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有腋臭(乳头有狐臭是什么回事?)
45
2025-07-04
来源:【生命时报】
主讲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 曹 源
全身起“蚊子包”,刺痒难耐,这是怎么了?很有可能是荨麻疹。对于荨麻疹,其实许多朋友并不了解,本期就来带您了解这种“听上去就痒”的疾病。
荨麻疹有哪些分类?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约3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荨麻疹。
根据患病时间长短,可将荨麻疹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的症状持续时间在6周以上。
根据病因还可将荨麻疹分为自发性荨麻疹和诱导性荨麻疹。其中诱导性荨麻疹包括皮肤划痕症、冷性荨麻疹、延迟压力性荨麻疹、水源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振动性血管性水肿、胆碱能性荨麻疹、和接触性荨麻疹等。
荨麻疹有哪些症状?荨麻疹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风团的形状和大小可变、中央隆起,周边常伴有红晕,通常在24小时内自行消退,但常在身上其他区域轮流出现。大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病程可达数年,甚至长达50年。
然而,荨麻疹不能与风团画等号,一些荨麻疹患者还会出现血管性水肿,主要表现为突发的真皮或皮下组织肿胀,伴瘙痒、疼痛和烧灼感(如眼睑和口唇)。相较风团,血管性水肿的持续时间更长,可达72小时。
除了风团和血管性水肿外,病情严重的荨麻疹患者还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及呼吸道梗阻等全身症状,若累及喉头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如果荨麻疹患者出现了发烧和呼吸困难,需要尽快前往医院急诊科处理。
荨麻疹的病因有哪些?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根据来源不同一般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因素多为一过性,内源性因素多为持续性。
外源性因素:阳光直晒、皮肤受到摩擦和压力、冷热刺激、吃了某种食物或药物、吸入过敏原等。
内源性因素:细菌和病毒感染、劳累、紧张和慢性疾病等。
除以上因素外,还有其他诱发病因。通常急性荨麻疹较易找到原因,而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多难以明确。据目前的研究,成人或儿童的慢性荨麻疹症状,很少由过敏引起,而是自发性的。
人体中的肥大细胞是引起荨麻疹最主要的效应细胞,其广泛分布于皮肤及内脏黏膜下的微血管周围,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虽然名字叫做肥大细胞,但是它与肥胖毫无关系。荨麻疹患者体内的肥大细胞可通过不同机制被激活,释放出组胺、类胰蛋白酶、白介素、白三烯等物质,导致风团、水肿和瘙痒症状。其中一种重要机制,是人体内一种免疫球蛋白IgE,它在荨麻疹发病机制中具有核心作用,IgE可通过不同方式激活肥大细胞,进而释放上述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荨麻疹症状。
荨麻疹,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病因不明,迁延不愈,部分患者具有自限性。医生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最重要的是避免病情复发。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刘某某,女,43岁,2022年4月16日初诊。全身出风团,瘙痒3月余。患者3月前不明原因地全身出现风团,瘙痒剧烈,曾在多家医院治疗,用激素等消退,但此后经常出现风团,剧痒。患者素易感冒,遇天冷则风团出,消退较快,风团如黄豆大小,瘙痒,纳可,二便调,舌淡暗而胖,苔白稍腻,脉弱。
证属:卫阳虚亏, 脾虚湿蕴。
治则:温阳益气 ,健脾除湿。
处方:生黄芪20g,桂枝15g,制附子9g,先煎半小时,防风15g,苍术15g,茯苓30g,陈皮9g,白鲜皮30g,地肤子30g,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6g,7剂。
一周后复诊:药后风团仅出一次而未再出,舌尖红,苔薄白腻,脉弱。中药原方加制附子增为15g,生黄芪30g,水煎服,连服7日,半月后,患者微信诉,风团一直未再发,甚喜。
体会: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者。为一种反复发作、顽固难治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 目前西医抗组胺、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多可暂时控制症状, 但停药则易于复发, 常可多年甚至数十年。本案是典型的卫阳虚亏,脾虚湿蕴之证。治疗应温阳、益气、健脾、除湿、止痒于一体。临床观察,卫阳虚亏者,以女性居多,因其先天禀赋不足也。初诊制附子用9g,随之风团减少,制附子增至15g,黄芪也增量至30g,温阳益气,加快治疗进度,进一步提高疗效,缩短了疗程。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需根据症状、体质、病情程度等综合论治,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私信、留言向我提问,出诊之余,我会尽快回复大家!如果您对今天发布的文章内容比较感兴趣,欢迎评论留言、点赞、转发、收藏!您的支持与关注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秋冬季节,天气日渐寒冷,毛孔收缩,汗腺分泌减少,是皮肤病的高发期,而在众多的皮肤病中,荨麻疹当属最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面对这种来势汹汹的疾病,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荨麻疹的诱因
诱发荨麻疹的因素有很多,也很复杂。急性荨麻疹过敏原相对容易确定。相关过敏原包括食物因素,如鱼虾蛋类、调味品、添加剂等;生物因素,如花粉、灰尘、动物皮屑、昆虫叮咬等;化学因素,如青霉素、吗啡、化妆品等;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机械等物理刺激;以及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均可能引起荨麻疹。相比之下,慢性荨麻疹病因更复杂,过敏原“深藏不露”,找不到明确病因。此外,还有一部分慢性荨麻疹并非过敏原所致,可能与免疫失衡有关。
如何预防、治疗荨麻疹?
预防荨麻疹,首先要注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切忌嗜吃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此外最好也要少食海鲜类食物。其次,对于易感人群,应避免接触花粉类物质。最后,要注意休息,防止免疫系统出现紊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刘玲玲教授表示,荨麻疹患者在明确病情后,应尽早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此外,除非是遇到严重的急性荨麻疹或者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不主张使用糖皮质激素,因为长期不规则应用激素类药物,不仅可使荨麻疹治疗更为棘手,而且还可引起肥胖、骨质疏松、免疫力降低等严重的副作用。
内容综合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