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是挂什么科检查(腋臭挂号什么科)
29
2025-07-04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
熬夜已成常态,
再加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很多小伙伴皮肤油脂分泌极其旺盛,
面部T区总是不断冒油。
过多的油脂分泌会导致毛孔堵塞,
继而引发痤疮(青春痘)的形成。
反复长痘留下的痘印、痘坑
让整个皮肤状态看起来非常老态,
真是让人苦不堪言。
于是,有不少爱美人士
都跃跃欲试
现在非常流行的护肤大招
——“刷酸焕肤”。
“刷酸焕肤”是怎样护肤的?
究竟刷的是什么酸?
今天,小编就邀请了
市中医院医疗美容科主任宋玲
为大家解惑!
刷酸焕肤“刷酸焕肤”中的酸类成分具有溶解性,可以剥落老化角质,加快肌肤新陈代谢,能很好地改善闭口粉刺、毛孔粗大等皮肤问题。专业人士会根据个人皮肤情况选择针对性的酸,整个治疗过程是非常专业、正规的,并不是“往脸上刷两下”就完事那么简单。
★ “刷酸焕肤”是一种医疗美容行为,一定要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找具备资质的专业人士操作,否则容易出现皮肤变薄和敏感等问题。
最常用的是果酸和水杨酸
果酸
果酸为α-羟基酸,简称AHA,一般是从水果中提取的各种有机酸。果酸具有强渗透性,能透过皮肤的角质层被皮肤吸收,能促进真皮内粘多糖的生物合成,从而合成真皮乳头层新胶原。
高浓度的果酸能很快使表皮松解,减少角质细胞间的粘连,促使角质脱落和角质溶解,加速基底层黑素细胞产生的色素从表皮脱落,从而淡化色斑、减轻色沉。
优势:由于果酸渗透性强,所以对消除炎症后的色沉效果更佳。
劣势:浓度越高的果酸对皮肤作用的程度越深,容易造成皮肤烧伤,而且果酸换肤治疗需用碱性溶液进行中和,在中和时稍微延迟1-2秒,就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红斑和色沉,而且会有灼痛、红肿等烫伤样反应。另外,使用果酸会增加皮肤的光敏性,也就是加强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所以术后要严格注意防晒。
水杨酸
水杨酸为邻羟基苯甲酸,简称:BHA,是从水杨树皮、柳树皮等提取出的一种β羟基酸。水杨酸可以顺着分泌油脂的皮脂腺深入毛孔,有利于溶解毛孔内老化堆积的角质层,改善毛孔堵塞,抗炎杀菌,且具有双向的角质调理作用,能抗角化过度(角质稳定)和抗角化不全,使角化过程正常化。
优势:通过浅表层化学换肤分布谱可以看到,水杨酸是目前唯一一种不会引起皮肤发炎的焕肤剂,这意味着换肤后不容易诱发皮肤敏感,避免敏感皮肤的形成,避免炎症后色素沉着和瘢痕的出现。水杨酸具有抗炎效果,对淡化红色炎症性的痘印优于果酸。
劣势:高浓度水杨酸对人体有一定的腐蚀性和刺激性,可能会造成皮肤干燥、红斑、瘙痒、刺痛等现象。
通过以上讲解,
肯定有很多爱美人士纠结,
这两种酸都各有利弊,
那到底该选择哪种酸呢?
别慌,市中医院医疗美容科针对单一酸化学换肤术的局限性开展了复合酸焕肤治疗,该治疗方法是将水杨酸和杏仁酸(果酸的一种)两者采用了界面复合胶束技术结合在一起,各取其长,而避其短。
患者接受单次复合酸焕肤治疗
前后对比图
复合酸焕肤治疗能剥落皮肤表层角质,快速除去表面黑头粉刺,深部清理堵塞毛孔物质并且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长,使得炎性皮损消失,及时消除毛囊壁炎症反应,减少痤疮瘢痕生成。
此外,它可以缩小毛孔、抚平细纹、紧致肌肤,去除表皮痤疮疤痕和部分真皮乳头层痤疮疤痕,抑制黑色素的形成,使色斑变浅、消褪,并且增加角质层的含水量,使皮肤细腻、光滑。
复合酸焕肤治疗
优势:
✓ 缓解水杨酸引起的皮肤干燥问题;
✓ 减少各种酸潜在的副作用,降低了化学换肤术后紫外线照射造成的皮肤损伤,提高安全性,疗效起到1 1>2的作用;
✓ 综合BHA和AHA的各自治疗特点及优势,将两者的共同治疗优点发挥至最佳水平;
✓ 兼顾干性、中性、油性以及混合油性等各类型肌肤;
✓ 兼顾炎症肌肤与敏感肌肤;
✓ 无激素,无酒精,无强碱中和剂等刺激肌肤成分添加;
✓ 无需中和。
自肇庆市中医院医疗美容科
开展复合酸焕肤治疗以来,
因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而深受广大爱美人士的欢迎。
在此,宋玲主任提醒,需要做复合酸焕肤治疗的爱美人士,一定要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找具备资质的专业人士,才能真正解决美容烦恼,否则容易发生“烂脸”危险。
疗效如此显著的护肤大招
记得转发给身边的爱美人士啦!
专家推荐
宋玲
肇庆市中医院医疗美容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第五、第六、第七届委员,肇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激光医学美容专委会主任委员,肇庆市科技专家库成员,肇庆市政协第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专职从事激光医学美容工作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激光治疗经验。应用激光治疗皮肤科、耳鼻喉眼科、妇产科、口腔科、外科、肛肠科、康复科等各科相关疾病。
擅长采用强脉冲光、超脉冲CO2激光、调Q Nd-YAG激光、红蓝光、He-Ne激光、点阵激光、脱毛激光、超声波等各类光电设备治疗相关疾病,使用高频电针治疗腋臭;液氮冷冻治疗各种皮肤疾病;中医美容疗法、注射疗法治疗痤疮、色斑、疤痕等。
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的学术论文13篇,获肇庆市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主持市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市级科研项目2项,获肇庆市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
开诊时间:周一至周六全天
诊室:1号楼三楼 医疗美容科
联系电话:0758-2832817
供稿 医疗美容科
编辑 黎国堂
责编 郭滔
本文专家:段洪刚,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主治医师
日常生活中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去到电影院、会议室、地铁
等人多的地方
经常会闻到一股难闻的味道
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
或者运动之后
身上的味道更是浓重
很多人都觉得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勤洗澡就好了
但是你知道吗?
不同的健康状况会发出不同的气味
它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报警信号
今天就带大家
详细的了解一下
尿液
尿液是血液经肾脏代谢后的终产物,成年人每天尿量约1000~2000ml,新鲜尿液清澈透明。
正常尿液的气味来自尿中具有挥发性的酸性物质,放置后因尿素分解而产生氨臭味。
01
如果新鲜的尿液呈现浓烈的氨味,则提示尿潴留或者慢性膀胱炎等,这是由于尿液在膀胱内被细菌发酵所致。
02
酸臭味的尿液则提示可能是有机磷农药中毒。
03
烂苹果味的尿液常见于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04
鼠臭味的尿液多见于苯丙酮尿症患者。
痰液
痰液是肺泡、支气管以及气管等产生的分泌物。正常人无痰或者仅有少量的泡沫以及黏液样痰液,只有在呼吸道黏膜以及肺泡受到刺激的时候,分泌物才增多,有痰液咳出。
正常的痰液没有特殊气味。
01
恶臭味的痰液多见于厌氧菌感染,例如肺脓肿或者支气管扩张症。
02
恶臭的脓液痰则可能提示气性坏疽。
03
血腥味的痰液则提示存在大量咯血,例如肺结核或者肺癌等。
粪便
粪便是食物在人体内消化的终产物。通常每日排便一次,大约100~300g,呈黄褐色圆柱形的软便,因为含有吲哚、硫化物等蛋白质分解产物而具有臭味。
素食者粪便气味较轻,而肉食者较重。
01
恶臭的粪便可见于慢性肠炎、胰腺病病或者结直肠癌等。
02
酸臭味的粪便多见于脂肪以及糖类消化或者吸收不良的人。
03
血腥味的粪便可能提示阿米巴肠炎。
04
腥臭味的粪便常见于细菌性痢疾。
呼吸
呼吸是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正常人的呼气没有异常气味。
01
烂苹果味的呼气常见于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此时大量脂肪氧化为酮体,气息中的丙酮呈烂苹果味。
02
氨味呼气或提示尿毒症。
03
刺激性的蒜味呼吸或提示有机磷农药中毒。
04
肝性脑部的患者因体内硫化物代谢障碍而呈现肝腥味呼气。
汗液
汗腺属于皮肤附属器,分为小汗腺和顶泌汗腺(大汗腺),具有分泌和排泄功能。正常人的汗液通常无色透明,没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其中99%为水分,乳酸、尿素以及无机离子等仅占1%。
如果汗液分泌具有特殊臭味或者汗液被微生物分解而产生臭味统称为臭汗症。例如:
01
有些人在食用大蒜或者生葱后,其代谢物质可通过小汗腺随着汗液排出进而产生特殊的刺激性臭味,导致全身性汗臭症。
02
腋窝、肛周等部位的顶泌汗腺(大汗腺)分泌的无味汗液,经细菌发酵分解以后产生氨和不饱和脂肪酸,导致局部汗臭症。
03
足底和脚趾间发出的臭味称为足部臭汗症,通常伴有足部多汗症。
04
腋窝产生的特殊刺激性臭味为腋部臭汗症即腋臭,尤其在天然多汗以及运动后更明显。
05
酸性的汗液通常见于风湿热以及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或者水杨酸的病人。
预防臭汗症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定期洗澡,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
口气
正常人讲话时,口中没有异常气体散出,从口腔或鼻咽等空腔散发出臭味即为口臭。
01
酸臭味的口臭也可见于急慢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
02
臭鸭蛋性口臭可能提示幽门梗阻或者晚期胃癌。
口臭主要来自口腔。例如,口腔不洁、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等都可以引起口臭;龋齿内残存的食物残渣,经细菌发酵分解产生臭味;坏死的牙髓或者化脓性牙髓炎,不及时治疗也可产生臭味。
预防口臭关键在于注意口腔卫生,清除污垢和食物残渣,控制菌斑。饭后用清洁水或者漱口水漱口,运用正确的方式刷牙,同时也要重视应用牙签、牙线或者冲牙器等清洁牙间隙。
呕吐物
01
酸味呕吐物表明食物在胃内长时间滞留而发酵,或提示幽门梗阻以及贲门失弛缓症。
02
粪便味的呕吐物多见于肠梗阻或者剧烈呕吐患者。
03
脓血伴烂苹果味的呕吐物多见于胃坏疽。
阴道分泌物
阴道分泌物是女性生殖系统分泌的液体,主要是宫颈腺体和前庭大腺的分泌物。正常的阴道分泌物为白色稀糊状,无特殊气味。
01
脓性黄色的臭味阴道分泌物可能提示化脓性细菌感染或者阴道毛滴虫引起的宫颈炎以及阴道炎等。
02
红色血性的臭味阴道分泌物或可能提示宫颈癌等。
持续的高温天气让风油精、清凉油和藿香正气水成了居家旅行的必备良药。
近日,更是有关于风油精、清凉油妙用的微博流传,说它们不止有祛暑、止痒、驱除蚊虫的作用,对于好多病甚至还有奇效。有网络文章甚至称:“一女子在肚脐上滴了两滴风油精,一个月后痛经居然缓解了很多!” 但是清凉油、风油精真的有这么多功效吗?伏天,人们除了常备风油精、清凉油外,家里必不可少的药物还有藿香正气水,一旦中暑,人们第一个就会想到它,但藿香正气水真的是解暑神药吗?
风油精口服要谨慎小心中毒
风油精在中国家庭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有统计显示,风油精每年销量数千万。湖北省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李恒表示,风油精主要由薄荷脑、樟脑、桉油、丁香酚、水杨酸甲酯组成,具有清凉散热,止痒止痛的功效。
“风油精的功效虽然‘强大’,但其成份中的水杨酸甲酯并非完全无害。”李恒解释说,“水杨酸甲酯这种成分能够刺激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同时也意味着外用或局部涂擦可产生皮肤血管扩张、肤色发红等刺激反应,皮肤可能会产生灼热感,甚至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因此,千万不要在皮肤溃破处涂抹风油精等刺激性药物,孕产妇、婴幼儿及过敏体质人群也要慎用。
有人说,口服风油精可以治疗咽喉肿痛。如果咽喉不适,可以每次口服3至5滴风油精,连用3天。“虽然有些风油精使用说明上写明可以口服,但还是建议大家最好不要口服,以免出现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李恒强调,因为风油精含有水杨酸甲酯和樟脑成分,作用大但毒性也大,150毫克/千克水杨酸盐就会引发中毒。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曾特别提示,要避免使用含有水杨酸甲酯和樟脑的药物。樟脑属于一种亲脂性物质,可以通过皮肤和黏膜被充分吸收。研究表明,如果一次性摄入太多樟脑,就可能引起中毒,导致恶心、呕吐、腹痛、口咽刺激,甚至会引发癫痫。美国每年上报至中毒控制中心的儿童樟脑中毒事件大约有11000例,最常见的情况是6岁以下的儿童探索性地摄入含樟脑的产品。
清凉油不是“万能油”不能乱用
生活中,清凉油被誉为“万金油”,很多人认为它不仅能清凉祛暑、止痒、驱蚊虫,而且还能够治疗狐臭、烧烫伤、头疼……因其体积较小,被很多人随身携带,时不时就拿出来抹抹。但是小小清凉油,真的有那么神奇的功效吗?
“清凉油是‘万金油’,这是老百姓几十年来生活经验的积累,是‘民间偏方’。”湖北省中医院主任药师严劲松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因清凉油属于外用药,通常用量小,而且透过皮肤吸收,所以外显的副作用小,久而久之就被百姓看作是“有益无害”的“万金油”。
严劲松介绍,清凉油的主要成分与风油精相似,是薄荷脑、薄荷素油、樟脑、桉油、丁香油、肉桂油、樟脑油,主要用于伤暑引起的头痛、晕车、蚊虫叮咬。
薄荷脑和樟脑都能激活皮肤感受器,产生凉爽的感觉,而人在凉爽时,通常觉得精神振奋。所以,炎炎夏日,清凉油有清凉散热、醒脑提神的功效。
蚊虫叮咬引起的红包和痒感,一是因为蚊子的唾液诱发炎症,二是因为人体对蚊子的唾液产生了免疫反应,释放了大量组胺,引起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
薄荷素油的抗炎作用和樟脑的局部麻醉作用,对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因而,用清凉油治疗蚊虫叮咬引起的瘙痒,也是合适的。
把清凉油当作日常保健用药可以,但是如果想靠它治病去疾,恐怕会让你失望了。
“比如,有人说经常用清凉油涂抹腋下,久而久之可以根除狐臭。这个说法是没有循证医学理论支撑的。”严劲松说,根据“芳香辟秽”原理,的确可以通过涂抹清凉油减轻狐臭异味,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治愈狐臭。再比如,很多人说清凉油能治疗感冒,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清凉油的说明书写的是“用于伤暑引起的头痛”,清凉油的确对伤暑、风热感冒的头痛症状有缓解作用,但是不适用于风寒感冒。
“轻度烧烫伤时,将清凉油轻轻涂抹于患处,可缓解疼痛,避免水泡出现,处理越早效果越好。”网上的这种经验分享随处可见。对此,李恒表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对于烧烫伤,最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立刻用凉水持续冲洗烫伤部位直至灼热感明显减轻,然后涂抹烫伤膏或者就近就医。如果涂抹清凉油,无异于“火上浇油”,不仅不能缓解疼痛,还会刺激损伤皮肤,并且会给医生此后的诊断和清创带来麻烦。
藿香正气水对高温中暑没有疗效
天气太热,有点头晕、恶心,像中暑一样,来一瓶藿香正气水。生活中,这样操作的人不在少数。藿香正气水真的像传说中那样,是解暑神药吗?
对此,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柳洪胜表示,霍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具有辛温燥湿作用,对于在“桑拿天”中因湿度大、暑热挟湿而引起的胸闷、恶心呕吐等症有较好疗效。但对于“阳暑”和“暑热感冒”(俗称“热伤风”)则不适宜。
通俗地说,霍香正气水主要适用于治疗暑湿感冒。比如有些人由于夏季吹空调较多,食用冷饮、瓜果蔬菜较多,出现发热恶寒、不想吃饭、伴有恶心腹胀,甚至腹泻、腹痛等症状,服用霍香正气水可谓对症下药。
“但对于日常我们所说的高温中暑,藿香正气水既没有预防作用,也没有治疗作用。”柳洪胜强调,像户外工作者在高温状态下,大量出汗,脱液,严重的时候引起头晕恶心,甚至晕厥休克,这种情况下服用藿香正气水就是不合适的。
有专家表示,确实有不少人误认为藿香正气水是解暑特效药,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人们俗称的中暑,一般是由于高温、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出现的肌肉痉挛。从中医角度上讲,中暑是因为暑热内侵,治疗应当以清热泻火、养阴解暑为主。而藿香正气水具有辛温解表、散寒、除湿的功效,属于温热药,根本就不适合治疗中暑。
从西医角度分析,中暑时最关键的在于尽快降低体温(在阴凉处休息、补充含糖或电解质饮料),肌肉痉挛可以冰敷或按摩;如出现意识丧失(如热射病),体温大于40摄氏度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抢救,及时进行补液治疗。而藿香正气水中含有40%至50%的酒精,对于过敏及重度中暑者甚至会加重病情。(记者 付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