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腋臭的喷雾是什么原理(腋臭用喷雾药可以根治吗)
28
2025-04-03
文/本报记者 程垒 图/医院提供
“我是来到喀地一院的第5位‘南皮’援疆医生,不仅有中组部的援疆使命,也带着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前辈们的嘱托,干不好绝对不行!”一见面,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简称喀地一院)皮肤科援疆主任史晓蔚就介绍起了喀地一院皮肤科和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的渊源。
自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先后派遣底大可、何仁亮、曲永彬、柯吴坚4位专家,分别为喀地一院皮肤科带来了皮肤病中医外治、皮肤外科手术、中医美容、性病治疗等多方面的技术,拓展了科室的诊疗服务范围。喀地一院皮肤科也从刚开始只有两间诊室、和其他科室共用病房的“小科室”,发展到现在有着20张床位,门诊量排医院前茅的“明星科室”。
作为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对喀地一院皮肤科援疆工作的“第五棒接力者”,近一年来,她带领团队,新开展光动力治疗光线性角化病(癌前病变)、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技术、白癜风自血疗法等新技术,成功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因药物羟氯喹引起的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继发脓疱型银屑病等疑难病症,申请且获批准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项目5项,个人荣获2023年组团式援疆专家“师带徒”优秀老师称号……一项项工作开展下来,硕果累累。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作为一名医生,把自己掌握的皮肤科技术全部留在当地,为当地百姓造福,这就是我的愿望。”史晓蔚的目标很简单,这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发挥专业特长 引入先进技术 提高科室疑难病例诊治能力得益于援疆前辈传授经验,史晓蔚对喀地一院皮肤科的发展脉络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在此基础上,我能带来什么新的技术?这是我开展援疆工作后的第一个想法。”史晓蔚说。
在对科室进行调研后,史晓蔚找到了第一个“突破口”。 她发现科室光动力治疗皮肤肿瘤方面只开展了针对鳞癌、基底细胞癌的治疗,还有极大的拓展空间。在她的临床带教下,科室增加了光动力治疗光线性角化病(癌前病变)、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等技术,减少了这些难治性病例的复发率,为患者解除痛苦,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
紧接着,白癜风自血疗法、微针导入米诺地尔治疗脱发、光子M22治疗玫瑰痤疮……一项项技术被史晓蔚引入喀地一院皮肤科,科室诊疗技术不断丰富,疑难病例诊治能力不断提升。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简称喀地一院)皮肤科援疆主任史晓蔚查房
2023年5月初,家住喀什地区的陈女士因为偏头痛(三叉神经痛)服用马卡西平后出现全身皮疹,在当地医院进行抗过敏治疗3天后病情无好转,被紧急转入喀地一院重症医学科救治。此时,患者高热40度,胸部及双上肢有大片水疱,轻微触碰,皮肤就会剥脱。医生为其查体后考虑患者存在重型药疹合并感染及多脏器功能不全,判断:“极为凶险,病情发展迅速存在致死风险。”
为给予患者更积极的专科治疗及护理,重症医学一科提出申请,由医务部主持召开了多学科会诊(MDT),史晓蔚作为皮肤科专家参加了会诊。
会诊中,史晓蔚明确诊断陈女士的病症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提出应用糖皮质激素、TNF-a抑制剂联合IVIG治疗。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皮肤剥脱程度,护理部、感染科以及药学部、烧伤整形外科组的专家对患者诊疗及康复全程给予指导,为其制定了抗感染、皮肤黏膜护理等个体化治疗方案,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治疗,陈女士终于康复出院。
“能够挽救一名生命垂危的患者,让他们脸上有安心的笑容,是对我们医生最大的褒奖。”在援疆的一年中,史晓蔚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皮肤病诊疗经验,解除了一个又一个疑难患者的病痛。同时,她积极搭桥,用远程会诊的方式,让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的丰富诊疗资源,加持到喀地一院皮肤科,为百姓祛疾避厄。
2023年8月,仅仅7个月大的患儿米宝左侧前胸壁出现红肿,并伴有哭闹,家属带着他来到喀地一院肛肠烧伤小儿外科就诊。入院后,在积极给予抗感染、补液等处理后,患儿的病情仍旧持续进展,后因抽搐、病情加重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求求你们一定要救救我的女儿!她才七个月大……”米宝爸爸妈妈的恳求,让医护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揪着心。史晓蔚联合林海洋、蔡耘、张兴伟四位援疆专家,紧急联系后方医院,组织开展多院、多学科联合远程会诊。
此次会诊中,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等单位的近10位专家对该患儿的病因、诊断及后继相关的内外科综合救治措施提出指导意见。根据会诊结果,医护团队及时调整救治方案,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米宝的病情不断好转,最终康复出院。
疑难病例得到了好的救治、科室诊疗技术开展地越来越多,这让喀地一院皮肤科的招牌越擦越亮。
请进来走出去 建立学习制度 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虽然只在喀什帮扶一年,但史晓蔚没把自己当作一个过客。在喀地一院关于科室发展的相关会议上,她曾多次提出皮肤科的重要性。在她和皮肤科主任郑刚的共同争取下,科室床位从9张扩展到20张,同时积极申请购置“医用臭氧水治疗仪”和“多光谱皮肤镜图像处理工作站”等设备,科室技术应用有了更多设备支撑。
“设备容易,人才难得。加强人才培养,建设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才能真正提升喀地一院皮肤科的整体实力!”史晓蔚在人才培养方面想到的方法是“请进来,走出去”。她邀请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医学美容部运营主任王辉来到喀什,先后进行了6次授课,为科室医护团队带来了医学美容管理理念、医患关系维护和激光治疗后的术后服务等相关知识。同时特别聘请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科主任董祥林教授,作为科室的客座教授,为科室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在史晓蔚的支持下,科室不断输送人才到各大三甲医院进修。吐尔洪江·阿西热江、热娜古丽·麦麦提、郑刚(科室主任)和塔依尔·吐尔洪四位医生分别被派到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中医美容主诊班、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美容主诊医师学习班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进修学习,科室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完善。
人才的培养不仅在于培训进修,也在于日常学习。担任皮肤科援疆主任后,史晓蔚在科室开展了课件演讲、线上学习、观看录像、教学督导、教学查房等多种教学方式,尽可能地拓展年轻医生护士的视野和思路,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制定了具体学习制度。每周三,科室医护人员要结合自己临床工作,自制课件,进行轮流演讲。每周四,采取“优麦医生”线上学习方式进行病理学习、皮肤镜学习。每月进行1-2次规培生强化理论教学,技能操作培训。此外,科室还统一购买皮肤专业书籍,组织观看专家授课视频,加强理论学习。在临床实践中按照教学模式进行查房。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规范,皮肤科形成了良好的业务学习氛围,医护团队的诊疗水平不断提升,本地人才队伍梯队逐渐成形。
“她是一个自律性非常高的人,随时随地都在学习,经常不定期的在我们的工作群中发一些最前沿的业务知识给我们,在她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作为史晓蔚在皮肤科的“亲传弟子”, 热娜古丽·麦麦提这样评价她的师父。
史晓蔚也在2023年荣获组团式援疆专家“师带徒”优秀老师称号。
注重临床科研 参加学术活动 带动地区整体学科能力提升“对于一个医生来讲,医教研每一个方面都不能落下。”史晓蔚说。
在喀地一院皮肤科,史晓蔚以临床需求为牵引,积极开展了课题研究和成果转化。通过积极争取,她本人获得广东省科技厅基金(农村特派员项目)一项。科室申请且获批准开展艾拉光动力治疗重度痤疮、自血注射治疗白癜风术、水光针注射联合嗨体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嗨体注射治疗颈纹、黄金微针在面部年轻化及腋臭治疗中的应用等5项新技术、新业务。
目前,史晓蔚已完成指导带教科室5名医生关于5个课题的12次汇报(慢性荨麻疹和凝血功能的关系、银屑病和念珠菌的相关性、壬二酸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瘢痕疙瘩核心切除术、重度痤疮的光动力治疗等5个课题),完成2次线上学习相关课题课程,分别为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组织的《生物信息学》和《中医药学科类基金申请注意事项》课程。完成指导学生撰写论文1篇。
指导学生
在接近一年的援疆工作中,史晓蔚积极参与院内院外病例会诊及义诊、公益活动。在5.25全国护肤日、喀地一院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世界银屑病日、2024年3.8妇女节、世界罕见病日等义诊活动中,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她还先后到喀什地区麦盖提县人民医院、塔县人民医院、红其拉甫边防驻地、伽师县人民医院、英吉沙人民医院、莎车县人民医院、泽普县人民医院、巴楚县人民医院、第三师图木舒克总医院、喀什地区维吾尔医医院等地参加多次义诊活动。
“也正是通过义诊,我发现南疆地区的皮肤科学科建设还很薄弱,我总有抓紧时间做一些事情的急迫感。”史晓蔚没有等待,主动承担责任。她先后参加“喀什地区皮肤科学科建设科主任座谈会” “感染性皮肤病的诊疗新进展学习班”等学术交流活动,在“助力健康中国行动——老年健康促进公益项目--老年健康促进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新疆喀什站)”活动中,主讲了《皮肤病常用治疗方法介绍及外用药治疗原则》,在喀什地区“儿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上,主讲《儿童特应性皮炎的诊治》。经过多番培训、交流、交叉学习、锻炼,为南疆地区的皮肤科学科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023年,史晓蔚荣获2023年度广州“第九届羊城好医生暨第七届南粤好医生”荣誉。
援疆工作跨越万里,将广东广州的“海丝”之路与新疆人民的“陆丝”之路相连,山海相连,两心相近。“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史晓蔚用自己的奉献和坚持,诠释了援疆工作的意义,而无数像她一样的援疆医生,也将以永不消散的援疆情,为新疆的医疗事业带来源源不断的东风,为新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编辑/田疆 审核/夏莉涓)
“一说话面颊就不停抽动,口角歪斜,睁不开眼,郁闷极了。”家住喀什市的努曼姑大妈,在两年前某天突然出现一侧面部及眼睑肌肉不自主抽搐,“每当和家人、亲戚朋友说话时脸就抽搐,特别尴尬。”努曼姑大妈便前往当地医院求医,被诊断为“面肌痉挛”。
大妈为解决“面子问题”,四处求医,针灸、按摩、民间偏方及间断口服药物治疗齐齐上阵,不仅没有效果,病情反而日渐加重,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
近日,经朋友介绍,大妈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援疆专家、我院神经科蔡晓冬副主任接诊后,对大妈进行了仔细检查,提出了“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的治疗方案。经过精心准备,针对其病情,在科室医护人员的协助下,蔡晓冬顺利为大妈实施了个性化、精细化的治疗。注射后不久,大妈原本痉挛半闭的双眼渐渐睁开了,紧缩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治疗效果显著。
▲图丨蔡晓冬为大妈进行治疗
“人的面部由44块肌肉组成,肌肉间相互作用,从而操控整个面部的表情轮廓。”蔡晓冬介绍道。由于每个人面部肌肉情况都有差异,因此注射肉毒毒素的“点”和剂量掌握必须恰到好处,一旦注射失误,轻者造成面部僵硬不对称,重者会出现肌肉无力,甚至局部面瘫等严重问题。
▲图丨术后大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在我院时,蔡晓冬对神经和肌肉的解剖结构有着浓厚兴趣和较为深入的探讨。援疆以来,他率先在喀什一院引入“肉毒毒素注射”技术治疗面肌痉挛,填补了喀什地区在此方面的技术空白。针对不同患者的疾病特点,他还积极开展差异化的带教工作,力争将更多的新项目和新技术留在科室、留在喀什,使医疗健康红利造福喀什地区各族群众。
什么是“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逐渐累及同侧面部、口周,甚至颈部,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随着病情进展,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抽搐频繁加重,严重者呈强直发作时,同侧眼睛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不能说话;与人交流或者公共场合发作时,患者心烦意乱,影响生活、工作及学习,久之可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
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面肌痉挛”
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主要应用于症状轻微,或不能耐受手术、拒绝手术、手术失败、术后复发的患者。90%以上的病人对初次注射肉毒素有效,1次注射后症状改善的时间为1~8个月,大多集中在3~4个月,且随着病程延长及注射次数的增多,疗效逐渐减退。
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适用症状
1. 眼睑痉挛、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和书写痉挛等;
2. 中风、脑外伤、儿童脑瘫后的肢体痉挛状态等;
3. 腺体分泌异常、流延、多汗症和狐臭等;
4. 除皱(眉间纹、鱼尾纹、额头纹)等;
5. 疼痛控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难治性关节痛、肌筋膜痛综合征、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等。
专家简介
神经科 蔡晓冬 副主任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任职: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认知睡眠障碍防治与脑健康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神经内科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华南名医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癫痫协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眩晕学组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学术专长:熟练掌握神经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尤其对头晕、头痛、脑血管病、癫痫、肌张力障碍、睡眠障碍等疾病有着深刻的认识。
出诊时间:(2021年2月作为广东省“组团式”援疆干部到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开展为期一年的帮扶工作)
#中山六院健康说##清风计划#
傅应云
傅应云,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擅长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病,肺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疑难危重病。参与国家、省及市级项目7项。参加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肺血栓栓塞症的科技攻关项目的具体实施,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专项《慢阻肺早期药物干预效果评价及有效药物筛选。近5年发表SCI文章1篇、核心期刊32篇,省及国家会议文章交流6篇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
王立生
王立生,男,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擅长肝硬化的诊治,尤其擅长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通过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腹腔内镜诊断不明原因腹水的病因。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切除消化道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病变。内镜下挖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的肿物。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尤其受到患者的好评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郭毅
郭毅,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长期从事脑血管病基础与临床以及认知心身医学研究,擅长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综合医院抑郁焦虑,头晕,头痛,脑炎,帕金森氏病,重症肌无力,癫痫,肉毒素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症,多发性硬化,各型中毒性脑病,周围神经病。目前已发表文章6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获深圳市科技创新奖及二等奖各一项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罗林杰
罗林杰,男,主任医师,副教授
一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具有扎实的内科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和起搏器植入术。 长期兼管CCU(心内科重症监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高危病例处理经验。对心血管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断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心律失常、心衰治疗等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张新友
张新友,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血液病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其中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工作多年,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血细胞形态学基础,尤其擅长血液病疑难杂症(如难治复发性白血病、组织细胞白血病、慢性粒单白血病、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少见类型白血病、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5q-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
张欣洲
张欣洲,男,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肾穿刺活检术、腹膜透析、动静脉滤过疗法和肾移植内科治疗等,主持国家教育委员会的科研课题及市科研课题6项,主编《临床实用肾脏病学》,主持国家教育委员会的科研课题及省市科研课题7项。发表论文50余篇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
贾黎静
贾黎静,女,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主要从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和相关治疗途径方面的研究。在内分泌疾病,尤其是糖尿病足病的诊治方面有深入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荣获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一等奖一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发表SCI论文多篇,获实用新型专利三项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刘冬舟
刘冬舟,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在临床工作中,通过积累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能独立解决风湿病专业疑难病例的诊治。擅长各种血管炎(如大动脉、白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主持深圳市科技局课题3项,参与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编专著2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姜昕
姜昕,女,博士,主任医师,暨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心血管专业及老年病学临床工作近20年,擅长心血管疾病及老年常见病急危重症的诊治,还熟练掌握超声心电图及心脏介入技术。同时具有较强的基础及临床科研能力。在基础研究方面,一直致力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衰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有丰富的分子生物学、动物模型制作等经验。
主持国自然课题、省厅、市科创委及卫人委课题各1项,主参与省市级课题十余项,发表SCI文章10余篇。曾获深圳市自然科学奖,深圳市科技创新奖,及深圳市科技进步奖各1项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
李佑生
李佑生,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
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先后师从国家/省名(老)中医夏度衡教授、骆继杰教授、王行宽教授、王文健教授,并得到国医大师刘祖贻研究员指导多年,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代谢病、脑病与胃肠病,对代谢综合征、糖尿病与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肾衰、眩晕、头痛、帕金森病、高血压、胃炎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有较深造诣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
葛茜
葛茜,女,主任医师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医学营养专业,毕业至今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从事临床营养工作近26年,至今成功干预管理了600余例肥胖或超重患者,其中较多合并有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血压病、糖尿病、脂肪肝、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有效干预率超过90%,在国内省内同行中反响较好。被聘为广东省健康教育科普专家、深圳市健康教育首席专家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
成志强
成志强,男,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擅长泌尿男生殖病理、软组织肿瘤病理及分子病理,2012年受中组部和深圳市卫计委指派远赴新疆喀什,为喀什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病理科,受到新疆自治区和喀什地委嘉奖。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深圳市科创委科研立项12项,在核心刊物发表专业论著30余篇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
袁小澎
袁小澎,男,主任技师,医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临床免疫学检测及相关研究;目前在研国家自然基金、深圳市科创委等项目5项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
徐金锋
徐金锋,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
从事超声医学工作32年余,擅长肝硬化,肝癌,甲状腺及乳腺结节等各种疾病的超声诊断, 参与制定全国甲状腺及乳腺超声诊断指南,主要研究方向:腹部及浅表器官超声。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在SCI收录的期刊发表论文32篇,主编专业书籍3部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
王相成
王相成,男,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苏州大学,从事核医学临床及科研工作20多年,具有较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擅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甲状腺癌的碘131治疗。PET/CT及SPECT/CT影像诊断。肿瘤多发骨转移疼痛的核素治疗。核素敷贴治疗血管瘤及瘢痕疙瘩等。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5项。主持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厅局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30余篇;实用发明专利4项。培养硕士研究生多名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负责人(主持工作)
孟庆宝
孟庆宝,男,主任技师,医学硕士
从事输血工作29年,有丰富的临床输血管理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3部。主持深圳市科技局科研项目2项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
陈旭东
陈旭东,男,主任医师,暨南大学硕士生导师
擅长:
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动脉瘤栓塞、颈内海绵窦瘘封堵、急性脑梗机械取栓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
2、特别擅长运用国内外最先进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微创技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的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使患者免于遭受反复胃镜下止血的痛苦和减轻反复胃镜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
3、擅长采用腔内介入结合准分子激光治疗复杂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等下肢缺血性病变。掌握脑血管病及外周血管疾病血管内治疗技术,使得本科室介入治疗水平一直处于国内先进的行列中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
吴超然
吴超然,男,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擅长各种复杂先心病手术,普胸手术,颅内巨大动脉瘤,巨大占位等神经外科手术,新生儿手术,肝移植、心脏移植、肺移植等复杂手术的麻醉。基础研究方向为术后疼痛。现为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POISE-3项目中国牵头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
王哲银
王哲银,男,主任医师,暨南大学硕士导师
毕业于中南大学,擅长肩颈腰腿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肌筋膜炎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亚健康;顽固性呃逆,面肌痉挛,各期癌痛等疾病诊治。先后二次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六次获得深圳市科技局课题资助立项,并在全国率先进行老年人疼痛治疗与认知功能的研究。先后在全国各类期刊杂志发表专业论著四十余篇,副主编疼痛学专著四部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
刘雪燕
刘雪燕,女,主任医师,暨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暨南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医疗系,坚守在急危重症临床一线20年,熟练掌握各种危重症常见病、疑难病的抢救和诊治,能独立完成ICU常见操作;主持和参与各级科研课题14项,参加编写学术著作3部,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张江林
张江林,男,主任医师,美国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医学博士,暨南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博导和博士后合作导师
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主要从事各种皮肤病和性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痤疮(青春痘、痘坑、痘印、痘疤)、血管瘤和脉管畸形、胎记、白癜风、脱发、疤痕疙瘩、增生性疤痕和凹陷性痤疮疤痕、扁平疣、性病(尖锐湿疣等)、色素痣、皮肤良恶性肿瘤、腋臭等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