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微创手术案例图片真实(腋臭手术 微创)
32
2025-07-22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妍 通讯员 王佳
高考、中考结束后,深圳各大医院皮肤科陆续迎来暑期就诊高峰。记者连日来走访发现,学生群体就诊比例激增,大部分是冲着“战痘”而来,也有的是打算割双眼皮、打瘦脸针和除腋臭的。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深圳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以下简称“皮研所”),进入7月以来,学生群体就诊比例激增50%。皮肤科专家预计,随着暑假正式开始,这一比例还将进一步提升。
“战痘”要趁早,拖延可能导致永久性瘢痕
20岁的女大学生小安(化名)正在治疗室进行红蓝光治疗,她的脸颊中央布满痘坑和痘印。说起自己的痘痘,她显得格外苦恼,“平时上学没时间,只有暑假才能来看医生。”小安的经历并非个例,皮研所数据显示,暑期就诊学生患者中,治疗痤疮患者占比近80%,其余的就是治疗脱发、过敏和腋臭问题。
“青春痘虽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但因为反复发作易导致永久性瘢痕,也是一种需要规范治疗的慢性皮肤病。”皮研所痤疮与玫瑰痤疮诊疗中心主治医师郑先喆表示,近期接诊常常会见到因延误治疗导致“痘坑”“痘印”等瘢痕形成的案例。夏季高温潮湿的环境,加上学生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等因素,使得痤疮问题在暑期集中爆发。
记者注意到,前来就诊的学生大多存在相似误区。“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长痘是正常现象,往往等到很严重、有空了才来就诊。”郑先喆说,这种观念需要改变,痤疮治疗越早干预效果越好,拖延不仅会增加治疗难度,还可能造成永久性皮肤损伤。
在治疗方案选择上,医生建议采取阶梯式治疗策略。对于轻中度痤疮,可采用外用药物,加上针清联合红蓝光等物理治疗;中重度患者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疗。“痤疮治疗可以内外兼顾,如口服异维A酸或抗生素,这些药物效果都比较显著,但都会有副作用,需要在医生严密监控下使用。”
刷酸属医美项目,治疗需要格外谨慎
“无门槛0风险刷酸教程”“新手小白学生党必收藏”“13岁第一次刷酸体验”……打开社交平台,搜索“刷酸”就会弹出非常多类似内容。
“刷酸是一种通过使用果酸等酸类成分促进角质代谢、改善皮肤问题的化学焕肤方法,可以帮助改善痘痘、闭口、粉刺和毛孔粗大等问题,但需要根据皮肤状态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酸类及浓度。”郑先喆指出,刷酸并没有网上宣称的那么简单,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敏感、泛红,甚至损伤角膜等副作用,因此需要专业医生评估皮肤耐受性并循序渐进地进行科学操作。
作为广东省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院,皮研所接诊过不少因自行刷酸导致皮肤屏障受损的病例。专家提醒,刷酸属于医疗美容项目,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并由专业人士操作,切勿轻信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偏方”。
对于未成年人,更要谨慎选择治疗项目,如除腋臭、脱毛等项目,以及有创治疗项目需谨慎,如剥脱性点阵激光、黄金微针、磨削术等,不建议过早进行。郑先喆说,这类治疗有潜在风险,建议谨慎选择。
预防胜于治疗,对于皮肤问题更是如此。医生建议,学生群体日常就要注意皮肤护理,首先应保持作息规律,避免熬夜。暑假在家,很多学生爱点外卖,奶茶、炸鸡这些油腻、高糖食品应尽量避免,减少摄入。同时,做好防晒,紫外线会加重炎症反应和疤痕形成。
暑假高温高热,容易出汗,出汗后要及时清洁皮肤,可以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选择弱酸性或中性氨基酸洁面,再加上轻薄的乳液进行保湿,避免叠加过多产品,避免厚重的面霜和油类产品。防晒品也应选择清爽、无油的物理防晒品。”郑先喆提醒,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用药。
一放假就想“换头”,专家不建议未成年人做医美手术
暑假刚一开始,美甲店、发廊都开始忙碌起来。初二学生小新(化名)带着图片来到盐田壹海城一家美甲店,指名要做偶像同款美甲,“平时上课不能做美甲,放假了就想第一时间做上”。她告诉记者,同班同学中,不少已经到发廊电或染了头发,男生、女生都有。
这种一放假就想“换头”的学生,不在少数。青春期正是爱美的年纪,想要变美、变好无可厚非,但受社会环境、网络传播等影响,过度焦虑外貌,则可能是一种焦虑。
皮研所毛发诊疗中心主治医生张德华说,高考结束后,接诊了不少高三学生。高三毕业生晓琳(化名)老是觉得自己发际线过高,很难看,放假后就让妈妈带着她前来就诊。检查后,医生发现她是休止期脱发,“这跟高三学习压力大、常熬夜,加上她老是担心自己过胖,节食减肥导致营养不良有关。”张德华说,这些原因导致毛囊同步进入休止期,还有她长期紧扎马尾,物理刺激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张德华表示,休止期脱发通常是暂时性的,改善了影响因素后,头发还会长出来,也不会遗传,孩子和家长都不用过度紧张。
7月初,国家卫健委召开“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主任医师王永前明确表示,不建议未成年人做医美手术。他表示,未成年人生理状态还没有发育成熟,审美观也在形成阶段,会随着年龄增长和社会环境变化而变化,容易受到外界宣传的影响去盲目地追求不切实际的美容效果。同时,未成年人对手术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一旦出现手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容易造成心理创伤。
专家建议,家长要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健康自然的审美追求,避免“外貌焦虑”。同时要告知未成年人手术的风险。即使是双眼皮手术,术后可能出现效果不理想、出血、血肿、感染、瘢痕增生,严重时还可能影响到眼部的功能。另外,双眼皮手术的恢复期相对较长,一般为3-6个月。术后3个月内是瘢痕的增生高峰期,可能引起线条不对称,肉条感、紧绷感、线条分叉等情况。
(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妍 通讯员 王佳
高考、中考结束后,深圳各大医院皮肤科陆续迎来暑期就诊高峰。记者连日来走访发现,学生群体就诊比例激增,大部分是冲着“战痘”而来,也有的是打算割双眼皮、打瘦脸针和除腋臭的。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深圳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以下简称“皮研所”),进入7月以来,学生群体就诊比例激增50%。皮肤科专家预计,随着暑假正式开始,这一比例还将进一步提升。
“战痘”要趁早,拖延可能导致永久性瘢痕
20岁的女大学生小安(化名)正在治疗室进行红蓝光治疗,她的脸颊中央布满痘坑和痘印。说起自己的痘痘,她显得格外苦恼,“平时上学没时间,只有暑假才能来看医生。”小安的经历并非个例,皮研所数据显示,暑期就诊学生患者中,治疗痤疮患者占比近80%,其余的就是治疗脱发、过敏和腋臭问题。
“青春痘虽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但因为反复发作易导致永久性瘢痕,也是一种需要规范治疗的慢性皮肤病。”皮研所痤疮与玫瑰痤疮诊疗中心主治医师郑先喆表示,近期接诊常常会见到因延误治疗导致“痘坑”“痘印”等瘢痕形成的案例。夏季高温潮湿的环境,加上学生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等因素,使得痤疮问题在暑期集中爆发。
记者注意到,前来就诊的学生大多存在相似误区。“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长痘是正常现象,往往等到很严重、有空了才来就诊。”郑先喆说,这种观念需要改变,痤疮治疗越早干预效果越好,拖延不仅会增加治疗难度,还可能造成永久性皮肤损伤。
在治疗方案选择上,医生建议采取阶梯式治疗策略。对于轻中度痤疮,可采用外用药物,加上针清联合红蓝光等物理治疗;中重度患者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疗。“痤疮治疗可以内外兼顾,如口服异维A酸或抗生素,这些药物效果都比较显著,但都会有副作用,需要在医生严密监控下使用。”
刷酸属医美项目,治疗需要格外谨慎
“无门槛0风险刷酸教程”“新手小白学生党必收藏”“13岁第一次刷酸体验”……打开社交平台,搜索“刷酸”就会弹出非常多类似内容。
“刷酸是一种通过使用果酸等酸类成分促进角质代谢、改善皮肤问题的化学焕肤方法,可以帮助改善痘痘、闭口、粉刺和毛孔粗大等问题,但需要根据皮肤状态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酸类及浓度。”郑先喆指出,刷酸并没有网上宣称的那么简单,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敏感、泛红,甚至损伤角膜等副作用,因此需要专业医生评估皮肤耐受性并循序渐进地进行科学操作。
作为广东省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院,皮研所接诊过不少因自行刷酸导致皮肤屏障受损的病例。专家提醒,刷酸属于医疗美容项目,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并由专业人士操作,切勿轻信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偏方”。
对于未成年人,更要谨慎选择治疗项目,如除腋臭、脱毛等项目,以及有创治疗项目需谨慎,如剥脱性点阵激光、黄金微针、磨削术等,不建议过早进行。郑先喆说,这类治疗有潜在风险,建议谨慎选择。
预防胜于治疗,对于皮肤问题更是如此。医生建议,学生群体日常就要注意皮肤护理,首先应保持作息规律,避免熬夜。暑假在家,很多学生爱点外卖,奶茶、炸鸡这些油腻、高糖食品应尽量避免,减少摄入。同时,做好防晒,紫外线会加重炎症反应和疤痕形成。
暑假高温高热,容易出汗,出汗后要及时清洁皮肤,可以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选择弱酸性或中性氨基酸洁面,再加上轻薄的乳液进行保湿,避免叠加过多产品,避免厚重的面霜和油类产品。防晒品也应选择清爽、无油的物理防晒品。”郑先喆提醒,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用药。
一放假就想“换头”,专家不建议未成年人做医美手术
暑假刚一开始,美甲店、发廊都开始忙碌起来。初二学生小新(化名)带着图片来到盐田壹海城一家美甲店,指名要做偶像同款美甲,“平时上课不能做美甲,放假了就想第一时间做上”。她告诉记者,同班同学中,不少已经到发廊电或染了头发,男生、女生都有。
这种一放假就想“换头”的学生,不在少数。青春期正是爱美的年纪,想要变美、变好无可厚非,但受社会环境、网络传播等影响,过度焦虑外貌,则可能是一种焦虑。
皮研所毛发诊疗中心主治医生张德华说,高考结束后,接诊了不少高三学生。高三毕业生晓琳(化名)老是觉得自己发际线过高,很难看,放假后就让妈妈带着她前来就诊。检查后,医生发现她是休止期脱发,“这跟高三学习压力大、常熬夜,加上她老是担心自己过胖,节食减肥导致营养不良有关。”张德华说,这些原因导致毛囊同步进入休止期,还有她长期紧扎马尾,物理刺激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张德华表示,休止期脱发通常是暂时性的,改善了影响因素后,头发还会长出来,也不会遗传,孩子和家长都不用过度紧张。
7月初,国家卫健委召开“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主任医师王永前明确表示,不建议未成年人做医美手术。他表示,未成年人生理状态还没有发育成熟,审美观也在形成阶段,会随着年龄增长和社会环境变化而变化,容易受到外界宣传的影响去盲目地追求不切实际的美容效果。同时,未成年人对手术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一旦出现手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容易造成心理创伤。
专家建议,家长要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健康自然的审美追求,避免“外貌焦虑”。同时要告知未成年人手术的风险。即使是双眼皮手术,术后可能出现效果不理想、出血、血肿、感染、瘢痕增生,严重时还可能影响到眼部的功能。另外,双眼皮手术的恢复期相对较长,一般为3-6个月。术后3个月内是瘢痕的增生高峰期,可能引起线条不对称,肉条感、紧绷感、线条分叉等情况。
(受访单位供图)
红蓝光物理治疗。(受访单位供图)
高考、中考结束后,深圳各大医院皮肤科陆续迎来暑假就诊高峰。记者连日来走访发现,学生群体就诊比例激增,大部分是冲着“战痘”而来,也有的是打算割双眼皮、打瘦脸针和除腋臭的。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深圳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以下简称“皮研所”),进入7月以来,学生群体就诊比例激增50%。
“战痘”要趁早,拖延会增加治疗难度
20岁的女大学生小安(化名)正在治疗室进行红蓝光治疗,她的脸颊中央布满痘坑和痘印。说起自己的痘痘,她显得格外苦恼,“平时上学没时间,只有暑假才能来看医生。”小安的经历并非个例,皮研所数据显示,暑假就诊学生患者中,治疗痤疮患者占比近80%,其余的就是治疗脱发、过敏和腋臭问题。
“青春痘虽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但因为反复发作易导致永久性瘢痕,也是一种需要规范治疗的慢性皮肤病。”皮研所痤疮与玫瑰痤疮诊疗中心主治医师郑先喆表示,近期接诊常常会见到因延误治疗导致“痘坑”“痘印”等瘢痕形成的案例。夏季高温潮湿的环境,加上学生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等因素,使得痤疮问题在暑期集中爆发。
记者注意到,前来就诊的学生大多存在相似误区。“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长痘是正常现象,往往等到很严重、有空了才来就诊。”郑先喆说,这种观念需要改变,痤疮治疗越早干预效果越好,拖延不仅会增加治疗难度,还可能造成永久性皮肤损伤。
在治疗方案选择上,医生建议采取阶梯式治疗策略。对于轻中度痤疮,可采用外用药物,加上针清联合红蓝光等物理治疗;中重度患者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疗。“痤疮治疗可以内外兼顾,如口服异维A酸或抗生素,这些药物效果都比较显著,但都会有副作用,需要在医生严密监控下使用。”
刷酸属于医美项目,选择需谨慎
“无门槛零风险刷酸教程”“新手小白学生党必收藏”“13岁第一次刷酸体验”……打开社交平台,搜索“刷酸”就会弹出非常多类似内容。
“刷酸是一种通过使用果酸等酸类成分促进角质代谢、改善皮肤问题的化学焕肤方法,可以帮助改善痘痘、闭口、粉刺和毛孔粗大等问题,但需要根据皮肤状态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酸类及浓度。”郑先喆指出,刷酸并没有网上宣称的那么简单,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敏感、泛红甚至损伤角膜等副作用,因此需要专业医生评估皮肤耐受性并循序渐进地进行科学操作。
作为广东省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院,皮研所接诊过不少因自行刷酸导致皮肤屏障受损的病例。专家提醒,刷酸属于医疗美容项目,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并由专业人士操作,切勿轻信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偏方”。
对于未成年人,更要谨慎选择治疗项目,如除腋臭、脱毛等项目。有创治疗项目需谨慎,如剥脱性点阵激光、黄金微针、磨削术等,不建议过早进行。郑先喆说,这类治疗有潜在风险,建议谨慎选择。
预防胜于治疗,对于皮肤问题更是如此。医生建议,学生群体日常就要注意皮肤护理,首先应保持作息规律,避免熬夜。暑假在家,很多学生爱点外卖,奶茶、炸鸡这些油腻、高糖食品应减少摄入。同时,做好防晒,紫外线会加重炎症反应和疤痕形成。
暑假高温高热,容易出汗,出汗后要及时清洁皮肤,可以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选择弱酸性或中性氨基酸洁面,再加上轻薄的乳液进行保湿,避免叠加过多产品,避免厚重的面霜和油类产品。防晒品也应选择清爽、无油的物理防晒品。”郑先喆提醒,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用药。
专家不建议未成年人做医美手术
暑假一开始,美甲店、发廊都开始忙碌起来。初二学生小新(化名)带着图片来到盐田壹海城一家美甲店,指名要做偶像同款美甲,“平时上课不能做美甲,放假了就想第一时间做上”。她告诉记者,同班同学中,不少已经到发廊电发或染了头发,男生女生都有。
这种一放假就想“换头”的学生,不在少数。青春期正是爱美的年纪,想要变美、变好无可厚非,但受社会环境、网络传播等影响,过度担心外貌则可能是一种焦虑。
皮研所毛发诊疗中心主治医生张德华说,高考结束后,接诊了不少高三学生。高三毕业生晓琳(化名)老是觉得自己发际线过高,很难看,放假后就让妈妈带她前来就诊。检查后,医生发现她是休止期脱发,“这跟高三学习压力大、常熬夜,加上她老是担心自己过胖,节食减肥导致营养不良有关。”张德华说,这些原因导致毛囊同步进入休止期,还有她长期紧扎马尾,物理刺激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张德华表示,休止期脱发通常是暂时性的,改善了影响因素后,头发还会长出来,也不会遗传,孩子和家长都不用过度紧张。
7月初,国家卫健委召开“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主任医师王永前明确表示,不建议未成年人做医美手术。他表示,未成年人生理状态还没有发育成熟,审美观也在形成阶段,会随着年龄增长和社会环境变化而变化,容易受到外界宣传的影响去盲目地追求不切实际的美容效果。同时,未成年人对手术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一旦出现手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容易造成心理创伤。
专家建议,家长要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健康自然的审美追求,避免“外貌焦虑”。同时要告知未成年人手术的风险。(记者 张妍 通讯员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