人皮肤黑,有人白,这些都只是自然的多样性。狐臭也是一样,它不是“敌人”,只是“不同”。
下次你路过一个有点味儿的人,别急着皱眉;也别因为自己有味儿就避之不谈。身体的每一种表现,都是它在告诉你,它还活着,它还在运转。
而我们该做的,是学会理解、疏通、选择,而不是对抗、厌恶、逃避。健康,不只是没病,更是对身体的接纳与和平共处。
说到底,有狐臭没狐臭,都是基因安排的“随机抽签”。你抽到了哪一张,并不能决定你是谁,只决定你腋下的“风味”而已。
参考文献:
[1]张琳,李华,赵春燕.大汗腺分泌机制与腋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23,52(04):245-248.
[2]王晓峰,陈思敏.ABCC11基因突变与人类体味差异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21,38(06):567-572.
[3]刘洋,郭慧敏.腋臭治疗方法的临床比较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24,33(02):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