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哪个医院做腋臭(泰国哪个医院做鼻子好)

儿科医生鲍秀兰 0 2025-03-30

文章目录:

那些万能的芦荟胶、木瓜膏,看完这篇文章你再也不敢给孩子用了

前段时间,北京儿童医院接诊了这样一个病例:一名孩子磕破了脸,妈妈从网上看到芦荟胶具有消毒、消肿、抗菌的作用,于是每天给孩子擦芦荟胶。结果一周过去了,孩子的伤口不但没有愈合,反而越来越严重,不得已只能来医院就诊。

接诊医生看了之后发现,孩子的伤口已经出现明显的感染情况,四周皮肤泛红,伤口处还伴有分泌物溢出,只能接受抗感染治疗,以后可能还会留下明显的疤痕。

其实,在我们皮肤出现伤口后,伤口那里会藏着很多细菌和脏东西,如果这时候不进行消毒清洗,而是直接涂抹芦荟膏,反而会形成一个密闭的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并且随着细菌的大量繁殖,伤口就会发生感染,导致小伤口变成大伤口,小疤痕变成大疤痕。

这位妈妈盲目地相信网络上那些大V的推荐,不仅让孩子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更是给孩子留下终身的疤痕。

借此案例,今天就来给大家扒一扒,那些火爆全网,美妆大V们推荐的纯天然、无污染的神奇万能膏,到底有没有效果?能不能给孩子用?

“神奇”的芦荟胶

近年来,芦荟在美妆界受到追捧,更是被奉为“万能膏”的美誉。一是因为它所含的多糖和维生素具有修复皮肤、保湿美容的功能,二是因为它“天然无害”的属性。

那么芦荟胶真的是“万能膏”吗?

当然不是!事实上,生活中真正适合使用芦荟胶的场景并不多,绝大多数被网络“神化”的作用,并不能起到效果,反而还会导致病情延误。

  • 处理伤口

尽管芦荟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但是通过分析芦荟胶的成分我们发现,它所有成分中,水占了98.5%,其他有效成分加起来也不过1.5%。

而这1.5%,还得是在芦荟胶纯度纯正的情况下才有的。然而,日常我们所购买的芦荟胶的有效成分,基本没办法达到这样的纯度。

因此,这么一点有效成分的芦荟胶很难真正起到抗菌、消毒的作用。

另外,芦荟胶并不是正规药品,对伤口的愈合效果缺乏科学依据。

因此,不管出现什么样的伤口,无论是消毒、还是杀菌,都不建议使用芦荟胶,需要使用碘伏等进行消毒清洗,如果伤口深、范围广,则需要及时就医。

  • 处理烧伤烫伤

根据目前的研究表明,对于轻微的烧伤、烫伤之后的辅助治疗,芦荟胶具有一定疗效。

但是,当表皮出现任何明显的破损、水泡等情况的烧伤、烫伤,使用芦荟胶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出现烧伤、烫伤后,最重要的是第一时间使用流动的水对皮肤进行冷却冲洗,然后再及时就医。

  • 处理蚊虫叮咬

蚊虫叮咬完全是一个自愈的过程,日常处理的目的只是为了止痒,而芦荟胶在这一过程中并不会起到任何帮助作用。

如果叮咬处不是特别痒的话,根本不需要进行任何治疗。

如果很痒,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等。

  • 修复晒伤

轻度晒伤之后使用芦荟胶可以起到缓解疼痛和不舒服的效果。

当然,轻度晒伤后,也不是一定要使用芦荟膏。我们的皮肤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轻度晒伤后的修复也主要是依靠皮肤的自愈功能。

还有,相对而言,轻度晒伤后,对皮肤进行冷敷、湿敷比涂抹芦荟胶效果更好。

  • 处理宝宝湿疹、痱子

对于处理宝宝湿疹,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使用激素药配合保湿产品,如凡士林或其他霜类保湿产品。芦荟胶虽然有保湿的效果,但并不适合作为宝宝湿疹的保湿产品。

还有,使用芦荟胶处理宝宝痱子是不科学的行为。治疗痱子的关键不是靠药,而是需要保持凉爽。

“神奇”的青草膏

青草膏被称为“泰国神药”,几乎去泰国旅行回来的人,都会人手一瓶。事实上这个宣称可治疗感冒、头痛、皮炎,甚至是狐臭的“万能药膏”,并没有那么神奇。

仔细研究这个青草膏的成分不难看出其主要成分为薄荷醇、冰片、樟脑。这些成分大多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

如果宝宝不慎误食,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异常兴奋等表现,大量摄入还会引发癫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而且,通过对青草膏的成分分析,我们惊讶的发现,这些成分都属于清凉剂,跟清凉油的属性差不多。

所以,本质上来说青草膏算不得什么“神药”,充其量算是添加了植物成分的清凉油。

“神奇”的木瓜膏

火爆某宝、某猫以及代购界的木瓜膏,其神奇程度不亚于“开水治百病”。什么可以修复伤口、消炎止痛、蚊虫叮咬、修复晒伤烫伤等等,甚至还能祛痘。说它是网红界的“十全大补膏”都不为过。

然而,通过木瓜膏的成分表,我们发现96%的成分是矿脂,也就是凡士林。

我们都知道,凡士林是一种良好的封闭剂和保湿剂,没有刺激性。当皮肤干燥起皮、伤口破损的时候,可以起到保湿、为伤口愈合提供湿润环境的作用,但是什么祛痘、治疗蚊虫叮咬,都是瞎扯。

可能,你会说,听说木瓜蛋白酶作用很多。其实,木瓜蛋白酶的真正作用也就是去除角质和死皮,而且木瓜膏中的木瓜蛋白酶含量极少,这个作用也就相对弱些。

简单来说,木瓜膏就是添加了木瓜提取物的凡士林。

另外,还有什么牙膏也是“万能膏”,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毫无科学依据。

事实上,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万能膏”,所谓的纯天然、纯草药植物、包治百病,只不过是夸张的广告营销策略。

无关紧要的场景涂抹一下无伤大雅,一旦遇到严重的问题,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尤其是给孩子用药。

外国人也可以在泰国「短期出家」!

近年来,随着南传佛教(它与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并列)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佛学信众开始接受、向往短期出家。

2014年,曼谷法身寺的短期出家修行班「结业」
在清迈的诸多寺庙中,有不少寺庙会定期发起短期出家的活动,还有特别定向面对中文母语者的课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找一下。一般来说出家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三日、七日、一月、三月、半年、三年等,短期出家的修行者在寺庙內与正式出家的僧侣日常生活並无不同,同样需要诵经、打坐、化缘等。

在禅修开始前,导师会建议放下俗世中的所有事务,禅修期间通常不允许使用任何电子产品。按朗奔寺的要求,每天的行禅、坐禅(二者交替进行)时间一般要10小时或更多,每天下午三点进行小参(向导师报告自己的禅修情况),早晨与中午各有一餐,过午不食。

下面逍遥以2020年清迈朗奔寺的短期出家佛学修行招募通知为例,大家一起来看看短期修行都有哪些内容以及要求吧!

一.活动缘起
泰国清迈朗奔寺从2011年起面对中文语系举办短期出家禅修活动。南传佛教很好地保留了佛陀时代僧团的生活方式,从穿衣到托钵等,其中禅修是出家生活很重要的佛法实践。

朗奔寺举办南传短期出家,让正信佛教人士有机会了解僧法的真实利益,体验清净有序的梵行生活,培养生活中运用佛法的能力,解脱烦恼,开启本具智慧,生起对生命的尊重与对佛法的爱乐。
二.活动形式
活动的参加者需要通过微信登记,审核通过后,在泰国清迈朗奔寺报到,进行前期的戒前学习和准备;男众受比丘戒,女众受美琪十戒,进行密集性的四念处内观禅修,培养念力、觉知力,体认佛法法印,启迪智慧与平和的心智,禅修期间需要止语,并将手机、照相机、电脑等电子用品及现金统一上交;最后圆满舍戒。
三.活动时间、地点及日程安排
活动时间: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3月3日

地点:泰国清迈朗奔寺

报到:2020/1/31

全天在泰国清迈朗奔寺,当天在清迈机场有专人负责迎接。

日程安排:2020/2/1——2020/3/3(全程32天)

受戒准备 (7天)

受戒 (2020/2/8)

密集禅修 (21天)

在泰国参学、朝圣 (2天)

舍戒仪式 (1天)

四.活动费用

整个活动期间,朗奔寺免费提供食宿,学员需要自备旅程费用(包括签证和来回机票费用)和受戒资具费,即戒衣费、受戒费和HIV体检费,根据往届情况,男众约1500元,女众约700元。

在泰国出家,政府要求必须在当地做HIV即艾滋病检查。为了能通过入关检查,参加者必须预先准备好回程机票。

五.基本要求

年龄范围在20-55岁。中文为母语。身心健康、五官端正,无烟酒等不良嗜好,不用麻醉品或依赖药品,无传染病、狐臭等不适合共住的疾病,信受佛法,具正知见,尊重南传佛教体系,愿服从教授师安排指导,对自己短期出家的发心清晰。

泰国男人一生都要出家一次?

「短期出家」是泰国几乎所有男子一生中必须经歷的佛教习俗,在宪法里,泰国国王必须是佛教徒,而且从五六百年前开始,国王即位前短期出家成为常例,并延续至今。

拉玛九世出家时的照片

泰国人认为出家这段时间不仅能够修身养性、学习佛法、端正对世事的态度,还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替父母祈福积德。这传统还影响到民间,也就有了下面一众男星都曾短期地剃度出家的神奇照片~

比如去年参加过《偶像练习生》的那个来自泰国的温柔可爱大男孩黄书豪,在近期就被曝光开始了短期剃发出家了。

2019年热播泰剧《铁石心肠》中男主扮演者Thanapob在拍摄结束当时就在大城府某寺庙出家了。Thanapob出家主要是想认真钻研佛法,还有报答父母的恩德,不过还别说即使没了眉毛,帅哥依旧是帅哥。

之前拍过泰版《浪漫满屋》的Mike,大部分时间都是活跃在中国娱乐圈,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也曾短期出家过。

清迈热门寺庙推荐

就泰国整体来说,最具“佛性”,适合修行的城市应该首选清迈了。仅清迈古城内部大大小小的寺庙就有上百所,几乎是十步一寺,五步一庙。更别提近郊素帖山上以及周边区域有数不清的恢弘寺庙。下面,逍遥就来介绍一下清迈最具名气,最受游客欢迎的寺庙。

1.双龙寺

坐落在素贴山上的双龙寺,又名素贴寺,因石阶两旁雕刻有两条精美的长龙而得名,是清迈最负盛名的寺庙之一。

清迈大学北门口等双条车即可沿着十八弯的山路上山(也可以在帕辛寺门口拼车)。

寺庙金碧辉煌,在蓝天下格外雄伟壮观。从主殿后的观景台俯瞰下去,可将整个清迈城的景色尽收眼底

2.柴迪隆寺

清迈的寺庙相当密集,古城里有300多座风格各异的寺庙,走几步就是一座。

其中,始建于1411年的柴迪隆寺属于典型的兰纳风格,是清迈等级最高的寺庙之一。

寺中古树参天,大佛塔古朴庄严,在历经了大地震的损毁之后,依然是清迈城中最宏伟的建筑

3.帕辛寺

帕辛寺坐落在古城中线偏西的位置,与柴迪隆寺同为清迈等级最高的寺庙,由孟莱王建于1345年

寺内香火鼎盛,佛塔金光闪耀,在这座花园般的寺庙中,人们可以安坐在古树下,静静地感受内心升起的宁静与祥和。

4.清曼寺

位于古城东北角的清曼寺,始建于1300年,是清迈最古老的寺庙

金顶佛塔的基座由15头石象环绕,佛塔金光璀璨,石象斑驳沧桑、造型饱满优雅、线条流畅,令人过目难忘。

5.松德寺

松德寺位于古城西门外大约2公里,建于14世纪的皇家花园之内。

寺中供奉着泰国最大的青铜佛像,巨大的金色钟型佛塔和白色的塔林完美融合在一起,在蓝天下格外肃穆安详,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6.布帕兰寺

这座寺庙同样在古城外,从塔佩门出发往东大约步行10分钟可达。

由于是《泰囧》的取景地,这里大部分都是慕名而来的中国游客。

布帕兰寺混合了缅甸和兰纳风格,雕梁画栋十分惊艳。

7.圣方寺

与人声鼎沸的布帕兰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面少有人至的圣方寺。

炎热的午后,寺内古树的浓阴下却十分清凉

微风拂过树上悬挂的风铃,清脆的叮当声在寺庙中回荡。有当地人在树下静坐,有少年拿着速写本沉浸在画作中,小小的儿子在水池旁专心地舀水玩水......忘记了今夕是何年。

8.界遥寺

界遥寺又名泽玉寺,位于清迈西北,沿着MAYA旁的高速公路北行2公里即是。

这里游人稀少,植被茂密,充满了历史沧桑感。

9.悟孟寺

悟孟寺位置较偏,坐落在素贴山脚下的森林中,被茂密的树林和一泓湖水所环抱,有“森林寺院”之称。

寺庙中的隐秘隧道、古老的佛塔、散落在林间的佛像,让人感到时光仿佛可以触摸和穿越。

2020年清迈最火的公寓项目-清迈一号,绝版地段、清迈首个水系项目

现在清迈最有名,卖的最火的项目{清迈一号},到底咋样呢?

RMB45万起送全屋家具家电

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清迈1号公寓

开发商:Maya Chiangmai

项目位置:清迈一环Central festival商场旁(建桥30米直达)

总套数:2200套

占地面积:32.5Rai

绿化率:30%

项目容积率:2.3

主路宽度:6米(不含停车场)

交房时间: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完工

户型面积:23.5-59平

参考价:单套总价约45万人民币起

交房标准:精装修(认筹期间送家具)

物业服务:碧桂园五星级物业服务

1、清迈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水系房,1500平米环形泳池,泰北最大。

清迈不靠海,这是常识,森林农田居多,空气较好,气候较为凉爽,这是很多人的印象。再添加一点“水气”,那就绝对算是画龙点睛了。要说水系房,泰国最好的还要数芭提雅,清迈其实也有几个水系房,但为何我要说这是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水系房呢?

原因就在于这个项目开发商也有Dusit集团(不是那个酒店集团,是芭提雅持有土地最多的开发商的名字),他们已经在芭提雅开发过多个项目,有足够的经验,这是他们进军清迈后的样板工程,一定会做到最好的品质。

1500平米的环形泳池,注定将是非常划时代的清迈公寓,独特性足够。不管是投资还是自住,都是非常打动人的优势,“山水双全”。

项目西侧,紧挨着一条天然小河,也增添了一些韵律和灵动。是否生财?是否风水绝佳?这咱不敢说,反正靠着活水小河不是坏事。

2、超大型社区,自带超强商业配套

现在开售的是第一期,资深炒房客们都应该知道,随着大型项目的开发进度,每期的定价都会提高,买第一期是很好的入场节点。

4500平米自带的社区配套,极为便利,自成一体,吃喝玩乐全部都囊括。4栋两层的配套,在清迈是首屈一指的。

不仅仅是大,配套定位也是网红级,沿河的位置生长了几颗百年大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非常提升小区底蕴内涵。开发商的高管透露,为了顺应自然和保护环境,开发商不会砍树,反而是把这里打造成超级树屋咖啡厅。

3、碧桂园物业24小时五星服务

由于开发商Maya集团也有中国背景,他们引入了国内的施工团队来保质保量。泰国老牌开发商Dusit联合开发,负责设计。物业服务更是与世界500强碧桂园合作,中英泰三种语言,24小时服务,对于中国买家来讲就非常舒心了。

碧桂园的品牌毕竟也是很大,他们能合作的公司,实力不会太差吧?

爆料个消息,这个项目的落地其实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关系。首先,与Central集团要谈,允许本项目可以直通商场。其次,直通商场的这块地皮是属于类似于“村委会”一样的机构,也要谈妥。最后,要跨河的这座小桥,是要管理河道部门的批准。开发商都已经全部安排妥当,为何这样说呢?售楼处开放使用的仪式上,清迈市长亲自来站台并且发言,你还担心开发商实力不够吗?

都知道清迈买房,一定要注意EIA,这个项目就已经拿到了EIA哦,这也很重要。

想要贷款购买清迈项目,这是难得的机会,开发商独家与中国银行谈妥的贷款,且付款方式多样,详细的私信我。

4、周围公寓成熟,且均全部售罄,去化快,租赁市场火。

问问清迈居住超过10天的宝妈,谁会不知的尚泰商场旁边的D condo项目呢?来D condo转一圈,保证你会看到、听到很多中国陪读家长。

清迈一号附近的D condo都是很快售罄了,更重要的是二手房交易市场依然活跃,这在泰国来讲其实很难得。

清迈目前最大规模水系公寓,中庭水系设计了超大的景观泳池,结合瀑布、绿植石雕等。

30米景观大桥:直通对岸尚泰购物中心

1500㎡超大环形游池

结合瀑布、绿植、石雕等景观陈设

这片区域可以说是清迈出租速度最快的位置。

5、首付12万起,全款45万起,分期付款。自住投资均可!

清迈养老的优势无需再提,买套房子,中泰高铁通车之后,每年去住一段时间是很现实的问题,养老也不局限于国内了。陪读家庭更是适合,邻居全是同道中人,小区内孩子也多,宝妈们相互有个照应,最主要是平时孩子上学后,可以走路100米到泰北最大的商场中享受个人时光也是很好的。超过25万平米的商业面积,靠近这里,生活是极为便利的。

联系我们:4000273738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进入项目专属预约通道:http://m.myliving.cn/lpbase.php?lpId=TQ26

与植物相互缠绕的布朗族世界

编者按:植物与人类的世界相互缠绕、相互影响。在云南普洱市澜沧县的景迈山上,布朗族与各种野生植物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但布朗族与植物的关系正在发生着变迁。

荷兰莱顿大学视觉人类学硕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硕士、纪录片导演刘晓慧,在景迈山进行了半年多田野调查,从夏季到冬季,用民族志摄影记录下了景迈山上各个季节生长的植物、相关的植物信仰、植物传说、不同时代的布朗族与植物的故事。本文为刘晓慧的纪录片作品《三个世界》的创作手记,其中布朗族相关图片皆为刘晓慧的摄影作品。

在2023年夏天的一个雾气弥漫的清晨,也是我在景迈山田野的第15天,我依旧在树木芳香和鸟鸣声中醒来。与往常不同的是,我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鼓声,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像是一部神秘学小说的序幕。循着鼓声的指引,我遇见了一位背着大竹篮的布朗族奶奶,竹篮里装满了芭蕉叶。询问鼓声的来源时,她并未直接回答,或许是语言的隔阂,她只是轻轻挥手,示意我跟随。尽管心中困惑,我依然紧随其后,途中又遇到几位同样肩扛芭蕉叶的妇女,最终我们抵达了茶祖庙。庙中约有二十位布朗族女性,分作五组,忙着用芭蕉叶包裹糯米。一位看似组长的妇女向我解释,明天是布朗族的中间节,大家正在准备供奉给祖先和神灵的菜包。我好奇地问她,为何选用芭蕉叶,她神秘一笑,言道:“芭蕉叶是特别的,能带给祖先祝福”。

刘晓慧

她的话让我惊讶,却也觉得合理。我在半个月的景迈山生活中,已经听到了许多关于植物与灵媒、与治愈的故事,也目睹了当地人用植物沟通祖先神灵、治疗疾病的实践。景迈山,位于中国西南的群山之中,布朗族是这片山地的原住民族,依旧保留着原始的万物有灵信仰,植物不仅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更是社会关系的核心。他们用植物建造房屋、制作食物、治愈病痛,也会在信仰仪式中借助植物传递祝福,而精神沟通正是布朗族人能感知到植物主体性和能动性的体现。因此,我开始想要探索:植物能动性在布朗族的生活世界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人类学学者又该如何呈现植物能动性,使其跳脱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表述局限?

在过去,我们往往只专注于用人类语言对于原住民自然世界进行文字性描述,而忽视了视觉和听觉的呈现方式。于是,在2023年夏季的景迈山田野结束后,我又在2024年1月返回景迈山,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田野调查,去记录和拍摄这种复杂而生动的关系。为了让不会说话的植物“自我表达”,我找到了一种能够将植物内部的电流转译为音乐的设备——plantwave,并在景迈山进行了一场植物音乐实验。布朗族老者说,“榕树是布朗族的神树,有榕树的地方就有寨子”,于是我邀请布朗族人来到寨口的大榕树下,一起倾听这棵高大乔木的“声音”,让大家重新感知植物的存在及其与他们自身的联结,最终制作完成一部关于布朗族与植物世界的纪录片。

纪录片《三个世界》海报

1. 景迈山的布朗族

布朗族是一个居住在中国云南省、缅甸和老挝交界地区的少数民族。如果从旧石器时代的“蒲人”算起,布朗族的历史已有约8000年。早在中国的商周时期,布朗族的祖先蒲人就已广泛分布在古永昌(今保山)县的辽阔土地上。之后,古蒲人继续迁徙、融合与分化。如今,布朗族仅分布在云南省的勐海、澜沧等市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境内布朗族的人口数为127345人。从人口数量排序,布朗族排在中国民族第37位。此外,他们还分布在缅甸、老挝和泰国。

中国境内的大多数布朗族人生活在森林茂密的山地,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景迈山位于东经99º59’14”~100º03’55”,北纬22º08’36”~22º13’7”,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山上的植被结构主要由三层组成:乔木层、灌木和草本植物层,垂直空间分层明显。这个生态结构为布朗族的物质和精神世界提供了多种野生植物,使他们与植物形成多样而复杂的关系。

景迈山的布朗族人信奉一种被称为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形式,体现为所有自然界的实体或现象,如森林、河流、雷电、太阳、月亮和星星等,都是由神灵主宰,并依据神灵的意志运行。布朗族人最重要的神灵大多与山脉和森林有关,如森林神、水神、昆虫神等等。大多数植物也被认为具有神圣的力量,例如,在雷雨天里燃烧腊肠树的果子能减弱雷声,榕树作为神树是布朗族村寨的庇佑者,而芭蕉叶则是帮助布朗族人与祖先和神灵沟通的精神媒介。因此布朗族人对森林怀有敬畏之心,并认为许多树木具有灵性和能动性。

《景迈山布朗族与植物群像》我邀请布朗族老年人和年轻人们以自己舒服的姿态,在景迈山芒景下寨的大榕树下合影。景迈山上的布朗族世世代代与植物共生,但是与植物的关系正在发生着变化。

2.世俗与灵性世界

在景迈山,植物不仅构成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还在布朗族人的生活世界中产生影响,例如被用作世俗世界里治愈疾病的草药,以及与灵性世界中无形的存在(灵魂和神灵)互动。

我的第一位对话者是苏医生,一位60岁左右的布朗族男性,是芒景村最受尊敬的草药医生。每个布朗族村庄通常有1-2名从事医药活动的民间医生,他们大多数从祖辈那里继承了传统知识。在西医被引入布朗族地区之前,当地草药医生主要使用山林原生的植物作为草药来治疗一些常见疾病,也会通过召唤灵魂、向神灵祭祀和进行占卜的方式来治病。村民们称这些草药医生为“moya”。在布朗族的传统知识中,大多数植物是药食同源的,用作食材的同时也用来疗愈。在访谈中,苏医生提及的有传统医学效果的植物多达74种,其医疗作用不仅包含了常见的解毒、清热、利尿、补肺等,还包括族内一些治疗疾病的偏方,比如四棱豆可以治疗小儿惊风,宽叶韭的根(撇菜根)用来除狐臭。在新冠大流行期间,苏医生用一种布朗语里称作“mengmawai”的植物熬一大锅药汤分给村民喝,山上的新冠病很快便消散。尽管接受过现代医学的教育,当被问及如何看待现代西方医药手段时,苏医生说,“西医只是一种方式,在我们布朗族的山上,我们有自己的方式”。

《布朗传统舂食》在布朗族的饮食传统中,舂,是非常独特的烹饪技法。图展示了舂所用到的器具——木制的锥形木臼,及其植物性食材以前布朗族人去茶园或者田地中劳动,常常会带上一包白米饭和一包舂好的植物拌辣子作为午餐。

我的另一位对话者是一位名叫“Kupia”的布朗族老人。这并不是他的真实名字,而是因为他负责主持村中的祭祀仪式,其他人尊称他为“Kupia”。实际上,没有人知道他的本名。Kupia告诉我,布朗族老人曾用腊肠树来减弱雷声。关于腊肠树(Cassia fistula L.),它是一种高大的乔木,果实呈暗棕色、圆柱形,种子被隔膜分开。在我与Kupia的对话中,我了解到布朗族人相信腊肠树具备与天神沟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在特定条件和仪式中展现。Kupia告诉我,当他还是小孩时,他的母亲会将榕树的果实放在火上烧,同时诵念一些“口功”(记载在傣经中),这时会发生神奇的事情,雷声和雨势都会逐渐减弱。关于腊肠树的故事,Kupia并不是唯一提到的人,我在村里询问了五位老者,他们都给出了类似的回答。有些人是亲身经历过的,而其他人则是听人述说的。

除了腊肠树,Kupia还提到了同样具有神圣力量和能动性的榕树。腊肠树的能动性在于帮助减少人们对自然的恐惧,而与腊肠树不同,榕树的能动性在于惩罚族内的越界者。Kupia向我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寨子里有一个人在白天故意破坏了榕树的一节树枝,晚上回家时就感到背痛,睡觉时也做噩梦。求助过多位医生而始终治疗无效后,他找到Kupia进行诊断。Kupia告诉他,榕树在森林中扣留了他的魂,而Kupia可以帮助他把魂叫回,“在日出之时、日落之时叫回你的魂,去寨口、寨尾、森林边缘和河边叫回你的魂”。

这些关于灵性植物的故事,我不仅从Kupia那里听到,还从芒景村的许多布朗族老人那里得知,尊重神树已经成为族内约定俗成的规则。根据我的观察,这些被赋予类似神圣性与能动性的树,多属于高大乔木,是古代族人在缺失观测工具的情况下难以触及的自然一隅。当我行走在山上的原始森林间,抬头向上望去,它们的树干高耸入云,有些树冠能遮蔽天空。那遥远神秘的树冠层寄托了布朗族宇宙观里最朴素的浪漫想象、恐惧与敬畏。

《寨口的大榕树》布朗族村寨的头和尾一般都有一棵大榕树,在布朗族的传说里,榕树是寨子的保护神。布朗族老人们对我说,“有榕树的地方就有寨子”。

3、布朗语与植物

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丰富的文化宝库。正如蒙古语中有很多词汇用于描述马儿的特征和行为,布朗语中的植物名称也蕴藏着很重要的文化讯息。苏医生跟我说,布朗族祖先与榕树之间的关系或许可以从布朗族语言的词源角度进行解释,“在我们的语言中,榕树叫做kangwang,这个词表明了这棵树是‘鸟类动物栖息的地方’。我有时思考,为什么傣族人叫我们wang,这与kangwang的发音非常相似,而我们不能砍伐的神树正是这种榕树,随便乱砍的话人会生病的。因此,我想布朗族祖先与这棵榕树必须有某种关系,以至于我们的族名与这棵树的发音相同”。

布朗族人有自己的语言——布朗语,属于南亚语族中的孟-高棉语支,但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使用普通话和傣文作为书面文字,尤其是借用傣文来记录和传承自己的历史文化。关于口语的使用程度,目前这一代布朗族小孩还能够使用布朗语来交流,但其词汇水平仅停留在日常对话的层面,关于山林中植物名称的词汇已经掌握甚少,因为他们的生活与植物之间的联结度正在弱化。更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作为书面语的傣文在山上正在濒临失传。这背后的原因是结构性且复杂的,由此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在祭祀等盛大的精神性仪式中,布朗族长辈通常会朗读或吟唱用傣文书写的傣经,来与神灵沟通,或者为族人祈求福祉。因此,能够阅读傣文是族人理解仪式内容的重要能力。然而,根据我对傣文传承人倪老师的采访,村里只有少数几个年轻人尚在学习傣文,这与前几代人相比,人数非常少。当年轻人无法理解和学习这些经文时,他们也不再相信布朗族传统认知当中的植物灵性,神圣仪式都将沦为形式展演。

《开门节中的芭蕉叶》景迈山的布朗族每逢傣历开门节,会用芭蕉叶来制成饭包、菜包,并将其作为贡品来供奉先祖亡人。

《布朗族妇女制作饭包》在傣历中间节的第一天,布朗族各个寨子的妇女会自发集结起来,分工有序,制作敬献祖先等贡品。

我的另一位访谈对象小艾,一位22岁的布朗族大学生,是芒景村傣文传承人的儿子,目前在昆明学习体育教育。小艾告诉我:“作为傣文传承者的儿子,我必须学习傣文,这有点像是被赋予的使命。但我目前还不是太想学,我的梦想是通过打篮球进入国家队,甚至想去美国留学”。谈到自己的梦想时,他神采奕奕,充满热情,与我无限畅谈去欧美游学的愿景,以及自己喜欢的球队球赛。像这个年纪的其他青少年一样,小艾与流行文化、全球文化接轨,精神世界无限向外扩展,但同时,属于他的另一部分始终被烙上传承布朗文化的印记,向内收束在景迈山。在我进行田野调查期间,景迈山发生了一次非常严重的虫害,族人仍然选择通过祭祀昆虫神的传统方式来解决问题。由于外人不被允许参与,我只能在参与者拍摄的视频中观看仪式的全过程。在祭祀台旁边,我再次见到了小艾,他正在跟随自己的父亲诵读傣文。但与父亲专注而虔诚的状态不同,他面无表情,思绪似乎在游离,或许已经越出了山林间。

4. 普洱茶与植物

在布朗族地区,茶叶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逐渐演变为单一作物。景迈山拥有全球最大的、最古老且保存最完好的古茶林,是中国普洱茶最大的种植、生产和贸易中心,现有茶园7万余亩。自2003年美国101公司进入景迈山,开始包装和推广当地茶叶以来,族人逐渐通过茶叶获得经济收益,来自景迈山的普洱茶也逐渐被世界所知。根据芒景村委会的记录,2003年的年人均收入仅为800元,而到2022年,年人均收入已提升至15000元。

《叶掇与晒茶》图为布朗族奶奶叶掇与自家晒干的茶叶。茶是景迈山布朗族的信仰寄托,布朗族认为他们的祖先是茶祖,茶祖用茶叶救了迁徙途中布朗族的性命。现在茶叶也成为布朗族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来自外界的工夫茶泡法也深入影响了本地人饮茶生活。

茶不仅是景迈山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最初也是一种生长于垂直生态结构中部的植物,与上层乔木和下层草本植物和谐共处,每种类型各自占据其生态位,彼此既促进又互相限制:乔木层反射和吸收大量光线,在干燥炎热的天气中具有一定的储水功能,保护茶树的生长。但乔木的生长也会遮挡茶树的光照,从而限制茶树的过度繁衍;草本层生长着低矮多元的植株,这种植物多样性可以有效防止茶树遭受虫害,但也会与茶叶争夺土壤中的养分。然而,随着普洱茶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古茶树被过度种植,逐渐挤占其他野生植物的生长空间;另一方面,人们也在人为砍伐树木和过度除草,以增加茶树的种植面积,这一举动短期内似乎有利可图,但从长远来看正在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芒景村书记告诉我,在我进行田野调查期间,景迈山的严重虫害与单一经济作物的种植模式也有关系。原本能够抵御虫害蔓延的草本植物层被大量拔除,因为它们被视作茶树生长的障碍。可以见得,景迈山居民与野生植物的关系正在因普洱茶经济而发生变化。过去,老一辈族人视野生植物为神圣、灵性和有能动性的主体,而年轻一代则越来越将其视为被人类经济行为所支配、驯服的对象。

《南康爷孙与茶叶传承》图为布朗族非遗烤茶传承人南康书记与他的孙子,二人手握茶叶,采自古茶林里的古茶树。茶叶是景迈山最重要的植物之一,关于茶叶采集知识与信仰传说,将在布朗族代际之间传承。

在此,我还想讲述我的一位对话人的故事,来表明普洱茶经济给一个布朗族家庭带来的变化,以及如何改变了年轻族人对野生植物的认知和感受。小叶是一位18岁的布朗族女孩,目前在澜沧县上高中,即将进入大学阶段。根据小叶的回忆,普洱茶最受追捧的时期是在她小时候,当时她只有6岁,采茶季节时必须跟随父母上山。由于采茶是一项非常耗时的工作,小叶和家人需要在早上6点天刚亮时上山,直到日落才回家。有时候他们只随身携带几个干粮,午饭时在茶田中随手采摘一些植物来饱腹,营养且美味。小叶告诉我,在她的记忆中,茶田里有很多种类的草都能吃,味道很好,还有些可以用作玩具,像是可以用来吹气玩的气球,还有一种叫做无患子(Sapindus)的植物,搓一搓就能产生像肥皂一样的泡沫,可以用来洗手。但随着她渐渐长大,有很多植物她几乎再也没有见到过。她们家茶园里的茶叶越来越密集,需要她经常除草来保障茶树的生长空间。小叶还提到,为了建房子和开辟茶园,路边许多植物被砍伐,有一种甜笋是她小时候最美味的食物之一,长大后很少见到了。当我问她是否听说过腊肠树和榕树的故事时,小叶表示她似乎听家里的老人提起过,但她这一代的年轻人很少有人相信这个,认为这都是迷信。

5、植物音乐

在景迈山,布朗族对植物能动性的感知正在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于是,我希望找到一种方式,帮助布朗族人重新认识植物,或帮助他们唤起关于植物能动性的记忆。我选择了一种超越语言的诗意方式来完成——声音。事实上,声音一直是被人类忽视的感官形式,其地位始终次于视觉,但却在传递非常重要的信息。人类学家Ihde认为,“事物的声音并不是语言的声音,而是表达了一种直接的声音,反映物体的本质和潜在的丰富性”,多物种(尤其是植物)的内在声音是“感知与多样性的共同体”。虽然植物不像动物一样,能够发出人类听觉范围内的声音,但植物内部进行生物活动的动态过程,可以通过一种技术,被转译为人类听到的音乐。

于是我借助这种技术,在芒景下寨的大榕树下策划了一场植物音乐会。我和小伙伴录制了许多段不同植物的音乐,并邀请不同年龄段的布朗族人进入森林收听这些植物音乐。我们还邀请他们将设备的探测器贴在植物身上,即时感受植物当下的律动。但这毕竟是一项源自西方科技的发声技术,其音乐类型也与布朗文化难以接轨。在这一过程中,我的意图并不是告诉布朗族人这就是你们熟悉的植物所发出的声音,因为布朗族有着自己的植物认知方式和本体想象。我的意图是利用技术让族人感受到植物内部的波动,看是否能够激起他们对于自身与植物相互联结的回忆,并引出他们的讨论。

刘晓慧在“探测”植物的状态变动和对应的音波图

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布朗族人对植物音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虽然他们并不试图弄清楚其背后的科学原理,而是欣喜地向我分享自身关于植物的故事。例如,当一位布朗族女性听到“longsan”植物的声音,忍不住与我分享说,这种草药曾在她们家附近随处可见。在她女儿九岁那年,女儿咳嗽得很厉害,于是这位女性为女儿采了一些“longsan”煮成药水给她喝,经过短短几天,女儿的咳嗽就被治好了。那时,西药方式尚未进入景迈山,人们遵循着布朗医学体系,也熟悉各种草药的疗效。这位女性还说,那时他们在采集草药时非常注重保护其根部,以便它们能在来年再次发芽生长。

参与植物音乐会的其他族人也回忆起了自己与植物相关的童年记忆,年轻人开始忆起在成长过程中消失的植物。例如,我上文提及的小艾也开始跟我说,在他小时候,同学们放学后会一起去山上爬树,摘一种叫“binguer”的水果,但这种水果如今已很难找到。围坐在小艾身边的成年人由此开始感叹许多植物的布朗语名称已被遗忘,而这些名称常常蕴含着祖辈传下来的宝贵植物知识。他们还对每种身边植物发出的声音非常好奇,尤其是那些通常难以接触到的高大乔木。一位布朗族女性表示她想听榕树的声音,因为自己对这棵神树敬仰已久,想要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听到榕树生命的律动。此时,布朗族的认知系统与现代技术的探寻方式不再冲突,技术开始帮助布朗族人找到他们与植物之间的连接。

在激发布朗族人分享他们对植物能动性的认知方式之外,我的这场植物实验还意在让观影观众,尤其是来自城市的、西方世界的观众感受大山深处植物的声声浅吟。影片制作结束后,在2024年10月份的世界粮食论坛-良食边会的放映结束后,一位来自奥地利的观众私信我分享他的感受,“我此前对于景迈山布朗族和人类学纪录片一无所知,但片子里树木声音的呈现和布朗族姑娘的谈话,总让我想起在我长大的地方——奥地利南部那片森林,也在发生着相似的故事”。

2024世界粮食论坛放映现场

6、写在最后

自拍摄结束起,距我离开景迈山和布朗族朋友们已经过去了近八个月的时间。我非常怀念在山上的时光,还有那些发生在族人与野生植物之间的故事。于我个人而言,景迈山的创作旅程深深治愈了我自己,既关于从树的力量中汲取到生活勇气,也关于重新认识人类存在于世界上的位置。亦真亦幻的见闻构筑了一个轻盈灵动的梦,而创作完成后的每一次播放、讨论,都让我重新进入这场梦中,与那片山林里的植物和族人相逢。创作者既是造梦者,也是援引人,“如果我告诉你我的梦,也许你会遗忘它;如果我让你进入我的梦,那也会成为你的梦”。

《叶灵,有灵气的叶子》布朗族小姑娘叶灵,目前是一名初中生。她的名字叫叶灵,他父亲说,名字的意思是“有灵气的叶子”,来自于布朗族的万物有灵信仰,并希望这种信仰代代传承下去。

事实上,景迈山的故事,不仅是关于布朗族文化的一次纪录,也是关于全球生态关系的一面镜子。布朗族的信仰与生活方式展现了一种不同于现代工业社会的生态观,在他们看来,森林不仅仅是资源,而是家园,是知识和情感的载体。而在当代世界,人与自然的分离正在加剧,生态危机、物种消失、传统知识的流失,使得许多与自然共生的文化濒临消亡。我的纪录片不仅关心布朗族的过去与当下,也希望触及更广泛的问题:当人类社会越来越倾向于控制自然,我们是否也在丢失某种更深层的联系?

在电影的结尾,我将自己的所见所思写成学术论文,但又将它掷入水和土壤中,让它被景迈山的野生植物覆盖、被那片茫茫大地上的众生吞噬。作为人类学学者,我们习以为常的人类语言记录工具,或许根本不足以呈现多物种世界的活力和意识;作为创作者,我引导布朗族人反思自己对植物的认知,但我从来都不应占据主导地位,我所引入的科技工具也不能替代他们自己的认知体系。布朗族人和森林里的众生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不断生产着独具智慧的生态知识。我只希望做一个传播者,记录和放大他们的声音。

参考资料:

Archambault, J. S., 2016, Taking Love Seriously in Human-Plant Relations in Mozambique: Toward an Anthropology of Affective Encounters, Cultural Anthropology 31(2), 244-271.

Chao, S., 2018. In the Shadow of the Palm: Dispersed ontologies among Marind, West Papua, Cultural Anthropology, 33(4), 621 -649.

Ihde, D., 2007. Listening and Voice: Phenomenologies of Sound. 2nd ed.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Kohn, E., 2013. How forests think: toward an anthropology beyond the hum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苏国文, 2009, 芒景布朗族与茶,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

杨圣敏, 2004, 中国民族志,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中国统计年鉴,2021

来源:刘晓慧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上一篇: 激光去腋臭过时了吗(激光去腋臭维持多久)
下一篇: 50几岁能做腋臭吗(多大年龄能做腋臭手术)
猜你喜欢