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腋臭的喷雾是什么原理(腋臭用喷雾药可以根治吗)
28
2025-04-03
【来源:健康内蒙古12320】
真正的寒来自于身体内在,因生活不规律、熬夜、饮食不注意、喝冷饮、吃冰激凌等会有损体内阳气,阳虚则寒,寒则於,导致身体对各种毒素的代谢减低都堆积在体内,形成肥胖。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寒呢?
以下几点有没有?快来测试一下?
经常虚弱,容易疲劳。
手脚冰凉,怕冷。
容易腹泻,喜欢热。
月经总迟到,常有血块,易痛经
腿脚容易水肿。
下肢容易无力,酸麻,易犯腰痛。
晚上爱起夜。
以上情况占两样就要好好思考自己的生活习惯了!
让我们找出导致内寒的原因。
- END -
转载:公众号-健康北京
来源:首都中医微信公众号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顶级医学期刊《CA》,曾经刊登过一篇关于癌症和体质的文章,文章内容表明,有一种身体“体质”,与13种癌症存在直接的致病因果关系,且这一体质,和BMI有着非常明确的关系。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也已经猜到了,和BMI有关,这一“体质”,正是肥胖。无独有偶,在CA杂志公开发表声明之后,世界癌症协会IARC也发布报告称:肥胖的确和多达13类肿瘤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足以见得肥胖对于身体健康的威胁以及癌症等相关疾病的诱导性。
肥胖体质,竟然和13种癌症密切的相关!胖子们可要注意了
在CA所发布的“体质和癌症关系“的文章中,不仅指出了BMI超标,也就是肥胖体质和13种癌症的影响,同时也分别列出了肥胖和各类癌症的诱发概率布局:
比如乳腺癌,研究显示,BMI每增加5个单位,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12%左右,食管腺癌风险会增加34%,胆囊癌会增加25%,肝癌增加30%等等,总计13种。
不仅如此,《英国癌症杂志》也在研究报告中统计得出:腰围每增加11cm,因肥胖所导致的癌症风险会提高13%左右。
这一切的一切,将13种类别的癌症指向了“肥胖”这一体质,事实上,从中医的角度讲,肥胖的人也多属于痰湿体质,而痰湿体质和癌症的关系也是很紧密的。如果您没有类似的肥胖症状,值得庆幸,说明您在健康方面,已经领先了别人一步。
但说到这,可能有些有肥胖症状的朋友会不乐意:“既然肥胖和癌症的关联这么大,为啥我胖了那么久,一点生病的感觉都没有?”实际上,这并不能当做健康和安全的资本,任何疾病的产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些微小的健康症状,或许在将来都有可能铸成癌症的隐患。
对于肥胖的朋友而言也是如此,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类似症状,说明肥胖已经开始“吞噬”您的健康,减肥需要提上日程了。
日常生活中的3种情况,说明肥胖正在“吞噬”您的健康
①平白无故总会气喘
对于正常人而言,只有在剧烈运动或者紧张情绪下,才会出现呼吸急促的情况。
而如果您在平静的心态下,或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气喘,感觉呼吸费力,说明肥胖已经开始增加身体的负荷,脂肪在体内环境蓄积过多,已经开始挤压气道部位,继而致使你呼吸不稳,容易气喘。长此以往,呼吸道和肺部受到挤压和刺激,诱发炎症,患癌的风险也会因此而提高。
②睡觉开始打鼾
如果您留意周围可以发现,经常打鼾的人,排除掉一些客观因素,多数多为肥胖体质的人群。
这是因为肥胖导致脂肪在身体里堆积过多,继而对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造成了挤压,气道也会因此受到压迫,身体会本能的通过嘴巴呼吸的方式提高吸氧效率,也就形成了打呼噜的现象。
不仅如此,肥胖还会导致舌体肥厚,继而在睡眠期间堵住气管后端的大部分面积,同样也会导致打呼噜的情况频发,如果您有类似情况,基本可以“实锤”成肥胖了,还是好好减肥,维持身体健康水平为好。
③经常会感觉腹部疼痛
这一点,很多肥胖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在晚上睡觉或者刚吃完饭的时候,偶尔会突然间出现疼痛的感觉,并且伴随恶心,想吐的情况,且疼痛的区域大多在胃部上方的上腹区域。
其实这个位置是肝脏的位置,肥胖的朋友总是出现类似情况,说明肝脏已经因为脂肪超标,开始向你“报警”了,疼痛说明肝脏代谢脂肪的负担已经接近饱和,劳损过度,加之脂肪刺激,继而产生了类似的肝区疼痛现象。如果长期放置不管,任由肥胖下去,脂肪肝,甚至肝癌也会在日后存在更高的患病的风险,不得不多多注意。
说了这么多,估计不少朋友根据自己的症状对照,也已经了解到了自己病态肥胖的事实,既然发现问题,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减肥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解基本的养生知识,学会健康的减肥方法,同样也是维持身体健康的一种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健康,合理的减肥?减到多少算合格?
其实看起来很困难,但其实减肥是非常简单的概念,减肥的唯一目的,不过是消耗掉身体多余的脂肪。而想要达到这个目标,从健康稳定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运动和饮食两条最为直接的途径。
先说运动。运动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帮助燃烧脂肪,是健康的减肥行为无疑,因此,肥胖的朋友,适当地养成运动的习惯,对维持身体健康,预防癌症都能起到积极的效果。但切忌运动过度,反而容易损伤膝盖骨骼。
再说饮食。很多人希望通过节食来减肥,大方向是没有错的,但是节食,也要保证方式方法,在维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减少精细碳水,比如米饭面食,以及脂肪肉类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比如瘦肉,鸡蛋,牛奶等蛋白质食物比例,达成这样的饮食条件,才能称得上“健康节食”,健康减肥,还请各位能够注意。
另外,关于减肥程度的问题,有些朋友同样不是太明白,太胖不健康,太瘦也同样如此,减肥达到一定的标准才是最为合适的。
而上文所提到的BMI指标,就是大家非常不错的参考标志,一般来说体重指数在:18-23.9之间就是正常,大于24就是偏胖,大于30就是肥胖了。而BMI计算公式为:体重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希望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区间,参考采取健康,合理的减肥计划。
511,我要腰! 世界防治肥胖日
5月11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防治肥胖日。
“511”,谐音是“我要1”,最后的那个“1”代表苗条,通俗地讲就是“我要瘦”,“我要腰”。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事——除了发胖。肥胖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已有超过50%的成年人和近20%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
预防控制肥胖,迫在眉睫,今天,你努力减肥了吗?
我国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
肥胖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是当今社会仅次于吸烟的致死原因,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
2016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联合美国内分泌学会建议将“肥胖”更名为“以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
肥胖不仅仅是让人身材走样,更严重的是,因超重和肥胖引发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代谢性疾病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肥胖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若不及早干预、治疗,任其发展下去不但会引起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代谢性疾病,还会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自身免疫疾病和多种癌症等,同时还会影响到下肢关节、脊柱等,严重时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对于女性来讲,肥胖还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及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45岁就跨入“胖的年龄坎”
据了解,江苏省疾控中心曾经做过统计,在江苏,18岁以上成人体重平均为61.5公斤,男性为65.8公斤,女性为58.4公斤。总体体重超重率为33.6%,总体肥胖率为11.3%,两者之和为44.9%。
进入45岁,江苏人就迈入了“胖的年龄坎”。在江苏居民的BMI(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情况曲线图中,45-59岁是BMI的最高峰“年纪段”,不管男女,而此年龄段的超重肥胖率也达到了一个最高值,接近60%。
过了这个年龄段,BMI值慢慢下降,其中,女性的BMI值一直到74岁以后才有明显的下降。
很多人觉得,人到中年更容易发胖?除了吃得多,代谢能力下降,运动量偏少也是现代人的一个“通病”。
来自江苏省疾控中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江苏居民真正运动的其实并不多。江苏省疾控中心曾对部分15-69岁江苏居民的身体活动情况进行过调查,每日活动量来自主动锻炼的不足9%。由此可见,江苏居民主动锻炼的意识不高。
专家说,现在虽然看电视的人少了,可是每天下班后、空余时“刷手机”的时间太久了。另外,现代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节奏加快,一些人已经没有时间去锻炼了。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胖子”
目前通常是靠BMI指数判断: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成人的BMI数值对应体重情况:消瘦:低于18.5,正常:18.5-23.9,超重:24-27.9,肥胖:28以上。
肥胖的临床分型分为腹型肥胖、周围型肥胖和混合型肥胖。
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肥胖,也是人们常说的“苹果型”身材。多余的白色脂肪主要分布于腹部,尤其是腹部、皮下、网膜和内脏器官。
我国定义腹型肥胖的最新标准为,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腰围(也称“苹果型”身材)大于臀围,腰臀比=腰围/臀围:男性WHR大于0.9,女性WHR大于0.8。
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腹型肥胖的患病率平均年增长1.1%,显著高于肥胖的增长速度。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腹型肥胖患病率31.5%。腹型肥胖发生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脑血管病的风险高于周围型肥胖和混合型肥胖者。
周围型肥胖:其多余的白色脂肪主要分布于髋部、大腿和下部躯干的皮下,也称“鸭梨型”身材,多见于女性。
混合型肥胖:兼有腹型肥胖和周围型肥胖的特征。
看看你是哪种颜色的胖子
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的专家还有一种用颜色分类的方法:根据肥胖者的不同症状和体征,分为白、黑、黄、红四种颜色。每种颜色都有其特殊的病理变化,对应的减肥方法和治疗手段也各有不同。
白胖子(代谢正常型肥胖):皮肤白润,体型均匀,皮下脂肪增多但分布基本正常,各项代谢指标及激素分泌正常。这类胖子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科学减重以防止体重增加带来的物理性损伤,如关节炎症,心肺功能负担加重。
黄胖子(低代谢型肥胖):皮肤萎黄无弹性、无光泽;脂肪分布多以腹型肥胖为主;低代谢率、低激素水平,可伴有严重脂肪肝和其他代谢异常。精神萎靡、气血均乏。
红胖子(高代谢型肥胖):多为红胖血淤之人,血供丰富、皮肤菲薄,体表可见紫纹及毛细血管增生等;脂肪分布以内脏脂肪为主,代谢率高、激素水平偏高,易发生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
黑胖子(炎症代谢型肥胖):皮肤色素沉着(黑棘皮病多见)、皮厚肉多;脂肪肌肉均丰富;代谢率高,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高瘦素血症及高尿酸等炎症状态。
【相关】
“局部瘦身”不科学
“管住嘴,迈开腿”是健康减肥的核心六字真言。如何做到科学地“迈开腿”?有没有专门瘦腰瘦腿的局部瘦身运动?最近火热的毽子操,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练习?运动医学专家一一回答减肥热点问题。
运动减肥也有科学讲究。所谓“减肥”,准确地说,应该是减脂。广东省中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杨伟毅表示,运动不仅能消耗体内脂肪和糖原,还可以改善神经与内分泌系统,调节新陈代谢,减少脂肪沉积,从而健康减肥。
怎样运动能更高效安全减脂?“一般情况下,有氧运动比无氧运动更利于减肥。”杨伟毅解释,在有氧运动初期,身体供能更多依靠燃烧糖原;而持续有氧运动时,则更多通过燃烧脂肪供能。因此一般建议运动强度保持在有氧运动最佳心率区间内,每次持续40分钟以上,更有利于减脂。而无氧运动主要消耗糖原而非脂肪,且容易造成乳酸堆积,也就是说,运动后3天内会产生延迟性肌肉疼痛的,则是进行了无氧运动的表现。
“运动减肥贵在坚持,应选择能使锻炼者感兴趣、能长久坚持的方式,配合饮食管理。”杨伟毅表示,选择具体运动方案时要视年龄、心肺功能、健康状况及肥胖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对于从不运动或体能基础较差的人,刚开始运动时,可采用低强度、多组数的方法;当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逐渐提升,再逐步加量。比如快走与慢跑穿插进行,跳绳分为间断多组完成。
“局部减肥的方法是不存在的。”杨伟毅提醒,“运动时的卡路里消耗是全身性的,脂肪的分解也是全身性的,所以并不会练哪儿瘦哪儿。”
那么,针对特定部位的运动,意义何在?杨伟毅表示,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有不同意义。例如一些针对腰腹部的力量训练,属于无氧训练,虽然燃脂效率不如有氧运动高,无法让你直接减掉腰腹赘肉,但可以增强特定部位的肌肉力量,令身体线条更紧实精干。同时身体肌肉含量增加,也会增加基础代谢率,能令你的基础能量消耗增加。
不少人最近都迷上了毽子操,觉得看起来简单易学。杨伟毅表示,毽子操的动作看起来容易跟学,对腹、髋、臀、腿部等部位肌肉力量训练都有好处。不过,这其实是一种高强度间歇性运动(HIIT)。尽管燃脂效率很高,但可能更适合基础条件较好的年轻人。而且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若简单重复某个动作时间过长,要当心因疲劳和动作僵硬带来的运动损伤风险。
综合《扬子晚报》《羊城晚报》报道
来源: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