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会肥胖么(缺铁性贫血肥胖怎么减肥)

岭南名医 0 2025-02-08

文章目录:

别忽视!胖人也可能患上营养不良性贫血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欣宇
图/受访者提供

盲目减肥、长期素食者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性贫血,殊不知,肥胖者也可能患上营养不良性贫血。

今天(8月18日)是中国贫血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内科为关爱贫血患者在天河院区举行了义诊活动。

该院血液内科主任刘加军教授在活动现场表示,贫血不仅影响个体体能,还影响多种疾病的治疗预后,应该引起重视。

8月18日中国贫血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科举行义诊活动

早期贫血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刘加军主任表示,早期贫血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往往容易被忽视,然而其危害却极大。据其介绍,对于一般人群而言,长期贫血会导致精神倦怠、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全身乏力、食欲下降等,会极大地降低工作效率及生活质量。

营养不良性贫血即造血原料(叶酸、维生素B12、铁元素等)缺乏所致贫血,与之相关的常见疾病为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约占65%-75%。

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 MA)即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某些影响核昔酸代谢的药物导致细胞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维生素B12缺乏症的患病率老年人群尤高,并随年龄而增加。

肥胖人群也会发生营养不良性贫血

与大众印象不同,肥胖人群也会发生营养不良性贫血。我们常说的肥胖常指体内脂肪含量增高,临床上常用BMI来表示,BMI值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值大于28为肥胖。

刘加军表示,肥胖只能说明体内脂代谢异常,不能说明体内铁代谢及叶酸、维生素B12的水平。

在临床上肥胖合并营养不良性贫血的患者亦不少见,部分肥胖患者合并有慢性胃肠道疾病的可有慢性失血及铁吸收障碍导致贫血;妊娠期的肥胖女性,因其叶酸、维生素B12需求量增加而常有摄入不足也可以出现营养不良性贫血;还有肥胖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后因内因子合成减少,维生素B12吸收减少也可以出现营养不良性贫血。

营养不良性贫血喜盯五类人

营养不良性贫血主要的发病机制为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减少,又分为摄入减少和丢失过多。因此对应的容易发生营养不良性贫血的人群为婴幼儿、育龄期妇女、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老年人及手术后患者。

刘加军教授在贫血日义诊活动现场为患者答疑

刘加军强调,其中,一老一小尤其需要特别关注。尤其是3-4月大的婴幼儿,来自母体的铁已经用尽,而以乳类为主的食物中含铁较少,而婴幼儿生长发育较快,对铁的需求量较大,若不能及时补充铁,则容易发生营养不良性贫血。

而对老年人来说,一方面他们的饮食摄入量减少,饮食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年龄增加使得消化功能的减退,都是造成贫血的病因,同时老年人常合并有慢性疾病,慢性疾病导致铁代谢紊乱也是营养不良性贫血的原因。

盲目减肥、长期素食易缺铁

刘加军提醒,一些盲目减肥者,过分节食,动物类食物(肉、蛋、奶)摄入过少,长期素食,因动物食品铁吸收率高(可达20%),植物食品铁吸收率低(1%-7%),缺铁从而导致营养不良性贫血。

同时膳食中的维生素B12主要来源于肉类、动物内脏、鱼、禽、贝壳类及蛋类,奶及奶制品中含量较少,植物性食品中基本不含维生素B12。所以长期素食,维生素B12的来源就很少。

刘加军建议,减肥和长期素食的人群尽可能改变饮食习惯。

预防:体检指标关注血红蛋白浓度(Hb)

常规体检都会检测血常规,这时需要关注血红蛋白浓度(Hb)。

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 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 g/L,孕妇Hb<100 g/L即为贫血。

若血常规结果同时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红细胞的体积缩小,血红蛋白量减少: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MCH<27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需怀疑缺铁性贫血;若提示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100fl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35%需怀疑巨幼细胞性贫血。如果怀疑有营养不良性贫血应及时就诊,进一步检查。

原文 「链接」

研究显示:胖人更易缺铁

新华网浙江频道9月24日电(记者 朱涵)浙江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对全球4万余人的荟萃分析显示,超重及肥胖人群更容易缺铁。

肥胖是人体内脂肪积聚过多的病态现象,当摄入能量多于消耗能量时即可能逐渐演变发生。除了影响形体美外,还会显著增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病的发病风险。

该项研究领头人、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福俤教授介绍,纳入研究的40014人来自中国、美国、法国等22个国家,其中超重及肥胖人群13393人。研究人员分析发现,超重及肥胖人群中血清铁水平及转铁饱和度均较正常体重人群显著下降,这些指标与铁缺乏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

“肥胖和超重通常与‘吃的太多’联系在一起,然而‘营养过剩’肥胖超重人群发生铁缺乏的概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人群。”论文第一作者赵璐博士表示,目前关于肥胖为何会引起铁缺乏尚不清楚,但膳食结构不均衡、运动量低引起肌肉退化和遗传因素都可能对铁缺乏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缺铁是全球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类疾病,将导致缺铁性贫血和情绪、运动、认知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该项研究成果提示,对肥胖人群开展铁营养的早期监测及铁缺乏防治具有必要性。

该项研究于9月23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肥胖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出版的权威学术杂志《肥胖评论》(Obesity Reviews)上。(完)

全球营养不良的胖子,数以亿计,这是为什么?应该怎么办?

大家都觉得,吃得多,动得少,才会肥胖。但是,有1个事实,却可能令普通百姓难以置信,胖子也会营养不良。2016年,全球营养报告组织在129个国家展开研究,结果发现,每3个人中,就有1个营养不良。而且,数以亿计的人,因为肥胖而营养不良。这是为什么?吃下去的东西去哪儿啦?肥胖引起的营养不良,有哪些特征?会带来哪些健康损害?应该怎么办呢?咱们现在就为大家解疑释惑。

全球营养报告组织的专家指出,营养不良,就是营养欠佳,是没有摄入足够的营养,而造成的后果,可能使人变得太瘦,或者儿童生长缓慢,但是,也可能带来超重,这些营养不良的胖子,体内的糖分、盐分、胆固醇含量过高,会发生代谢异常,导致糖尿病及其他疾病风险的升高。

肥胖者中间发生的营养不良,体重超标,但是,蛋白质不够,缺乏维生素B12,还可能存在缺铁性贫血。肥胖的体型,说明体内的脂肪水平较高,但是,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可能非常缺乏。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缺乏维生素及矿物质,称为隐性饥饿,全球约有20亿人正面临着隐性饥饿。相关研究表明,咱们同胞的膳食结构不良,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微量元素,难以达到膳食指南建议的摄入量。

肥胖伴随营养不良,实际上,就是咱们老百姓通常所说的虚胖,本质上,属于营养不均衡。吃进去过多的高热量、高脂食物,会导致肥胖,这样的人,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往往不足,同时,身体活动较少,由此造成营养不良。因为必需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就会形成隐性饥饿,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随之上升。营养失衡,会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的构成,从而引起慢性炎症,这是隐性饥饿导致疾病风险上升的关键生物学机制。

胖子遇到营养不良,主要的措施是加强膳食结构的调整,需要将食物分为3类,红灯食物、黄灯食物、绿灯食物,应该拒绝红灯食物、慎选黄灯食物、多吃绿灯食物。所谓红灯食物,主要是富含动物性油脂的食物、胆固醇含量过高的食物、过度使用油脂制作的食物,比如,肥肉、油炸或油煎的食物、方便面、奶油蛋糕、炸薯条、动物内脏、蟹黄、鱼籽酱。

黄灯食物,是需要限量摄入的食物,比如,花生或腰果等坚果,富含油脂,每天进食量不宜超过20克,同时,应该注意,不要选择油炸的品种。对于植物油,也要适度限制,每天的烹调用油不宜超过30克。食物的处理,尽量选择蒸、煮、炖等烹调方法,少用煎、炸、炒等烹调方法。

绿灯食物,是可以放心摄入的品种,主要是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燕麦、全谷物、富含果胶的水果,可以帮助胆固醇排泄,降低血脂。含碘较丰富的海带或藻类、含镁丰富的绿叶蔬菜、含硫丰富的洋葱及大蒜、含微量较多的香菇及木耳,都是不错的选择。在注重营养均衡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减少钠盐和糖分的摄入量,通过白开水补充水分,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此外,还要加强身体活动,每周运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总体而言,从健康的角度来看,选择吃什么、如何搭配,努力达到营养均衡,才是避免隐性饥饿的关键。不想当营养不良的胖子,首先是选择食物品种,其次才是控制进食量,请记住 ,吃什么、如何吃,比吃多少、吃完做什么,更为重要。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健康2022#

上一篇: 长肥胖纹之前的皮肤(肥胖纹前期)
下一篇: 肥胖引起的高血压症状(肥胖引起的高血压吃什么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